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家養老機構托起幸福「夕陽紅」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每當這曲旋律響起,不免讓人想到夕陽西下晚霞映紅半邊天的美景,就如同老人在晚年為自己編織的一個幸福夢。如今,在我市,這一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目前,大慶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2.23萬人,佔戶籍人口的15.67%。在“銀髮浪潮”下,如何讓這些老年人居有其所,病有所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讓他們安度晚年,成為我市近年來的重要民生工作。

一直以來,大慶市委、市政府對養老院建設和服務質量高度重視,連續5年將此納入全市大事實事進行推進。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思路,我市不斷壯大公辦養老機構,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公建民營養老機構。

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我市先後投入2.1億元,建設了功能齊全的市第一福利院、市第二福利院;投入5000多萬元,將58所農村敬老院合併和改擴建為25所具有吃住、醫療、娛樂等功能的敬老院;吸引10億多元民間資本投入民辦養老機構建設,設立專項資金,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補貼。目前,全市民辦養老機構已達100家,床位近萬張。同時,政府與社會力量聯合投入建設養老機構,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已發展到3家,床位480張。

立足“老有頤養”的目標,如今,我市各類養老院發展到124所,床位1萬多張。打造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融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持續推動大慶市養老服務事業快速發展。

社區照料,構建“15分鐘服務圈”

家住大慶市東風新村八區的蘇奎賢老人今年70多歲了,兒女都不在身邊,過去,想交個電視費、上街買菜等平常小事對老人來說都是難題,現在只要一個電話,社區助老員15分鐘內就能來到他“跟前”,提供便捷的養老服務。這種服務就是我市打造建立的15分鐘社區助老生活服務圈。

所謂“15分鐘服務圈”是指在老年人有需求時,社區15分鐘內上門為老年人提供購物、醫療、就餐、洗浴、理髮、繳費、文化娛樂、法律諮詢和金融理財等多種服務。目前,我市已建立15分鐘社區助老生活服務圈288個,加盟單位4000多家,對於高齡、空巢等居家老人,推行菜單式服務,把養老服務送進居民家中。

除了把養老服務送進居民家中,我市還在社區建設了日間照料場所,為老人提供日間託老服務。在這裡不用花一分錢,就能得到工作人員在生活上的照顧,還可以和老年朋友一起健健身、看看報,下下棋,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據統計,目前,大慶市建設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場所115個,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文化娛樂、康復健身、心理慰藉等服務,極大地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此外,全市74個集公共服務、便利服務、公益服務、行政服務於一體的社區服務綜合體,實現了社區為老服務設施的提檔升級。另外,還有200多個社會組織和志願團隊以及近百名社會工作者活躍在社區,形成“三社聯動”載體,開展各類養老服務活動。依託社區構築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既使有限的資源得以發揮最大的效益,也為老人帶來認同感和歸宿感。

創辦醫養結合模式,精心構築“銀髮暖巢”

“歲數大了總是生病,在這兒不僅有醫護人員定期為我檢查身體,幫我換尿袋,還照顧我飲食起居,住在這兒既養老、又養病,對我來說真是太方便了。”82歲的魏玉林老人幾年前由於腦出血導致偏癱,行動不便,住進了大慶市振培養老院,在這裡,他享受著“醫養結合”新模式給他帶來的專業護理和康復醫療服務。

“在這裡不愁吃、不愁穿,有病不愁醫,工作人員照顧得特別好,生活非常舒心!”談起入住養老院的感受,老人們一直誇讚。

記者瞭解到,振培養老院設有失能區、半失能區、健康服務三個區域,房間分為單人間、雙人間、多人間和護理間,共有180張床位。院區設置了活動室、康復訓練室、閱覽室、餐廳和洗衣間,可為老人們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等服務。另外,醫護人員會定期對老人們進行身體檢查和日常生活觀察,並對有需求的老人進行深度護理。遇到老人突發重病需轉院就醫的情況,他們會在積極搶救的同時撥打120,並通知家屬趕往醫院。

今年,在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的協調下,我市振培中醫院又租用了閒置的原六十四中學和三十中學,開辦了百福苑康養中心和百福院護理院兩所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共設置床位800張。

據瞭解,自2012年起,我市就將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作為重要研究課題,並在編制全市“十三五”規劃時,將醫療機構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其中,著力推動醫養結合。鼓勵支持有經濟實力、有醫療資源、有照護經驗的醫療機構創辦養老機構,實現醫養高效銜接,走出一條醫養結合新路子。

例如大慶油田採油六廠醫院創辦的慶新護理院,專門收住失能失智老人;利民中醫院創辦的利民頤養院,以康復為特色。目前,我市醫養結合型養老院已發展到13所,床位2452張,入住老人有病治療,無病養老,醫養結合,較好地滿足了入住老年人既醫又養的需求。

同時,除醫養結合養老院外,全市養老院與醫療機構簽訂醫療服務合同率達到70%以上,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定期為老年人進行健康講座和身體檢查,引領養老機構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政策扶持資金補貼,民辦機構舞起養老服務“龍頭”

近年來,大慶市吸引10億多元民間資本投入民辦養老機構建設,在我市社會化養老服務工作中,民辦養老機構的作用已是舉足輕重,堪稱“龍頭”。

為了促進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我市強化頂層設計,成立了民政、發改、財政、人社、衛生、公安、老齡等18個政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社會化養老服務工作的指導和組織實施。通過深入社區、企事業單位召開調研,瞭解服務的需求,制定政策,發佈信息,協調配合。為了鼓勵民間資本投入養老機構建設,我市還出臺相關政策,制定了《大慶市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意見》等文件,重點實施和落實養老機構政策補貼。

據大慶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補貼分為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和獎勵補貼三類。根據規模、環境、服務、功能等,將養老機構評定為五個星級,星級不同所得數額補貼不同。新建的機構,每張床位給予2000元至6000元的補貼;改擴建的機構,給予每張床位2000元至4000元的補貼。凡經市、區民政部門審批登記的養老機構,享受省裡50元,市50元雙補,入住老人每張床位每年運營補貼為1200元。當年被評定為“三星級”(含“三星級”)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按入住老人每張床位每年再給予平均200元的獎勵。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我市已累計發放三類補貼2000多萬元。

此外,大慶市相關部門與電力、水務、熱力等部門協調,民辦養老機構電、水、曖基本執行民用價格;幫助11所養老機構落實了用房用地。在好政策的引導下,目前,全市民辦養老機構已達100家,床位近萬張,大大緩解了我市養老服務的需求壓力。

隨著大慶市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大慶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會得到很好的保障,也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幸福的笑容將綻放在越來越多老人的臉上。

大慶日報記者徐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