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奇書(選自本人新作我和民間術法淵源)

自從我從榆樹媽媽那裡借來了陽壽,我身體一直都很健康,一般的頭疼腦熱,感冒發燒都很難找到我。被我認做母親的大榆樹,也得到我的家人的悉心照顧,定時的澆水施肥,每到年頭月節,我都會按照天涯子道長的囑咐,給大榆樹上供跪拜。  八歲這年秋天,我開始進入學堂。沒上學前,看到外公總拿著帶圖畫的書看,我感到好奇,也要看。外公有個布包,裡面裝的都是書,那是外公的寶貝,平時我要什麼外公都答應,唯獨不讓我碰他的書,有時候,我趁外公不注意,也偷偷的從外公的包裹裡拿出一本看,密如蝌蚪的文字,我一個都不認識,書上那些圖,我也走馬觀花的看,看也看不明白,外公包裡還有個寫滿字,能轉動的盤子,我總會拿出來,轉幾圈,不知這盤子是幹啥的?可能因為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求知慾,越好奇的事物,我越想弄明白。因為我想用文子打開我未知的困惑,所以我上學後,對學習更用心,特別對識字特偏愛。就像急著找一把鑰匙去開一把鎖。我讀三年級的時候,已經能看懂外公藏書中的大概,五行相生相剋,先天后天八卦,天干地支紀念法,二十四節氣,什麼是八字命理等知識。當然這些都是在外公不知道的情況下,自己偷偷的翻看的。外公如果看到我翻他包裡的書,就會說:“小孩子家家的,學好你自己的書得了,在別翻我的東西”。每次偷翻外公的藏書,被外公撞見,都會遭到外公的責罵。孩子的天性,記吃不記打,越不讓動的東西越想碰,隨著外公責罵的次數增多,我對周易八卦,五行術數,尋龍點穴等知識瞭解的也越來越多。我上初中時,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中國大地,打工潮流興起,父母也隨著潮流,到外地去打工,家裡只留下我和外公相依為命。外公侍弄家裡的田地,照顧我的衣食住行。我放假時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幫助外公。外公有時出去看“事”,就安排我到隔壁李叔家吃飯。  第二年國家有個起墳深葬的政策,這一年也是外公最忙的時候,東家找他看遷墳的日子,西家找他勘陰宅的地點,外公幾乎不著家,我每天都在李叔家吃飯。我開始了無拘無束的生活,整天和一群孩子亂跑,今天抓個蟈蟈,明天逮個家雀,放學後整天在野地裡亂串。  遷墳時,從墳裡起出一些陪葬的銅大錢,還有銀的大洋,金戒指,女人的銀髮簪等。孩子們常常把不值錢的銅錢拿到學校炫耀,聽說鄰村的一個孩子在起過墳的墓坑裡撿到一個紅色的珠子,好像叫闢火珠,能值好多錢。聽到這個消息,孩子們放學後開始墓坑尋寶的行動,我本來挺羨慕擁有銅錢的同學,拿著銅錢不僅證明我有寶貝,一個銅錢還能和同學交換能打鳥的火藥槍,甚至幾本小人書。  能把錢幣陪葬的一定是有錢人家,別人家的”過去”我是不知道。外公家的祖輩是大地主,良田千畝,牛馬成群,外公每當提起以前的家事,總是充滿自豪感,總是津津樂道的對我講。這樣人家,陪葬的貴重物品一定多,外公家的祖墳我知道在哪裡,以前外公領我去燒過紙,拜祭過,前幾天祖墳已經起走。在慾望的引誘下,我的膽子變得大起來。本想和別的孩子結伴去墳地探寶,又怕別的孩子分享了找到的成果。只好自己壯著膽子,在一天中午放學後,我拿著自制的木劍,自己來到離村子三里遠的外公家的祖墳墓坑,在坑裡仔細搜尋,雖然腐朽的棺材板凌亂的散落在墓坑裡,看著有些慎人,我還是下到墓坑,用木劍挑動棺材板,用木劍撥拉墓坑裡的泥土,盼望著有奇蹟出現,哪怕有一個銅錢,我也沒白來。我一寸寸的在坑裡搜尋,都搜了兩遍,一無所獲。正當我要放棄搜尋,發洩心中的失望,賭氣用木劍向泥土深扎幾下時,在墓坑的中間位置,木劍碰到硬物,劍尖折斷,我懷著好奇的心裡,用殘破的木劍一點點的挖著泥土,挖到一尺深時,漏出蓋著石板的罈子口,我想這下我挖到寶藏了,我移開石板,打開封閉罈子口的油紙,沒發現滿罈子的金銀珠寶,罈子裡有一個紅布包裹的布包,我拿出布包,打開幾乎退成白色的布包,又打開一層油紙,一本古裝書呈現在眼前,書皮上黑色的地書兩字格外顯眼,書的右下角一行小的真筆字,我半認不認,大概是介紹寫書的時間和作者,翻開書還發現一封毛筆寫的信。地書的目錄介紹了本書的內容,擇時日,相陰陽宅,符咒鎮法,算命解煞等知識。  我慌忙把地書藏在懷裡,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