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斐蒂南自行火炮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生存率那麼低?

時崎狂三159541


老薩談吃人的大象 費迪南重型坦克殲擊車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德國人在二戰中研製了很多非常經典的武器,費迪南坦克殲擊車或者說象式坦克殲擊車就是其中的一個。這頭笨重的大象,活生生的吃掉了數百輛蘇軍和盟軍的坦克,又讓蘇軍盟軍的坦克手們時刻處於驚恐中。為什麼驚恐?因為盟軍沒有一種坦克,能夠正面對抗這頭大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費迪南重型坦克殲擊車在二戰中是無敵的。下面聽薩沙來說說費迪南的出現自從波蘭戰役開始,德國裝甲鐵騎橫掃歐洲,擊潰波蘭百萬大軍,突破馬其諾防線,打垮西歐盟國。在波蘭戰役和法蘭西戰役中,所謂戰無不勝的德國裝甲部隊仍然遭遇了很多麻煩。二戰時期,受科技方面的限制,坦克作為一種武器,無法做到今天坦克這樣的面面俱到。當時的坦克,必須在防禦、機動性、攻擊力上做取捨。

突出某一個性能,就要放棄某一個性能。德軍由於閃電戰的需要,他們的坦克側重於機動性,至於攻擊力和防禦能力都是平平。自然,德軍的1,2,3型坦克都完全可以滿足閃電戰的大規模機動的需要,在敵人後方縱橫馳騁數百公里,導致敵軍不戰而潰,可惜他們的攻擊力和防禦力都太弱了。1型坦克沒有火炮,只裝備機槍。

2型坦克只有20毫米機關炮,這兩種坦克都屬於輕型坦克,無法和敵軍主戰坦克對抗。3型坦克雖然比1、2型的性能都要強出一截,但它的主炮也僅有37毫米,還是短管設計,攻擊力也相當薄弱。只有最新型的4型坦克裝備75毫米短管火炮,但這種火炮主要是用來發射榴彈對付敵軍工事和有生力量的,穿甲能力平平。在法蘭西戰役期間,英軍和法軍的重型坦克,給德軍造成很大的麻煩。德軍在法國一路勢如破竹的時候,卻受阻於這些笨重、遲緩、但裝甲厚重,幾乎無法對付的重型坦克。

最終,德軍只能依靠空軍斯圖卡俯衝轟炸機、88毫米高炮,甚至野戰大口徑榴彈炮將坦克幹掉。這些德軍眼中的鐵烏龜,大大延遲了德軍裝甲部隊推進速度。由於英法聯軍在法蘭西戰役中的拙劣表現,導致他們的抵抗迅速崩潰。這些重型坦克造成的威脅並不大,只是在個別戰場發揮了一些作用。德軍在法蘭西戰役後,也就沒有太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德軍高層仍然固執的認為,重型坦克不符合閃電戰的需要,德軍目前沒有必要和精力狼狽在重型坦克的研製上。相比德軍的高層來說,元首希特勒的嗅覺還是很敏銳的。

他通過法蘭西戰役,感覺出德軍這方面的嚴重缺陷,以及重型坦克的意義。經過和德國軍械部的將軍們多次驗證,最終希特勒認為德軍務必裝備重型坦克。於是在1941年5月26日,也就是蘇德戰爭爆發前1個月,希特勒親自下令全面開始重型坦克的研製計劃。之前德國幾個公司已經開始了重型坦克的技術儲備工作,只是遠沒有研製出真正意義上可以實戰的產品。果然,希特勒的顧慮是有道理的。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在初期一帆風順,短短几個月內逼近莫斯科,殲滅蘇軍數百萬之眾。就在德軍裝甲部隊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他們卻接連遭遇了蘇軍可怕的T-34中型坦克、KV-1和KV-2型重型坦克,被狠狠的修理了一通。

以KV-2重型坦克為例,它的機械故障頻頻,攻擊力一般,反應能力更是低下,但它具有正面110毫米厚度,側面75毫米厚度的可怕裝甲。德軍坦克炮根本無法擊穿KV-2的裝甲,根本無法正面和他對抗。德軍一個裝甲師的大部兵力,曾經被1輛KV-2坦克阻擋在一座橋樑上整整2天之久。最終德軍在損失數輛坦克、大量卡車、1門88高炮後,才依靠另一門88高炮將其打癱,但這輛坦克的炮塔居然還在轉動。最後靠了工兵上去撬開坦克蓋板,扔進去手榴彈才將其徹底擊毀。事後,德軍發現KV-2上有十幾個37毫米和50毫米的彈坑,無一擊穿,88高炮的炮彈也有4發被彈開,只有1發穿透,卻也沒有給坦克造成致命傷。後來一系列的作戰中,德軍驚恐的發現,很多KV-2在少量彈藥打光以後,居然橫衝直撞的衝入德軍反坦克炮陣地,將這些火炮一個個壓毀。蘇軍坦克兵驕傲的把KV-2叫做無畏戰艦,大家都知道,一戰時期的無畏戰艦是很難被擊沉的,也是厚重裝甲的代名詞。蘇軍重型坦克的成功和放肆,大大刺激了德軍高層。

------------------------費迪南的外形讓人望而生畏,普通坦克和裝甲拖車跟他相比,簡直就是小朋友。

實戰中,德軍1到4型坦克的主炮根本無法擊穿這三種蘇制坦克的正面裝甲, 1、2、3型坦克根本無法同T-34正面對抗,就算偷襲也是很難成功。裝備短管75毫米火炮的4型坦克,只能在特定角度對蘇制坦克造成一些威脅,這在實戰中難度極大。

德軍以裝甲部隊作為攻擊力的支柱,現在己方的裝甲力量居然根本不是敵人的對手,無法有效摧毀敵軍主戰坦克,那麼閃電戰又要如何發揮威力呢?德軍僅有3型自行突擊炮等少量突擊炮,可以在近距離勉強對付蘇軍的坦克。不過3型突擊炮的數量有限,而且它沒有炮塔,反應很慢,防禦能力又弱(正面裝甲為80毫米,側後裝甲極弱),根本不能應付滾滾而來蘇軍的裝甲洪流。德軍為了應急,被迫利用現有的1、2、3、4型坦克底盤,甚至捷克的38T輕型坦克,安裝上各種火炮造成五花八門的坦克殲擊車,比如黃鼠狼1、2、3型。這些坦克殲擊車有一定的攻擊力,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防禦力極弱。

黃鼠狼1、2、3型全部是開放設計,也就是沒有頂部裝甲。不用說,這在戰鬥中是極為危險的,不但容易被敵人榴彈炮、飛機、迫擊炮殺傷,甚至容易被敵人潛伏的步兵幹掉(扔進去一個手榴彈或者燃燒瓶就夠了)。這些坦克殲擊車的前裝甲只有5到15毫米,僅能防禦輕武器和炸彈破片打擊,連蘇軍落後的反坦克槍都對付不了。這種輕型坦克殲擊車的生存能力很弱,被大量擊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能作為臨時應急時候使用。對於這種悲慘的情況,德軍一線裝甲指揮官體會最為深刻。他們認為必須儘快裝備強大的重型坦克或者坦克殲擊車,要讓德軍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希特勒在接到一線指揮官的報告以後,命令德軍高層務必加快重型坦克的研究步伐。保時捷和他的玩具承擔這個計劃的是,大名鼎鼎的保時捷公司和亨舍爾公司

。保時捷公司不用薩沙多說,大家都知道了。而亨舍爾公司在二戰後被逐步拆封,最終被戴姆勒奔馳、萊茵金屬等幾家公司兼併,所以名氣不大。其實亨舍爾在當年的名氣遠遠大於保時捷,它是歐洲最著名的重型鐵路機車和載重汽車製造商,早在蒸汽機時代就聞名歐洲了。很快,著名的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保時捷公司對自己的VK4501(P)樣車(波爾舍虎)的方案既有把握。他們的總裁費迪南.保時捷早在1940年,就預測德軍需要重型坦克,當時就已經開始了研究計劃。到此時研究已經進行了1年時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設計工作。這一點,是亨舍爾公司所無法企及的。這裡要談一談保時捷公司的總裁費迪南.保時捷了。今天全球估計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保時捷的大名,但很少有人知道保時捷公司也是二戰德國的主要軍火公司之一。保時捷公司的創始人為費迪南.保時捷,他早在1875出生在捷克(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是日耳曼後裔。


-----------------------希特勒和費迪南.保時捷,他們都留著小鬍子。下面是費迪南.保時捷的經典之作,甲殼蟲汽車,它是目前全世界產量最高的汽車,一共製造了2000多萬輛。二戰結束後,費迪南.保時捷被指控為戰犯,在法國關押了近2年時間,然後釋放。他本人在1951年,因為中風去世。搞笑的是,法國政府曾經命令費迪南.保時捷將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工廠搬到巴黎,作為戰爭賠款。費迪南.保時捷無可奈何的表示同意,沒想到法國汽車行業的老闆們集體跳出來反對。他們知道自己競爭不過費迪南。最終這個提議不了了之。

希特勒將一個小鎮交給費迪南,讓他實施自己的野心。這個小城開始僅僅居住費迪南的工人們,後來有搬來了一些商人和政府職員,戰爭後期又有2萬戰俘和勞工在這裡強迫工作。這個小鎮很快成為底特律那樣的汽車城,他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狼堡,也叫做沃爾夫斯堡,也是後來大眾汽車的總部。在1937年3月28日,費迪南的保時捷公司和奔馳公司合作,在沃爾夫斯堡正式建立大眾汽車公司。

希特勒親自將為公司命名為為大眾汽車公司(服務於德國廣大民眾的汽車),這就是德國大眾公司的起源。費迪南通過希特勒提供的國家貸款,將這個草圖實現,並且讓德國人民通過國家貸款購買,到了1939年這款汽車開始大量生產。這個每戶一輛汽車也很快開始生產,只是剛生產了幾百輛,二戰就爆發了。這款汽車被迫轉為做軍用,只有600多輛交給了德國家庭,另外5萬多輛在德軍中服役。這個汽車,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甲殼蟲汽車!話題再回到重型坦克上。保時捷公司保持者很多世界最領先的汽車技術,這次幾乎也全部用在了保時捷虎的設計上,這是美國英國法國的同行都絕對無法企及的高度。在費迪南.保時捷看來,他的作品性能優秀,必然會獲得成功。

他異常自信的下令提前製造了90個坦克底盤,準備用作將來的大規模生產。沒想到,亨舍爾公司實力更為雄厚,保時捷公司雖是汽車公司,就重型汽車上來說,亨舍爾公司的相關設計經驗遠比保時捷公司高出數倍。亨舍爾起步晚,卻依靠強勁的研發力量後來者居上。他們的VK4501(H)更為成熟,它在機動性上和可靠性上完全壓倒了保時捷公司的VK4501(P)

。希特勒在聽了兩家公司的彙報後,做出了清醒的判斷。他認為,重型坦克也是坦克,必須具備一定的機動性,這樣才能成為閃電戰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說重型坦克不僅要能防禦,而且還可以進攻,作為矛頭使用。保時捷的VK4501(P)樣車(保時捷虎)是一款極為優秀的設計,機動性卻太差。沒有安裝炮塔的情況下,時速預計也不會超過32公里/小時;如果安裝炮塔估計時速僅有20公里/小時左右,而且油耗極大,公路行程不會超過150公里,越野行程可能只有100公里。這種低劣的機動性根本無法有效協同德軍坦克進攻作戰,只能在防禦中發揮一些作用。

元首的判斷果然不錯,1942年7月27日在德國庫麥斯道夫試驗場進行了6號坦克的對比實驗,保時捷公司的VK4501(P)樣車(保時捷虎)完全敗給亨舍爾公司的VK4501(H)。保時捷公司的作品具有良好的操縱性和厚重的裝甲,機動性相當差,甚至屢次陷入鬆軟的泥土中不能動彈。由於車體過重,一般的救援坦克還拖不動,只能依靠特種重型救援坦克才能拖走。目睹這個場面的德軍將軍們紛紛搖頭,他們知道蘇聯的道路狀況遠比試驗場惡劣十倍,這種坦克根本無法在蘇聯有效作戰。最終保時捷公司的老虎,就這樣被淘汰下來。而亨舍爾公司的VK4501(H)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中標,它也是盟軍蘇軍坦克的惡夢。

---------------------客觀來說,虎式坦克比費迪南要好得多,希特勒還是理智的,並沒有因為是好朋友就照顧費迪南保時捷。但費迪南作為重型坦克殲擊車是完全夠格的,他的火炮威力極大。

可怕的費迪南在敗陣下來以後,費迪南.保時捷博士並不死心。

他認為如此一款優秀的設計被否定實在太可惜,更別說已經制造了90個底盤。這種重型底盤耗資巨大,且無法轉為其他用處,白白損失了太可惜。費迪南.保時捷找到老朋友希特勒,在他的遊說下,希特勒認為保時捷虎使用了諸如電傳設備等很多新技術,如果廢棄確實有些遺憾。德軍將軍們又告訴希特勒,保時捷公司的設計有很大的侷限性,想成為重型坦克是不可能的。就算勉強上戰場,肯定會被蘇軍打的一塌糊塗,根本沒有作用。

費迪南.保時捷不死心,再次遊說希特勒。費迪南說:我們的保時捷虎可能機動性是有些問題,無法成為重型坦克。我們完全可以,改造成重型坦克殲擊車!我們的底盤相當先進,可以搭載目前我國最大口徑的反坦克炮,成為遠程反坦克火力點,在超遠距離消滅敵軍坦克。更別說我們還可以裝備遠遠超過虎式坦克的裝甲,成為無敵的鋼鐵堡壘。坦克殲擊車只是在坦克身後做支援使用,無需及時跟進,也不需要衝在第一線,這樣機動性問題也就不存在了。希特勒經過再三考慮,認為費迪南的說法很有道理,於是他下命令將保時捷公司的設計修改為重型坦克殲擊車。

一般認為,重型坦克殲擊車主要用作防禦,他們的炮塔一般都是固定的,以便於放置大口徑的重炮,所以機動性無需太好,但必須有強大攻擊力和防禦能力。這兩點對於保時捷公司的設計來說,都是完全符合的。於是,希特勒於1942年9月26日命令將“保時捷虎”的底盤,全部改成固定炮塔式自行反坦克炮並責成艾特曼.阿克歇履帶製造有限公司(阿爾凱特公司)共同參與開發,廠家編號為波爾舍101號。就在保時捷虎製造的期間,德軍接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損失近百萬大軍和無數裝備,開始轉為戰略防禦。蘇軍全軍突進,又在哈爾科夫被德軍迎頭痛擊,損失極大,雙方陷入僵持。此時希特勒已經判斷出盟軍就要在西歐登陸,德軍恐怕難逃失敗的命運。在這種絕境下,希特勒決心拼死一搏,他制定了堡壘計劃,準備在庫爾斯克徹底擊潰蘇軍。

蘇軍的坦克遠比蘇德戰爭初期更為強大,T-34坦克生產速度是德軍坦克的7到8倍,它同KV坦克,以及後來的斯大林重型坦克配合,已經形成一股強大的裝甲洪流。鑑於蘇軍裝甲部隊總數已經遠遠超過德軍,德軍不能再質量和性能上取得絕對的優勢,恐怕也就必敗了。希特勒知道己方的現有坦克,性能上並不領先蘇軍T-34,他將希望寄託在正在生產的黑豹重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以及費迪南重型坦克殲擊車上。

費迪南作為唯一一個重型坦克殲擊車,更是要作為殲滅蘇軍坦克的主要力量。為了保持性能上的優勢,希特勒下令在原有保時捷虎的基礎上,繼續加碼,提高性能,準備參加堡壘計劃。1943年2月7日,希特勒將保時捷虎命令為費迪南坦克殲擊車,作為對老朋友費迪南的鼓勵。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命名方式是違背德軍傳統的。

德軍傳統上,會將坦克和坦克殲擊車起一個動物的名字,比如黑豹、虎、黃鼠狼、犀牛、灰熊、獵豹等等。私交是私交,公事上卻絲毫不含糊。希特勒要求: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必須加裝88毫米長身管火炮,以達到在2公里距離上擊毀蘇軍主戰坦克的能力。而且它的前部裝甲必須達到200毫米,以低於任何蘇軍反坦克炮的轟擊。坦克的主炮射程一般在1000米內,裝甲厚度在100毫米以下,就連最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的裝甲厚度不過120毫米。費迪南.保時捷博士對此深感震驚,他表示如果這樣改造的話,就超過之前的設計極限,恐怕會出現各種故障和問題。希特勒卻強硬的表示,保時捷公司不能達到這個要求,那麼他們的坦克殲擊車的出現就毫無意義,根本不能對蘇軍坦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元首都費迪南的生產工作非常關注,親自趕赴沃爾夫斯堡視察。

希特勒給費迪南.保時捷博士兩個選擇:一是放棄設計,二是按照他的要求改造。費迪南無奈,只得召集公司內所有專家,儘可能的進行了改造。保時捷公司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務必在庫爾斯克戰役之前製造好90輛,這個時間對保時捷公司也是太少了。德國人是遵守命令的民族,就算無法完成的命令也要儘量去完成。保時捷公司用盡全部力量投入生產,從1942年11月份開始,由阿爾凱特公司組裝(車體的編號為150011~150100)。到1943年5月12日,完成了全部90輛的生產任務。由於工期趕得很緊,裝甲沒有使用更牢固的焊接,而是使用柳結,導致防禦能力有些下降

。甚至由於時間太急,其中一部分殲擊車的防盾都沒有來得及安置,就送到了蘇聯前線,在火線上安裝。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費迪南重型坦克殲擊車還是一款相當可怕的武器。費迪南體型碩大,遠超過當時世界其他國家的重型坦克殲擊車,像一個小型戰艦。它的車全長高達8.14米,車體長6.8米,車寬3.38米,車高2.97米,車底距地高483毫米。

費迪南外型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個很大的炮塔,遠比普通坦克的要大的多。這主要是由於火炮身管較長,儘管戰鬥室已經後移,炮口仍然超出前甲板1.22米。戰鬥室也就無法不大了,同時還必須放置55發88毫米的炮彈。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可謂可怕的鋼鐵怪獸,它具有極為強悍的攻擊力、防禦力,幾乎沒有任何對手可以匹敵。防禦上:費迪南坦克殲擊車車體前部裝甲由2塊100毫米優質厚鋼板重疊而達到200毫米,戰鬥室前部亦厚達200毫米,也就是說費迪南正面裝甲厚度是200毫米,而側部及後部為80毫米。

德國坦克裝甲板的質量是全世界第一的,鋼材質量一流,製作工藝也非常複雜嚴謹,這也造就了費迪南強大的防禦能力。按照理論數據,盟軍沒有一款火炮能夠擊穿200毫米的裝甲板,費迪南根本不可能從正面被擊穿。攻擊上:二戰期間德軍有一句名言:坦克殲擊車的火炮佔全車性能的百分之九十,只要炮好,其它一切好說。費迪南的主炮的性能極為優秀,是二戰中威力最大,射程最遠,精度的最高的火炮之一。費迪南裝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88式高炮的改進型,也就是克虜伯PAK43/2 88毫米反坦克炮(88 mm Panzerabwehrkanone (PaK) 43/2 L/71 gun)所用彈種為穿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為55發(後期的為50發)。
其中,穿甲彈20發,榴彈35發(後期的為30發)。炮彈的初速為:被帽穿甲彈1000米/秒,普通穿甲彈1130米/秒,榴彈750米/秒。發射被帽穿甲彈時,最大射程達5000米,在500~2000米的距離上可擊穿30度傾角的159~207毫米厚的鋼裝甲!在28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T-34坦克的主裝甲,或在3000米的射擊距離上擊穿M4“謝爾曼”中型坦克的主裝甲。88高炮在整個二戰期間,根本就沒有對手。它可以擊穿任何盟軍坦克的正面裝甲,就算蘇軍防禦能力最強的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也不足以抵抗其正面一擊。威力強,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還有射程遠精度高。在德國特有的優秀光學觀瞄設備的幫助下(德國這方面的技術也是當時世界第一,無人能及),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的主炮可以在2000米距離以外準確擊中敵軍坦克。各國坦克的主炮射擊距離在1000米內,大部分其實在500米內。換句話說,費迪南可以在盟軍坦克射程的1到2公里外輕鬆擊毀對方,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費迪南剛剛造好,就立即被送到前線。大家注意,費迪南的炮塔是無法轉動的。

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畢竟不是坦克,它的炮塔不能做360度轉動,反應較慢。它的火炮裝置在固定的後置全封閉戰鬥室內,方向射界28度、高低射界-8度~+14度。然而,既然費迪南是坦克殲擊車,射程又如此之遠,就應該是放在二線陣地作為殲滅敵軍坦克的移動火炮使用。理論上不可能衝到第一線,也就不會同敵人近戰,那麼自然也無需很快的反應速度。在2公里的距離上,費迪南可以從容調整主炮射角,不需要急速轉動炮塔。問題多多的大象也不是說費迪南就沒有問題,它的問題主要是機動性和可靠性


。由於希特勒的一再加碼,導致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全重高達63噸,跟虎式坦克基本一致,卻遠遠超過設計的極限,這導致原有的傳動系統和行動系統不堪重負,機械故障頻繁。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的動力裝置為2臺邁巴赫HL120TRM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機,每臺發動機的氣缸排量為11.867升,缸徑105毫米,活塞行程115毫 米,最大功率為2×320馬力。發動機為兩臺發電機供能並使用鏈輪驅動兩臺電動機。電動機還負責戰車轉向系統。

奇怪的是,正常的坦克或者坦克殲擊車都是採用一種動力和傳動裝置,而費迪南卻是一種雙套動力—傳動裝置佈置方案,也就是說,有2臺發動機、2臺發電機和2臺電動機,每套分別驅動一側的主動輪。為什麼如此設計,今天已經無從得知。另外,費迪南最大的特點可謂是電傳動裝置。這也是保時捷公司當時在世界上最領先的技術之一,以往主要在保時捷跑車上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01年。

電傳動裝置的特點,是具有連續自動變速和轉向的功能。電傳動裝置的操縱性好,當發電機的電壓一定時,只要控制發電機的電流,便可以控制電動機的轉速和扭矩。單臺發電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60千瓦,最大輸出電 流800安。這套電傳動裝置有3個前進檔和3個倒檔,通過主控制櫃上的“發電機控制開關”來完成,比起操縱一般的機械式變速箱要輕鬆得多。可以說,這套電傳動裝置理論上是極為先進的,甚至直到今天也是一項值得研究的新技術,美國也在投入大量科研力量於這個領域。

這個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費迪南的操縱性和反應度,解決重型坦克笨重遲緩這種最大的問題。以後來著名的蘇軍坦克殲擊車su-152為例,它的操縱性極差,反應極慢,雖有口徑高達152毫米的重炮,每分鐘僅能發射2發炮彈。實際在進攻中,它基本沒有什麼作用,只能用於防禦。

同時,同希特勒預計的完全一致,費迪南也是比較耗油的。它攜帶兩個油箱約1000升燃料時作戰半徑只有150公里,實際戰鬥中只要越野作戰,油耗就會激增,僅能支持90公里左右作戰。這個距離太近,也就是說需要不斷補充燃料。另外費迪南的速度很慢,它的最大速度僅20千米/小時,比虎式的38千米/小時還要慢。此項性能算是基本及格。

------------------------一輛因為陷入泥沼被放棄的費迪南,這樣被放棄的費迪南還有不少。下圖是被203毫米重炮擊中後爆炸的費迪南,用這種重炮擊中費迪南的頂部裝甲,是極為不容易的。
雖有這些缺點,卻無法掩蓋費迪南可怕的力量。

希特勒對費迪南的性能,還是相當滿意的!希特勒對虎式坦克和費迪南坦克殲擊車投入了很大的希望,不惜人為延遲了堡壘作戰的時間,等待它們送到前線。就在他等待的期間,蘇軍已經做好了完善的準備。他們在庫爾斯克一線集中了重兵,並且修建了縱深達到數百公里的堅固防禦工事,德軍想獲勝是極為困難的。初戰告捷90輛費迪南被送到前線,同虎式坦克一樣,它們沒有分散使用,而是集中起來,作為拳頭部隊。90輛費迪南配屬到653和654兩個重型坦克殲擊車大隊,每個大隊45輛。

兩支部隊於1943年在布魯克建立,第653重型坦克殲擊車營由原先的第197突擊炮營為基礎組建,指揮官是施坦因瓦赫斯少校。第654坦克殲擊車營指揮官是卡爾-海因茨-諾亞克少校。久聞費迪南的大名,1943年5月24日,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上將視察了653營。騎士十字勳章得主謝皮曼上尉的1連,為古德里安做了精彩的射擊表演。3連演示瞭如何在BⅣ遙控爆破車的伴隨下,在雷場中實施機動的科目。隨後該營的全部戰車進行了1次42公里的履帶行軍,沒有1輛斐迪南因機械故障掉隊。 帶著對653營的良好印象,古德里安又於6月初觀看了了654營和第24裝甲師的協同演練。

顯然,古德里安被騙了。自然,費迪南的射擊表演是真的,它可以在2公里外擊毀目標是毫無問題的。但42公里的行軍就是虛假的,在行軍前所有費迪南經過全力的保養和優化,加上很大的運氣才保證一輛不掉隊。實際上,該營官兵都很清楚的知道,正常情況下,至少應該有5到10輛的費迪南會因為機械故障掉隊。可是,哪個團隊願意把自己的弱點表現給長官看呢?不管是中國還是德國人!

古德里安最後得出結論:斐迪南應該集中在敵堅固防禦地帶使用,為大量的後續坦克打開突破口。這一決策要了費迪南的命!它們在1943年7月參加了庫爾斯克戰役。實戰中,費迪南的表現可謂喜憂參半。確實,希特勒和費迪南.保時捷的預計沒有錯誤,費迪南確實是一個鋼鐵巨獸。它的利齒足以撕碎任何蘇軍坦克,它的厚重裝甲也足以抵抗任何蘇軍坦克和反坦克炮的正面打擊。

蘇軍第一次遭遇費迪南,是在波涅裡車站。一個蘇軍T-34坦克手驚恐的向後方彙報,他們遭遇了一種極為可怕的坦克,這種坦克可以在2公里外準確擊毀他們。蘇軍坦克的76毫米主炮,曾經連續向同一輛坦克打開30多發,至少擊中15發,卻根本沒有任何效果,敵方的坦克連晃都沒晃!蘇軍坦克手的原話是:76毫米火炮根本就象是兒童玩具一般無力。在彙報完這個情報以後,這輛蘇軍坦克也被費迪南擊毀,坦克手全部陣亡。

僅僅第一天的交手,費迪南就造成蘇軍坦克極大傷亡, 傷亡大到蘇軍一線指揮官不敢寫進戰報,深怕影響士氣。而德軍的戰報則非常輝煌,甚至有一輛費迪南匯報擊毀22輛蘇軍坦克。實戰中,曾經有1輛費迪南在4公里外一炮擊毀1輛T-34,這在二戰中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今天也無法辦到!

--------------------------------------觸雷的費迪南,庫爾斯克巨大的雷區不但阻擋了費迪南,也阻擋了黑豹和虎式坦克。費迪南也是一款外形相當漂亮的武器,所以希特勒對費迪南非常喜愛。

不過,費迪南的缺點也很嚴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問題固然費迪南自身的設計有問題,但更多來自於德軍錯誤的使用了費迪南。保時捷公司對費迪南的定位是,在二線作為移動的飯坦克火炮使用,不能去一線衝鋒。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由於重型坦克數量不足,無論費迪南是否適合在一線作戰,它都必須用在第一線

。庫爾斯克會戰開始時,場面是這樣的。德軍900輛坦克在40公里的正面上,呈楔形隊形滾滾向前。楔子的頂端是虎式重型坦克和超級坦克殲擊車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兩邊是豹式中型坦 克,在這層鋼甲之後是各種舊式坦克,德軍步兵坐著裝甲車,緊隨著坦克,準備下車搶佔被坦克碾過的塹壕。近千輛坦克自北向南,像一群草原上狂奔的野牛,揚起沖天的煙塵,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鋪天蓋地,向蘇軍壓來。費迪南被當做虎式一樣的重型坦克來用。

這樣一用,問題就來了。費迪南面對的是一個可怕的防禦體系,甚至可以算是二戰中防禦能力最強的地區。早就得到德軍會全面進攻的情報,蘇軍在庫爾斯克戰役開始2個多月的時間裡挖了近1萬公里的反坦克壕、塹壕和交通壕,1萬餘個指揮所、觀察所,3.5萬個掩體,架設了1200公里的 鐵絲網。除此之外,蘇軍佈設了大面積的雷場,在重點地區每公里正面有1500枚反坦克地雷和1700個防坦克步兵雷,還有專門的快速佈雷隊,隨時補充雷區。為了對付德軍坦克,蘇軍佈置的反坦克炮密度達到每公里平均有16到20門,最重要的地段為60到70門。蘇軍在庫爾斯克地區構築了8到這種反坦克防線,每道的縱深達10公里,每道防線後 面都有1個坦克軍隨時準備出擊,消滅突入之敵。

在8道防線之後還有2個坦克集團軍,以阻止德軍達成突破。更可怕的是,為了迎接這場空前的坦克大戰,蘇聯紅軍進行周密的戰前訓練,針對克服步兵對坦克進攻的恐懼心理,蘇軍開設專門的訓練場,用T-34型坦克隊步兵進行“碾 壓” 訓練,讓步兵蹲在塹壕裡,讓T-34型坦克在塹壕上開來開去。對炮兵則進行快速變換髮射陣地訓練,坦克兵的訓練則是著重從掩體中精確射擊和坦克遭遇戰,他們使用炸藥包,反坦克手雷,反坦克槍和燃燒瓶,衝到坦克1,2米處作戰。

費迪南的機械故障太高,維修困難,一旦壞在野外就很難修理,為此被迫丟棄了不少。費迪南由於超過60噸,傳動系統又不成熟,出現機械故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沒想到的是,7月蘇聯南部陰雨連綿,原野上溼噠噠的鬆軟泥土幾乎像沼澤一樣。這種地域對於越野型良好的1、2、3、4型坦克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更別說笨重的費迪南了。車體太重,履帶又不寬,費迪南在一線衝鋒期間,稍有不慎陷入泥土中無法動彈。車組成員只得全馬力加速試圖擺脫泥沼,這樣一來,發動機和傳動系統自然很容易因為滿載而出問題。有了機械故障本來也沒什麼!

除了美軍M4謝爾曼坦克故障極少以外,其它各國坦克出故障都是正常現象。可是,費迪南可怕的63噸重量,卻讓救援工作極為艱難。普通的拖車需要3輛才能拖動費迪南,就算以虎式坦克來拖,也需要2輛一起拖,單輛是拖不動的。如果強行拖,會導致虎式坦克的發動機也燒掉。在戰場上,這又談何容易。況且如果費迪南是在二線作戰,大不了就慢慢地維修好了。

實戰中,費迪南都是在第一線,只要一停下不動,蘇軍立即調動轟炸機和重型野戰炮密集轟擊,即使不被擊毀,也會被擊傷。庫爾斯克戰場上被擊毀最慘的一輛費迪南,就是被一枚蘇軍203毫米重炮炮彈擊中後爆炸會零件狀態。於是,由於難於維修,一些費迪南就被迫被放棄了,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大家注意上圖的費迪南是沒有機槍的,下圖是改進後的型號。

費迪南設計上忽視近戰當然,重型坦克殲擊車應該儘量避免近戰。它們的反應很慢,近戰中是極為不利的。費迪南的設計是在二線使用,不可能遭遇側後埋伏的敵軍坦克,也更不可能遭遇敵軍反坦克步兵,也就沒有考慮近戰問題。遺憾的是,庫爾斯克會戰中,費迪南被迫需要衝入蘇軍陣地,它就不得不陷入近戰。這樣一來,費迪南的悲劇就到來了。費迪南的炮塔無法轉動,側翼和背後裝甲只有80毫米,並非就打不穿的

。如果敵軍坦克或者反坦克步兵,在近距離包抄費迪南側後,費迪南是無法有效反應的。甚至一群盟軍反坦克步兵,可以大搖大擺的從側面和後面接近費迪南,因為它無法還擊。保時捷公司為了保證裝甲的可靠性,居然沒有給費迪南安裝機槍,只給坦克乘員配備了2把MP38/40衝鋒槍,近距離的火力極弱。不要小看一挺坦克機槍,它的作用往往是決定性的。面對蜂擁而來的蘇軍反坦克士兵,費迪南的坦克手沒有機槍,無法在安全的坦克內從容射擊,只能爬出殲擊車,用衝鋒槍掃射阻止。

不用說,這基本是沒有效果的,自己還極容易被擊中斃命。一些比較有經驗的德軍坦克手,已經自己裝備了MG34機槍,卻苦於沒有安放機槍的位置。一些費迪南乘員(如諾亞克少校的部下)將他們的MG34 機槍放在88毫米主炮管中射擊,而不是像其他人在火炮下方射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後期為了彌補這個問題,被迫安排一些德軍步兵坐在費迪南上行軍。這些步兵坐在高大的費迪南上,就像屋頂上的靶子那樣顯著,他們的傷亡率很高,到了最後沒有德國兵願意爬上費迪南。費迪南的電傳系統對電臺是一個干擾源,導致通訊有問題。

費迪南的視線不好,對於戰場的情況無法全方位的把握。雖然問題多多,費迪南仍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費迪南可以在蘇軍所有坦克有效射程之外,精確的將他們一一擊毀,其準確度如同點名。而蘇軍坦克根本無法在中彈的同時反擊,他們主炮的射程同費迪南相差一倍有餘。就算蘇軍坦克能夠逼近1000米內,他們的炮彈也根本無法擊穿費迪南厚達200毫米的正面裝甲。總之,蘇軍坦克實際上沒法對付費迪南,只能依靠其他武器勉強對付,那麼造成相當慘重的傷亡也就不稀奇了。

到1943年11月庫爾斯克攻勢結束,第653坦克殲擊車營總共擊毀了320輛蘇軍坦克,損失13輛費迪南。所有90輛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共擊毀蘇軍坦克582輛、344門反坦克炮、133門其他火炮、3輛自行火炮,斐迪南自損36輛,其中永久損失的僅僅有13輛,其它基本都是因為機械故障或者觸雷無法修復被放棄的,其中還有6輛後來修復成功,換句話來說,每輛斐迪南都消滅了6倍數量的對手,己方損失還不到對手的10分之一。

損失了30輛費迪南,卻沒有一輛是從正面擊穿的,大部分毀於蘇軍重型榴彈炮、蘇軍反坦克步兵、反坦克地雷,甚至自己的機械故障。到了11月26日,費迪南兩個營的戰績增加到了640輛坦克和610門各種炮,此時費迪南僅剩7輛毫髮無傷,其它約有35輛需要回場長時間修理(大部分是機械故障),另外的也需要回場調試。

-----------------------------被擊毀的費迪南,在盟軍的空中優勢和蘇軍的裝甲洪流下,幾十輛費迪南起不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餘下的50輛費迪南運回德國,根據戰場的缺陷進行改造,安裝了機槍,改造了裝甲防護和薄弱的履帶設計,並且在1944年5月被正式命名為象式坦克殲擊車。據說象的名字,來源於費迪南笨重的外形,就像大象一樣。隨後又參加了意大利戰役、諾曼底戰役、蘇德戰爭最後的幾場戰役,以及著名的柏林戰役等。在激烈的戰鬥中,它逐步損耗,最終僅有4輛費迪南堅持作戰到戰後,目前還有2輛完整的費迪南保存到今天

。區區90輛的費迪南,相對蘇軍盟軍總數超過5萬輛的坦克,根本無法起到任何決定性的作用。讓保時捷公司沒有想到的是,費迪南數量很少,卻給盟軍和蘇軍士兵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形成了一種費迪南恐慌。這種壓力,並不是費迪南殲滅了多少敵軍坦克,而是費迪南具有在盟軍坦克射程外1、2公里擊毀敵軍坦克的能力。顯然,在這個距離上,敵軍坦克不要說還擊,連逃跑也是不行的。

對於美軍、蘇軍、英軍的老坦克手來說,敵人強大並不可怕。因為他們經驗豐富,無論什麼樣的對手都能找到對付他的辦法。但他們顯然無法對付費迪南,他們的武器和防禦相差太大,幾乎是一場不對稱的作戰。遭遇費迪南最多的蘇軍坦克官兵,對於這個射程極遠,又打不動的費迪南極為驚恐,後來他們把德軍所有的坦克殲擊車都叫做費迪南。一旦疑似前方出現費迪南,蘇軍大批坦克往往就停止不動,呼叫斯大林2型坦克和SU152重型坦克殲擊車上來,他們才敢前進。

至於盟軍坦克兵也是類似,他們一旦懷疑前面存在費迪南,就一定讓空軍和偵察兵檢查清楚,才敢繼續開進。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願意去白白送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費迪南的設計目的已經實現。

一種武器能讓敵人聞風散膽,害怕到這種地步,也算是相當了不起了。

薩沙


費迪南,實際裝備數量是88輛,653重裝甲殲擊營和654重裝甲殲擊營是唯二的裝備單位,每個營實際裝備44輛,因為還有2輛被截胡,被留在庫斯邁道夫做實驗。實際使用中,兩個裝甲營均配屬於656重裝甲殲擊團,團長是容根費爾德。庫爾斯克整個戰役期間,653營和654營總共損失45輛該型戰車,具體原因應從裝備本身和編制使用兩大方面敘述。

首先從技術角度看:費迪南德坦克殲擊車戰鬥全重達到68噸,動力裝置為兩臺邁巴赫HL120TRM汽油機及其驅動的發電機,過於沉重的重量使得好些費迪南德在面對道路狀況惡劣的蘇聯草原時無能為力,經常陷在爛泥中無法動彈,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加大油門試圖脫困的方法也會導致邁巴赫發動機起火,進而導致全車損毀;其次作為一種一線作戰車輛,費迪南德缺乏技術上的可靠性,動力傳動系統和電氣系統的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導致在戰場上出現故障後經常被車組成員遺棄,而蘇軍猛烈的炮火覆蓋又使得這些車輛無法被回收維修,因此戰損率直線上升。

從戰術使用角度看:按照“城堡”行動的計劃,費迪南德在進攻前,應由戰鬥工兵在其攻擊線路上清理雷場,但實際行動中戰鬥工兵在蘇軍的炮火打擊下傷亡率很高,656團本身配屬的遙控爆破車連裝備的遙控爆破車也未能很好地執行清理雷區的任務。進攻路線上即使存在一些已經被清理乾淨的雷區,也被雙方的炮火打的無法辨認,這就使得653營和654營在一開始就面臨著大量地雷的威脅,事實上確實有不少費迪南德就是在被地雷炸壞了行走系統之後被車組遺棄,繼而導致被繳獲或者完全擊毀的。

因為至少從實際應用看,車載機槍的缺乏並不是費迪南戰損率高的主要原因。


李三萬的三萬裡


首先明確一點斐迪南生存率低下是因為自身的設計和技術因素,並不是被炮彈擊毀。它的裝甲和火力在當時是超一流的,戰爭中沒有一臺斐迪南是被反坦克炮正面擊毀的。

但可悲的是斐迪南在設計上存在兩個致命弱點:

1、使用了當時並不靠譜的電傳動系統,因為整車過重,電傳動系統故障頻頻,因故障趴窩的斐迪南佔大多數。且不成熟的電傳動系統也導致了斐迪南的機動性低下。

2、沒裝自衛機槍,且戰鬥室後方有一個圓形、巨大的“逃生口”,居然沒設置艙門,被步兵近身後,一顆手榴彈就能搞定一臺斐迪南……可以說完全沒有近戰自衛能力。

這是致命的主觀因素

客觀因素則是兵力差距太大,且德戰車的質量優勢並不足以填補這個差距。要知道雖然蘇軍坦克質量上略差,但屬事關國家命運的關鍵性戰役,已經退無可退了,身後就是莫斯科,破釜沉舟就為此一戰,鬥志正盛。


哪是剎車


斐迪南式自行火炮第一批90輛於1943年5月底正式生產完畢。而德軍發起的庫爾斯克會戰是在7月初,所以基本上斐迪南式剛剛完成編組後便被急忙派上了前線,根本來不及發現和改進這款新型裝備的缺點!

一、最嚴重的缺點就是沒有裝備機槍,沒有近戰的能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斐迪南式利用其厚重的裝甲和威力巨大的火炮於正面第一線強攻蘇軍陣地。然而在突入蘇軍步兵連作戰地域後,由於沒有裝備機槍,使其不能摧毀和壓制蘇軍的步兵火力,德軍的機械化步兵遭受了慘重的損失。等斐迪南式衝進蘇軍炮兵陣地時,德軍步兵根本無法跟上,還在蘇軍的步兵陣地前鏖戰,最終導致斐迪南式孤軍奮戰,遭到重大損失。

二、彈藥攜帶太少。斐迪南式彈藥攜帶量為55發,遠低於虎式坦克的87發,在突入蘇軍陣地後,面對蘇軍數量眾多的機槍陣地、反坦克炮陣地以及坦克部隊,彈藥根本不夠用,根本無法有效的摧毀蘇軍火力點。一旦彈藥用盡,斐迪南式只能向後撤退,無法有效擴張戰果。

三、使用方法的失誤。雖然斐迪南式有著無與倫比的厚重裝甲和火力,可是由於其沒有炮塔,加上上述的缺點,該型坦克根本不適合用於第一線突破敵人陣地,其作戰能力甚至不如虎式重型坦克。該型坦克最好的使用便是留作與蘇軍坦克部隊做最後的決戰。或者斐迪南式坦克應與虎式坦克或者4號坦克混合使用,以突破蘇軍防線。在斐迪南式坦克吸引蘇軍反坦克火力時,德軍坦克迅速摧毀蘇軍反坦克炮單位,基本肅清後,4號坦克要果斷利用其速度優勢衝上去和步兵協同消滅剩餘的步兵火力點。絕不可以讓斐迪南式坦克獨自突入過深。等到再度面對蘇軍反坦克火力時,再派斐迪南式坦克突擊,往此反覆!



而之所以前線指揮官對斐迪南式自行火炮的錯誤使用,一是由於德軍自身重型坦克的嚴重不足,不得不將斐迪南式代替重型坦克位置;二來斐迪南式作為新型裝備剛裝備不久,根本來不及和其他單位做配合性的訓練以發掘其具體使用戰法,導致了前線指揮官仍舊將其當重型坦克來使用的錯誤認識。

隨著德軍對斐迪南式自行火炮的改進成熟和行之有效的使用,斐迪南式自行火炮發揮出了很大的威力,對蘇軍造成了慘重的打擊和巨大的威懾!不失為一款成功的裝備!


小小狼王


庫爾斯克會戰德軍其實是勝利了,只是因為盟軍從南歐登陸希特勒不聽曼施坦因的勸,再沒有消滅蘇軍坦克預備隊的情況下就結束戰鬥了,導致沒有把勝利給拿實。斐迪南坦殲已經表現出無敵了。


IPXwanglei


首先使用方式的錯誤導致。作為反坦克殲擊車,它的設計要求是作為遠距離反坦克用途使用,切忌在複雜地形中使用。但在庫戰中,被當作突擊炮使用,由此導致費迪南在較近上與蘇軍陣地中的大量坦克和反坦克炮兵對射,導致受損嚴重,加之它超重的體量和靠近前沿,使修理和拖移極為困難(需2~3輛18噸半履帶拖車)。

被當作突擊炮使用的原因,一是北翼的主官不瞭解費迪南的特點和設計用途,對當時裝甲作戰的特點缺乏瞭解;二是攻擊部隊炮兵和攻擊機的配合、支援不力造成。支援突破的方法和炮兵、航空兵數量不足導致。

在南翼,作為裝甲作戰的行家曼元帥,針對庫戰役的裝甲兵的使用有過特殊規定,如對於攻擊蘇軍堅固陣地時,儘量不讓一般的坦克參與攻擊,攻擊的理想武器是虎式坦克和突擊炮;在擊穿防線後,一般坦克可以參與向突破口的二側卷擊,以擴大突破口;接著在衝入突破口,向縱深攻擊時,必須是以虎式和突擊炮為主的單位,嚴禁普通坦克首先衝入突破口。曼元帥已預計到了蘇軍反坦克力量相當強大,在肯普夫集群地域攻擊的第三裝甲軍,特地違反他一向主張的集中原因,把503重裝營一分為三,配屬給三個裝甲師。

但在北翼,缺乏指揮裝甲戰和進攻戰能人,也缺乏虎式坦克,或許只能用費迪南來幹虎式的活。(瞎說了幾句,參考)


探測衛星A


個人認為是使用用途出現偏差了。因為斐迪南坦克殲擊車是用來配給德軍抵抗蘇軍坦克攻擊的應急產物,按照最初德軍的戰術想定是利用射程遠且精準的88炮在蘇軍坦克射程外將其擊毀。說白了它是個用途單一的防禦兵器即一門裝在坦克底盤的反坦克炮,而在庫爾斯克大會戰時德軍指揮官將它編入進攻隊列裡,那它超重車體,無法旋轉的炮塔,緩慢的移動速度,頻發的機械故障都成致其死地的命門。如果題主仔細看看庫爾斯克大會戰的始末就會發現:在戰役的防禦階段斐迪南幾乎是無敵的存在,交換比都在1:10+甚至更多,給蘇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後來只要碰見德軍威力強大的裝甲車輛都誤認為是斐迪南。而在它的損失中大部分都是進攻階段,而且正面擊毀的也特別少,大部分是陷在爛泥或是機械故障趴窩後乘員自毀拋棄,然後蘇軍上來再群毆。所以最後扣題總結:斐迪南在防禦戰中生存力很高,之所以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擊毀很多是因為被投入到了不相適應的進攻戰造成的。


天地不知


首先斐迪南殲擊車如果一對一與蘇軍的坦克硬槓沒有問題,關鍵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它不僅要面對蘇軍大量坦克,還要面對蘇軍提前設計好的大縱深防禦體系,有大量步兵和反坦克炮構成的陣地,所以在缺乏步兵保護,坦克支援,以及空中的打擊的情況下,行動遲緩的斐迪南殲擊車就算皮糙肉厚,在多重的步兵,坦克,空中力量打力下,生存能力高啦才怪啦,



歷史SHOW


斐迪南自行火炮,又稱南哥

關於這款自行火炮,我相信很多懂軍事的人特別喜歡,當然,很多喜歡跑車的人也特別喜歡,因為這是二戰的時候,保時捷公司的老總親自向希特勒呈現的生日禮物,跟當時的虎H爭奪下一代的德國重型型坦克的招標,簡稱虎P,大家記住虎式坦克後面跟的英文字母代表著他的坦克車的型號,虎H就是最終定型的虎式坦克的生產樣板。

要回答問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就得提到這輛車為什麼會被落選,虎式坦克,很明顯是一款重型坦克,但是德國人由於有了大量優秀的中型和輕型坦克之後,對於重型坦克的要求並沒有降低,對於坦克的機動力,防護力火力都有了極其苛刻的要求。虎p就是因為他的機動力不如虎H,最後落選。

要說當時的保時捷老總,可以說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一個人,他創造性地在坦克的上面使用了電傳動系統,但是多了一層的能量轉換,就增大了能量的損耗,這就導致了虎P他的時速是比不上虎H的,各項性能方面也是遠遠落後於傳統動力系統的虎H

當然,保時捷的老總,當然不希望自己送給自己好友的禮物就這麼白白糟蹋了,他親自跑到德國的柏林總部去,像希特勒說明了大半天洗頭了,終於同意讓他改裝已經生產出來的虎P的底盤,這就形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南哥。

但是雖然這款自行火炮有著自行火控炮的名稱,但是裝甲方面卻是按照超重型坦克來設計的,南哥的正面裝甲有著100+100mm大約是200mm的裝甲厚度,在東線戰場上除了前蘇聯兩款特型坦克,其餘的坦克即使繞到這輛自行火炮的側面也很難相其裝甲擊穿,因此,南哥只要正確的投入戰場,並且沒有出現機械方面的損耗。在正面戰場上有著一往無前的氣勢。

但是這款自行火炮從東線戰場撤退下來的時候只剩下來了兩輛,並且這兩輛自行火炮被改裝成了德國的象式坦克,為什麼原先派出去的90輛坦克,最終只剩下了兩輛回來了呢。

原因便在於南哥超重的體重和超過時代性的動力系統設計,原本在重型坦克的領域的時候,當時的南哥裝甲還沒有那麼厚,但是它的動力系統已經追不上虎H,在保時捷老總將這輛坦克車拿回去大修特修之後,整個南哥的體重,可以說穩步的飆升,致使這張自行火炮最後的時速大致是20km每小時,而虎式坦克的時速也有35km每小時,在一次性加滿所有燃油之後,整輛坦克車最多能夠行進150km,當然,如果是戰鬥的時候,這輛坦克車的最遠也就跑90km,反觀前蘇聯每輛坦克車幾乎都是戰略行程的高手,尤其是t34坦克,他的戰略行程可以達到550km,除非是前蘇聯坦克作死親自跑去跟這輛坦克車剛正面,否則一般情況下,南哥還真的追不上這些坦克。

與此同時,巨大的體重增加了機械的勞損程度,住在東線戰場上超遠距離的行軍,更是讓整輛坦克的整個行程可以說是一場噩夢。

正面戰場上前蘇聯真正擊毀的南哥沒有幾輛所有的坦克幾乎全是在撤退或者是行進的路上被損失掉了,與此同時,超重的體重使得一旦這種自行火炮趴窩。德國方面幾乎沒有任何能力將這輛自行車火炮拉回到前線的維修站進行維修,與此同時,伴隨著這一輛坦克從誕生之初就一直存在了心臟的毛病,也就是它的發動機一直都是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南哥的發動機是採用的電傳動系統新技術的投入,當然可以帶來全新的戰力也帶來了不可預知的風險,南哥可以說是死在了這一條上。

南哥首次投入戰場是參加的庫爾斯克會戰此時德國人是處於一種進攻的態勢,但是。當年整個德國東線戰場的形勢就峰迴路轉,前蘇聯開始了戰略進攻,南哥,幾乎一路在撤退的路上,那損失不斷的消耗。


漩渦鳴人yy


因為斐迪南的動力傳動系統無法負載如此笨重的車體。當時的德國技術暫時無法解決如此大的載重下,傳動機構和動力系統的可靠性。斐迪南完全是不成熟的產品。完全是希特勒為了庫爾斯克戰役孤注一擲的賭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