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爲什麼放棄台灣島,不併入版圖?

韓戀橙


呆灣當時叫“大員”,我看到的史料裡,呆灣是一個生番很屌的島嶼,元朝的時候派使者拿著忽必烈的詔書去招撫島上的生番,結果死了幾個人,不知道是不是被吃了,剩下的人嚇壞了,丟掉詔書趕緊跑路。最後元朝在漢人比較多的澎湖設治所,也就是澎湖巡檢司。荷蘭人登島的時候,比元朝人要聰明,他們沒有動用武力,而是拿出許多禮物收買生番的頭目,然後他們拿出一張牛皮,說,我們只要這樣大一塊地就行了。生番頭目以為他們是傻子就答應了。結果,荷蘭人把牛皮紙剪成碎碎的,圍出了很大一塊地盤。生番頭目這時候才醒悟上當了,但是已經晚了。荷蘭人以這塊地盤為據點,很快佔領了呆灣南部,但是北部他們卻不敢去。


靜夜思160519196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今天的海峽問題依然是我們偉大復興陸上的絆腳石,對岸的獨派分子小動作不斷,一再挑釁我們的忍耐程度。

而越是這樣,我們就越感覺這個島給國家發展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

那麼,歷史上的寶島是什麼時候納入版圖的?為什麼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不將寶島納入版圖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清朝之前寶島從未內屬過

今天的我們,喜歡說寶島自古以來是我國領土云云。但是這個“自古”是多古呢?答案是清朝,準確的說,是1683年。

雖然東周時期我國先民就知道海的那邊有個島,三國時期的東吳將領衛溫就曾浩浩蕩蕩前往流求,隋煬帝就派遣大軍三次攻打流求,元朝忽必烈就在澎湖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但是關於對寶島的管理,卻從來沒有提到日程上來啊!

澎湖巡檢司雖然距離寶島很近,但畢竟統治的只是澎湖地區,這寶島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由於倭寇猖獗,加之朱元璋奉行“重農抑商”,導致明朝轉而內向,一度撤銷了澎湖巡檢司。直到1563年嘉靖年間才再次設立。

所以說,前朝從來都沒有管理過寶島,也就沒有朱元璋放棄寶島這一說法。朱元璋做的,只是沒有在前朝基礎上再次開拓。

真正將寶島納入版圖的是1683年施琅平定寶島,消滅寶島上的鄭氏政權後,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至此寶島終於納入清朝版圖!

2、海洋意識的缺失是罪魁禍首

關於海洋意識的缺失問題,歷朝歷代都有體現,但是明清時期的表現是最差的。原因是此時的西方已經開始了大航海時代,殖民者紛至沓來,不斷挑釁著帝國的邊疆,在這麼明顯的提示下,明朝還在閉關鎖國。

等到隆慶開關,已然是明朝的後半程,此時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早已經對世界的殖民地進行了瓜分。

由於重農抑商政策的推進,小農經濟成為生產力的主力,大明帝國不需要和外界交流互通有無,導致帝國沒有了發展對外貿易的原動力。

由於沒有對外開拓的需要,所以海軍成為帝國的減配,鄭和下西洋之後,大明王朝再也沒有能夠造出巨大的戰艦。

沒有戰艦,統治孤懸海外的海島就困難得多,在成本上是合不來的!而此時西方殖民者還為大規模東來,所以不會借海島威脅大陸,因此對這塊地區的統治也就可有可無了。

寶島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寶島成為可有可無的存在!

所以朱無心經營此地,如果可以,朱元璋希望這裡和琉球國一樣,成為大明的屬國,即使不是也沒關係!只要不威脅大陸就好!

所以,不存在朱元璋放棄寶島的說法,但是因為明朝內向型的國策,明朝也沒有在寶島的開拓上有所作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中國古人沒有海洋觀念,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己能滿足需要,海外對中國沒有吸引力。鄭和下西洋轉來轉去,所見皆弱小、貧困之國,沒有中國需要的任何資源,只是浪費金錢,明庭因此停止了海洋活動,中國己佔據了己知最好、最肥沃的地區,無所圖,無動力。


沉140769451


臺灣在明朝叫“小琉球”,區別於現在的沖繩群島,那時是明朝的屬國—琉球國,那個時候還是蠻荒的島嶼,島上的居民也比較落後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沒有先進的農業,三國時衛溫曾到過臺灣(當時叫夷洲)抓捕勞動力,回到江南一看啥也不會還得養著。以後的歷朝歷代包括明朝也就放棄了臺灣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