低調的蜀漢牛人:敗魏延,拒曹爽,兩退張郃,執掌漢中十餘年

王平,“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主角之一,本在曹操手下做一個校尉,於曹、劉的漢中之戰時投降劉備陣營。

低調的蜀漢牛人:敗魏延,拒曹爽,兩退張郃,執掌漢中十餘年

兩退張郃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時,讓馬謖任先鋒,統領各軍與張郃對陣於街亭。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導致部隊分置調度混亂。眾人中只有王平多次勸諫馬謖,馬謖卻不採納,王平只得率領一千人的小股部隊自行駐紮。結果馬謖率領的大軍被張郃斷了水源,士氣低落,慘遭大敗,士卒離散。這時,王平率領一千士兵大聲擊鼓,保持隊型,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貿然進攻。王平得以將四散的諸軍將士收攏起來,率領他們平安撤回。此戰之後,諸葛亮將馬謖及張休、李盛等人斬殺,奪了黃襲等人的兵權。王平因為表現突出,不降反升,被諸葛亮拜為參軍,統領無當飛軍,進升討寇將軍,封亭侯。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領兵出祁山,與司馬懿對峙,王平則把守南圍,抵禦張郃的進攻。王平堅守南圍,張郃始終未能攻克。至此,王平兩次面對曹魏名將張郃,都獲得了勝利。

低調的蜀漢牛人:敗魏延,拒曹爽,兩退張郃,執掌漢中十餘年

擊潰魏延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魏延與楊儀相爭,互告對方謀反,劉禪身邊的董允合蔣琬都保楊儀,而懷疑魏延。王平受命領兵攻打魏延,一戰就將魏延的部隊擊潰,魏延只得率領數人逃跑,最終被馬岱斬殺。魏延死後,王平升任後典軍、安漢將軍,兼任漢中太守。

低調的蜀漢牛人:敗魏延,拒曹爽,兩退張郃,執掌漢中十餘年

魏延

拒曹爽十萬大軍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十萬大軍進攻漢中,當時整個漢中地區的蜀漢兵力不到3萬,王平手下將領都很惶恐,想放棄前方關隘而退守漢中城,待涪城和成都的援兵到了再去奪回失地。王平認為失去關隘會釀成大禍,執意讓劉、杜二將守住前方關隘,自己坐鎮漢中為後衛,如果敵人分兵攻打,就由王平親自領兵突襲、支援,堅守至援軍到來。按照王平的計策,蜀漢方面成功守住了漢中一帶,等到涪城和成都援兵趕到,曹爽只好撤軍。

低調的蜀漢牛人:敗魏延,拒曹爽,兩退張郃,執掌漢中十餘年

遊戲中的王平形象

大字不識,卻執掌漢中十餘年

漢中是當時的戰略要地,從劉備、曹操率大軍激戰,以及劉備放棄張飛,破格提拔治軍、指揮能力更加突出的魏延來統領漢中就可看出漢中的重要性。

而王平一介武夫,出身軍旅,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卻從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至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去世,統領漢中十餘年。作為“封疆大吏”的十餘年間,不但以較少的部隊為弱勢的蜀漢成功守住了這塊戰略要地,其治下的漢中還從軍事無人區變成了“男女布野,農谷棲畝”。而王平因出身低微、不識字,一生行事低調。

低調的蜀漢牛人:敗魏延,拒曹爽,兩退張郃,執掌漢中十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