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羣,家長看這裡

有一位媽媽在微博上說過這樣一件事:

孩子最近怎麼都不想去幼兒園,無論怎樣哄都沒有用。開始我以為是孩子一時心情不好,不願意去學校,也沒有多理會。可使過了好幾天,他孩子不願意上學。在我的追問下,他斷斷續續地說出了原因,原來是因為在幼兒園裡大家都不理他,都不和他玩,我意識到不太對勁,馬上打電話與學校的老師聯繫,經溝通後才發現,是孩子的問題。

我們家裡人對孩子非常疼愛,尤其是孩子的奶奶,對孩子的請求幾乎是有求必應,逐漸使他養成了霸道、任性的個性。在幼兒園裡,孩子總是喜歡霸佔玩具,不願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導致其他孩子漸漸地不喜歡和他一起玩,孩子在學校沒有朋友,所以他才不喜歡上學。

孩子不合群,家長看這裡

看到了這個孩子的故事,我們發現,一個人的社會行為必須發展成熟,才能與人和平相處,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並被他人所接受。若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等行為,就會影響孩子的社會適應力。因此,父母應注意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是否有偏頗,如此才能針對孩子的不適應,採取相應的補救及改正的措施。

人是群居的動物,從出生開始就離不開社會,學習如何與人進行良好的互動,關係到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及適應未來的能力。爸爸媽媽需要了解孩子在行為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疑難問題,這樣才可適時地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

孩子不合群,家長看這裡

方法一:對孩子要放手,讓孩子融入到人群中

從孩子能夠自己獨立走路開始,家長就大膽地讓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就要捨得放手,不要擔心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的過程中,會被別的孩子欺負。成人的世界有成人的規則,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規則,不要怕孩子打摔跤什麼的。多和小朋友交流,對那些性格孤僻、自閉的孩子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不合群,家長看這裡

方法二:讓孩子學會勇敢

在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父母首先考慮的是安全的問題,這樣做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因為安全問題就將孩子束縛起來,那麼孩子就什麼也學不會。比如,孩子想學著騎自行車,父母擔心孩子會摔跤,決定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學習騎自行車,當然父母這樣做之後,孩子不會因為不能學習騎自行車而受到傷害,但是他也將永遠都不會騎自行車。其實孩子學習騎自行車,如果摔到了,只要沒有受到什麼大的傷害,那就應該讓孩子自己站起來,並鼓勵孩子不要哭。正確的方法是採取保護措施,然後放手讓孩子做,孩子才會更加勇敢。

孩子不合群,家長看這裡

方法三:讓孩子學會獨立處事以及敢於挑戰自我

比如,小孩大都愛吃零食,要吃什麼,家長可以拿錢知道孩子自己去買,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膽量,有開發了孩子的智力,讓孩子學會了對錢的使用。

方法四: 教育孩子要有集體主義觀念和有積極向上的心態

孩子入學之後,要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參與班上的集體活動,不要怕苦怕累;看到同學有什麼困難,要讓孩子奪取幫助,多為他人著想;要團結同學,不要我行我素,更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影響了全班的成績。積極向上的心態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關鍵。人有了自信心,就不會怕失敗,就會知道怎樣從失敗中重新你爬起來裡,戰勝自己的失敗。這樣,人也會變得開朗樂觀,並以一個健康向上的心態去迎接每一項挑戰。

孩子不合群,家長看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