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欲得商標所有權,到手卻成美術作品登記證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對於知識產權也越加重視,大小企業都開始重視起知識產權,可國內的代理機構管理完善,各式各樣的代理機構“魚龍混雜”,對於那些想要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的人來說,如何找到一家合適的代理機構尤為重要。

企業欲得商標所有權,到手卻成美術作品登記證

據中國消費者報報道浙江省的項先生原本花費3000元辦理商標註冊,卻被告知他人也在註冊該商標。為不影響使用,項先生聽信商標代理機構鄭州藍海基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藍海基業公司)的說法,又花費1.4萬元辦理了“商標所有權保護”,沒想到卻收到一張美術作品登記證書。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項先生在浙江省台州市一縣城做眼鏡生意。2017年3月,為了提高產品的品牌效應,他決定申請商標註冊。在朋友的推薦下,項先生選擇了鄭州藍海基業公司為他代理商標註冊事宜。

項先生說,起初他花費1800元通過鄭州藍海基業公司申請第5類商標註冊,申請過程很順利。項先生便決定繼續委託該公司申請第9類、第10類文字商標註冊,共花費3000元,但這次卻沒有第一次那樣順利。

項先生說,申請第10類商標註冊時,他總是接到來自北京的陌生電話,對方一再強調自己也在申請這類商標註冊,會導致項先生申請的商標無法使用。考慮到有可能影響自己的生意,項先生便向鄭州藍海基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反饋了這一情況。

項先生告訴記者:“鄭州藍海基業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既然有人在進行這類商標註冊,要我趕緊註冊所有權,把這個商標保護起來。”為了不影響生意,2017年5月24日,項先生同意了所謂的“商標所有權”註冊,並向鄭州藍海基業公司交納了1.4萬元。

5月29日,項先生拿到了商標註冊證,發現只是普通的商標註冊證,自己原先支付的3000元代理費就可以正常辦理。之後,項先生多次催問“商標保護”事宜,鄭州藍海基業公司回覆稱正在辦理。2017年11月,項先生收到了鄭州藍海基業公司寄來的所謂“商標保護證明”,打開一看卻是“作品登記證書”,作品類別為“美術作品”,蓋有國家版權局作品自願登記專用章。

企業欲得商標所有權,到手卻成美術作品登記證

項先生說,即便不懂商標註冊,他也知道美術作品登記跟商標保護沒有任何關係,“鄭州藍海基業公司還說我是他們的老顧客,原本要1.6萬元,只收我1.4萬元。現在想來,來自北京的電話說不定也是他們設計好的套路”。

意識到上當後,項先生與鄭州藍海基業公司工作人員聯繫,要求退還1.4萬元所謂的“商標保護費”。項先生說,鄭州藍海基業公司經理楊金豆告訴他,可以免費為其做一個一萬多元的網站。項先生拒絕了這一方案,堅持要求退還1.4萬元,可對方再也不接項先生的電話。

今年5月30日,記者通過諮詢藍海基業公司官方客服聯繫到鄭州區域負責人張女士,在確認其身份後,向其反映了項先生投訴的情況。6月6日,記者再次致電張女士詢問投訴解決情況,不料她卻稱自己不是藍海基業公司的工作人員,並將電話掛斷。

企業欲得商標所有權,到手卻成美術作品登記證

隨著我國企業商標品牌戰略的逐步實施,商標的重要意義日益凸顯,企業自身對商標代理服務需求開始轉向商標註冊申請、商標合理使用、商標續展、商標保護等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但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國內的代理機構管理還不夠完善,些許商標代理機構收到申請人委託後,會利用申請人不懂商標業務,缺乏商標知識,巧立名目設置陷阱以欺騙申請人,侵害申請人合法權益,進而謀取非法利益。小編建議申請人通過正規渠道,選擇已經在國家工商總局備案的信譽好、專業能力強的代理機構進行相關事宜的代理;也建議商標代理機構增強危機意識和服務意識,提升職業能力,與申請人精誠合作,專業、高效地完成申請人的委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