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爲什麼不先生產幾百萬台,然後再開始賣?

五六久久來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吐槽小米的飢餓營銷,其實造成這種現象主要的原因確實是銷售策略,但是還有一些次要原因也不得不說!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夥嘮嘮備貨這些事!


芯片拿貨

因為現在大部分廠商都是高通芯片,尤其是一些高端處理器,如果首發那麼這款產品的產品力絕對夠強,但是由於芯片代工廠只有那麼幾家,所以很短時間內尤其是芯片剛剛發佈後會出現供不應求得現象,這時如果想要拿到芯片,那真的得看廠商的本事了,而高通首發每年都是三星,所以一些國產手機廠商拿貨時間就會晚,而這個拿貨時間直接決定了後期的備貨量!


適配過程

廠商雖然可以儘早拿到一些芯片進行簡單的軟硬件適配,但是這個適配的過程並不短,因為這時非常考驗廠商的調教功力,而且需要大量的功能測試以及日常使用測試。而且在測試過程中還會進行硬件的更換!


裝配過程

軟件適配以及硬件確定之後,手機廠商向早已找好的代工廠提供相應的方案,之後開始製造以及寫入軟件,這個一部分相對於其他過程較為痛快,但是廠商通常不會進行全力備貨。那麼這個原因到下面繼續講!


資金壓力

其實手機廠商與房地產是差不多的,手機備貨需要壓非常多的資金,所以廠商會先開放一批迴血之後再備貨,所以資金壓力是一個非常影響備貨的因素。


銷售策略

這就是消費者非常痛恨的地方了,之前從來都沒有想過買手機靠搶購,而且有很大可能性搶不到,並且每一次開售讓消費者形成了一個慣性思維,商品很快就會被清空,而且商品熱度不會在短時間內冷卻下來!


手機發布時間

每一款新機的發佈時間都比較相近,雖然做不了首發,但是做一個老二也是很強的,所以手機廠商會爭分奪秒的進行產品研製以及發佈!這一系列時間就進一步壓榨了備貨的時間!

以上就是一些手機廠商備貨不足的幾個主要原因,首先就是搶不到首發芯片,之後就是為了更快的發佈新機,與其他廠商拉開差距,在研發適配過程中爭分奪秒,之後研發成功,原來的備貨時間就不充裕,在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以及飢餓營銷的銷售策略,這一切限制了手機廠商的備貨數量!

更多科技資訊盡在ICE機智


ICE機智


謝邀~


1.

供應鏈的限制。由於整個社會的進步,現代的工藝講究細分、分類工作,所以別看智能手機只有一個品牌,但在內部存在了很多元器件,這些元器件來自不同的廠家,可能屏幕來自三星或者JDI,處理器來自聯發科或者高通。

如果某一個供應商的產品並沒有及時供應上,那麼智能手機的成型就會出現問題,表現出來的就是上市時間推遲。其中,處理器對智能手機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是清楚的,小米手機幾乎都採用了高通處理器,而且還是新款處理器。

但高通處理器就一家,全球能生產芯片的工廠也就幾家,但手機廠商有很多家,自然會出現供不應求。當然這是其中一個例子。不能備貨,可能是因為供應鏈沒跟上。

2.

需要營銷。對於智能手機來說,尤其是新款智能手機,想要在眾多機海中打出名聲,在產品上市初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米為了銷量,可能會出現飢餓營銷的可能。讓一部分用戶能買到手機,讓另一部用戶買不到,這就造成了產品熱銷的現象,自然跟風購買的人就來了。

3.

資金壓力會很大的。幾百萬的智能手機,對任何的手機廠商來說都是一筆龐大的資金,如果想要提前備貨這麼多,就得拿出這麼多資金出來,比如售賣3000元的小米手機,可能成本就有2500元,初期備貨三百萬臺,其準備的資金可能就有75億元。另外如果產品造成了任何滯銷,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災難,所以為了減少資金上的風險,所以手機廠商初期備貨不會那麼多。

如果您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動動手指點個贊,就是對我最大鼓舞!


科技吉普


說到小米這個品牌,他的身上總有這樣一個標籤,就是搶購!

這是小米打成立起,就一直奉行的真理,自小米1發佈到現在6年了,這招依然屢試不爽,期貨營銷,絕對算是小米制勝法寶之一。雷軍大大也順利冠名猴王的美稱!

那我們不禁想問,小米成立這麼多年了,各方面技術,資源都應該做到了原始積累,為什麼他不先生產個100萬臺,然後再賣呢?消費者不用搶,小米的口碑也會更好啊!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備受詬病的飢餓營銷,為什麼小米要堅持這樣做。

一部手機最好的銷售時段,就是在他的發售期,最初的小米手機,通過搶購的方式,可以直接營造出一種,產品供不應求的錯覺。

加之小米flag立的又早,人人都知道他主打性價比,同期發佈的手機,宣傳手段是一方面,但給消費者衝擊更大的,往往是價格,人們一看,沒買到!但沒幾天就又開始下輪搶購了,那就等等吧,這就大大延長了產品活躍的週期,每次開始搶購,消費者都要再活躍一次。要是一開始就把事做完了,後來再宣傳,誰還理你呢?

其次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供應問題,電子產品和酒不一樣,可以存起來。無法及時賣出去,廠家只能虧損,並且組成手機的元器件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價格波動很快,加之一流的供應商就那麼多。全世界都管他們要配件,不是說有就有的,小米是一家創業公司,想要拿貨,你就要乖乖排在大佬們的後邊,等到配件供應不那麼緊張了,價格也就下來了,這時候再生產,也會節約成本。

想獲取更多新鮮實用的數碼知識,請關注我們:找靚機科技


找靚機


最大的原因就是風險。在小米創辦初期雷總就一直在強調,消費電子企業大部分都是撐死的而不是餓死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語手機。阿里自我感覺良好,讓天語一次就為阿里生產了50萬部阿里手機,結果只賣出幾萬導致天語大量資金被佔用資金鍊斷裂,天語被坑慘很快就死翹翹了。現在小米已經進步很多,主力機型在上市前一般能夠做到備貨幾十萬部吧。

壓貨的風險,和很多傳統手機廠商不同,傳統手機廠商可以通過向線下經銷商壓貨的方式轉移風險,所以敢備更多的貨,小米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線上銷售,沒有太多的線下銷售商分擔風險,所以一旦壓貨都是小米硬抗,這也會讓大家感到其他手機很好買,為什麼小米就很難搶。

手機品質的風險,手機一旦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大量手機銷售不出去或者召回都是致命的,例如三星note7電池問題,財大氣粗的三星能抗下來,如果換成小米恐怕就死翹翹了。

第二 供應鏈原因。手機元器件非常多,所以要協調這麼多元器件的供貨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任何一個元器件的短缺手機都生產不出來,所以至少要提前三個月就開始下單訂貨,而熱門核心元器件就更難了,能夠生產的廠家可能就一兩家,比如CPU和內存,關係不好貨都訂不到,這些大佬誰都不敢得罪。你要生產一百萬部人家只給你十萬貨怎麼弄?供應鏈很難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互聯網公司不敢貿然進軍硬件的一大原因。

有實力敢上市前就一次備貨幾百萬部的廠商只有蘋果和三星。


251752597


都說為什麼三星ov蘋果都能提前生產幾百萬臺 主要還是因為他們走的是線下經銷商模式,假如你前期鋪貨500w到了時間再統一銷售。但肯定不是一天生產的 比如每天生產50萬臺 生產出來就直接發往經銷商哪裡,經銷直接給你貨款 到了生產500w那天你差不多就已經回了300w至400w以上的貨款,而你前期墊付的成本只有50到100w臺的成本 再加上跟工廠供應商賬期的時間差,你的成本會少很多。

但經銷商也要賺錢,也有墊錢風險啊,他們有二級經銷商,他們拿到貨就分發給二級,。最後帶來的就是層層加價賺錢,消費者價格就貴了,而且經銷商不僅僅是拿貨,他還要保證每年的銷量達到多少才能保持經銷商資格,那麼他就必須讓下面的銷量賣到多少從而導致了另兩個缺點,為了賣貨量提上去,1是增加銷售員提成提高積極性 。2就是銷售員為了賣出去就忽悠消費者,沒錯就是忽悠什麼4核秒蘋果雙核,8核625、970秒殺小米四核820。這些都是銷售人員為了賣出貨故意編出來的。

仔細想想 500w貨 架設每臺成本兩千 如果小米要提前壓貨500w的話那麼就是100個億的現金流 對那個公司都是巨大的壓力 而且萬一在後期出現問題要召回更是天文數字 ,如果前期小規模生產 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會好很多。線上模式跟線下模式的優缺點就是這樣的明顯。


普通90後的生活經歷


HI,我是酷愛科技的阿柒。現在我來解釋您的問題,歡迎關注。


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出小米雖然不及華為等品牌,但是出貨量也超過9000萬臺。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這點恐怕不是一個為什麼不能多產幾百萬的原因。

首先各個廠家都沒有自己的製造廠,基本都是找代工,如偉大的富士康為代表的一系列企業。

但是代工廠家並不是只接你一家的單子,生產力的不足,會限制供貨量,這是第一。

其次,從圖中可以看出小米的盈利空間很少。

所以比如1000元定價,成本也得800,如果出1000萬部,那就是80億,,人家還是一箇中國公司啊,手底下還有那麼多員工啊,公司日常也要經營啊,一下子掏出去80億,出把一款手機做足。賣出去還好。賣不出去砸手裡,你說這可咋鬧啊?

所以在商家角度上。寧缺毋濫.....

畢竟如果爛手裡一臺都是損失。


阿柒說


很多人說小米飢餓營銷。其實並不全是。

小米成立初期的雷軍已經是互聯網的大佬了。二次創業穩紮穩打不冒險。剛開始的品牌肯定是試試水的。不會一下子投入太多。事實證明。供不應求。這樣才加大訂單大量生產。一開始的小米是小企業。肯定不如大品牌的訂單受重視。再加上線上品牌沒有太多實體店不可能像ov一樣大氣營銷。再加上小米大部分旗艦機用的都是最好的芯片。頂級芯片本身產能就有限。所以首發不可能備貨太多。這也是為什麼ov一直用次旗艦。因為量大而且便宜。所以小米只能先放一點。收回成本。根據想買的人多少繼續下單。這樣既控制成本又減少風險。並且隨著時間推移芯片成本也會隨著工藝和生產線的成熟而降低。至於飢餓營銷。那只是表象而已。真的有人會傻到手裡有貨捂著不賣?就算是蘋果。也只是所謂的氣氛和加價購買。沒見過買不著的情況。小米當時是真買不著。這就是產能有限和成本風險控制。意外的造成了所謂的飢餓營銷。為什麼最近不用特別搶了呢?因為小米發展起來了。有錢了。底氣足就有本事多訂單。承擔風險能力加強。小米note3用的次旗艦660。主打線下。現貨。還是飢餓營銷?說營銷的都是太小看雷軍的。


小浩很乖


生產太多萬一賣不掉就砸手裡了,再個壓錢,一般都是先生產一部分,好賣了再繼續生產,不可能一下子生產太多的,小米就有過一款手機不好賣的,還有就是處理器,尤其小米6的835處理器,供應不上。就跟你做生意一樣,生產新的產品難道一下子就生產太多,賣不掉砸手裡不說還壓資金。


花雨落4


這個就涉及的問題多了!但始終就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成本,這是每個企業都不能忽視的問題!但有些企業會做調研,做市場分析!還有豐厚的利潤作後盾才敢大面積鋪貨!比如蘋果!但像小米這樣貼著成本賣的手機如果先生產幾百萬臺庫存,只要一積壓。那都是致命的打擊。估計好久都緩不過勁來!所以先放一批看市場反應,但也不敢很大規模生產,畢竟現在的市場淘汰很快,而生產又需要週期!所以老是跟不上貨,還有就是銷售渠道!


難無握咪脫服


一開始是飢餓營銷,現在是工廠代工產能問題,如果你是一個三大件的代工廠老闆,你會不會把全部訂單都給小米,每個品牌給代工廠的利潤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