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蘇聯援華專家待遇有多高?真是超級國民待遇!

新中國建立前,蘇聯對於派遣專家來華的待遇要求是很低的。1949年6月2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見劉少奇時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在最近按照你們的要求,派出第一批專家。但我們應當談妥關於專家的報酬。我們認為,如果你們是按照糧食價格向你們的專家提供報酬的話,對蘇聯專家也可照此辦理。但是應當按照你們的優秀專家的高水平報酬標準提供給蘇聯專家。不能低於、當然也不要高於這個水平。”

50年代,蘇聯援華專家待遇有多高?真是超級國民待遇!

劉少奇對“蘇聯人民國際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非常感動。指示陳雲和薄一波“蘇聯專家臨時薪資,暫定最高標準為2500斤小米”,另外,適當規定食堂伙食價格並設特別商店,對專家給予照顧。

後來,當蘇聯意識到專家來華必須做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專家而不同於安插在東歐國家的“顧問”時,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蘇方提出,在支付專家工資之外,中國還應支付一筆費用,作為補償專家原所在企業所蒙受的損失。為此,中國政府應按每人每月2000-4000盧布交付給蘇聯政府。

50年代,蘇聯援華專家待遇有多高?真是超級國民待遇!

蘇方的要價令中國政府大吃一驚,周恩來特意就《支付專家費用協議》第四條的相關要價同毛澤東主席進行了仔細協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每月用美元向蘇聯支付2000-4000盧布專家補償費用,中國政府將是非常難以接受的。1950年2月12日,周恩來在和蘇聯駐華大使羅申的會晤中向蘇方強調:“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每個專家的費用相當於每月10000至18000斤小米,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們每月只有3400斤小米,部長們只有2800斤小米。”

50年代,蘇聯援華專家待遇有多高?真是超級國民待遇!

周恩來說:“我們認為,如果採用供給各種食品和商品的方式作為補償金,對於中方來說,比支付美元要輕鬆得多。我們認為,蘇方會考慮這些情況的。此外,我們要求被告知支付給每個專家的大體數字,這一數字包括以美元核算的金額以及按照國際市場購買相應商品的盧布價格計算的各種食品的數量。”

在後來的談判中,蘇方同意將補償金降到1500-3000盧布,但堅持應以盧布結算。蘇方還要求把在華蘇聯軍士的報酬提高到低級專家水平,即每月應為他們支付1500盧布的補償費用。蘇方甚至贊同,中方也應支付普通士兵的實際生活費用,而這筆費用不能算在應該補償他們的差旅費之中。

50年代,蘇聯援華專家待遇有多高?真是超級國民待遇!

周恩來說:算了,不和他們爭了。中蘇圍繞專家待遇問題展開了艱難的談判。1950年3月8日,中國駐蘇大使王稼祥和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司長伍修權與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葛羅米柯談判。

王稼祥特意提出,如果蘇聯專家小孩很多,那他在中國拿的工資還不夠養活全家,中國政府很關心專家們是否將其家屬帶到中國,以便他們更長久、更安心地工作。王稼祥問葛羅米柯:“是否能將中國政府支付給蘇聯政府的1500-3000盧布補償金直接支付給在中國的多子女專家本人?”

葛羅米柯斷然拒絕中國政府的提議,認為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修改。他說:“專家們將根據現有的條件和本人的收入情況,自己決定是否應該攜帶家屬。”

50年代,蘇聯援華專家待遇有多高?真是超級國民待遇!

對於軍士問題,王稼祥指出,在蘇聯顧問中,軍士佔相當大的部分,而他們在蘇聯每月收入只有500-600盧布,因此不應該把規定給其他專家的條件擴展到這部分軍人身上。王稼祥還說,從目前中國的財政狀況來看,1500盧布是高水平的,支付軍士工資將是一筆很大的數目,給教師和技術專家的待遇同給軍士的待遇有些不相稱。葛羅米柯堅持原有的立場,並再一次重申了蘇方關於軍士和士兵的支付條件。

由於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展需要大量外國專家援助,中央不願再在專家待遇問題上陷入無休止的糾葛之中。1950年3月19日,周恩來致電李富春、王稼祥、伍修權:關於專家協定的條款“不必再爭,即照蘇聯政府所提條件辦理,我們由此取得經驗,加緊學習,謹慎工作,以便第二年精簡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