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生態治理 探索凝心聚力之道

(來源:人民網)五年耕耘開拓,八方聯動呼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卓有成效,也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響應。生態安全與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實現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可持續發展綠色一帶一路的重要議題。

“分享中國生態治理經驗,推動民間國際合作,促進生態共建共享”。9月12日,“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在甘肅省武威市召開,推廣民勤生態治理的中國案例,推廣“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成果,讓“一帶一路”民間力量攜起手來,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深化“一帶一路”生態治理理念,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有效途徑

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環境問題,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要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近年來,武威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遵循“特別要實施好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項目,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一帶一路”生態治理上取得了顯著成效。這無疑是堅持了黨的重要思想指導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更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首先要以“建設”為基礎和前提,要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環境穩定性。同時更要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現代化手段,加快“智慧生態”建設,建立生態環保數據自動化採集,傳輸的監控系統,從局部開始要建立全區域,全要素,全覆蓋的採集和監控,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對通過對所採納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重點區域進行問題的可以預見處理及人員任務的分派。

打造“一帶一路”生態治理體系,要以共享姿態帶動民間力量攜手共建

“一帶一路”生態治理除了遵循國家政策層面的思想指導,也離不開民間合作伙伴的力量。建立“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組織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加強民間交流合作,本次論壇參會的中國際竹藤組織、中國綠化基金會、埃塞俄比亞海爾馬里亞姆·羅曼基金會、沙特阿拉伯沙漠植物協作會等都對武威生態治理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後續還應加強與更多民間力量的結合,促進生態建設共建共享,互惠雙贏,攜手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推進“一帶一路”生態治理現代化,要大力促進先進經驗國際間交流

從世界範圍看,現代化進程中出現某種程度的環境惡化,帶有一定的必然性,西方發達國家幾乎都為此付出過沉重代價,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深思。令人痛心的是,當今許多發展中國家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找不到有效的治理方案。大力促進各國先進的生態治理經驗交流推廣,變得尤為迫切。武威的“民勤模式”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再次為“一帶一路”各國貢獻了生態治理中國方案。此外,為進一步完善生態治理體系,提升生態治理能力,還需有效開展對“一帶一路”地區生態、資源、經濟、社會等的綜合研究,集成中國荒漠化技術,例如推廣示範乾旱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荒漠化防治、生態保育恢復、可持續土地管理和綠色經濟發展等先進技術模式,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搭建更多的生態治理體系,實現“一帶一路”的綠色發展。

生活於同一顆星球、呼吸著同一片空氣,世界各國都有義務為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貢獻力量,中國也將以負責任的大國姿態,繼續通過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國家一道守護綠水青山,為造福人類共有家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