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臨死前一年的一首唐詩,28字寫盡無限惆悵、孤獨、思念

在晚唐文學史上,李商隱可謂是鼎鼎大名。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鼎鼎大名的大詩人,人生卻遭遇挫折連連。雖然科舉功名不錯,可惜一生都活在陰影之中。雖有貴人相助,但是終究沒能逃脫夾縫存生的窘境。早年間尚且有愛妻相濡以沫,可惜其早逝,這一切都給李商隱帶來了沉重打擊。

甚至影響到了他的心境,甚至壽命。

李商隱臨死前一年的一首唐詩,28字寫盡無限惆悵、孤獨、思念


公元857年秋天,44歲的李商隱來到了曲江。此時他的妻子已經去世了6年,他一個人苦苦支撐勉強度日。仕途上也沒有什麼新奇之處,還是給人做幕僚,雖不見得窮困潦倒,但是與他的志向、他的人生追求還有很遠的距離。

但是又能如何?年近半百,鬢毛斑駁,顛沛流離,苟且偷生而已。在任上,李商隱有時間出去散心,在這個秋天獨自在曲江遊玩。看到這景色,想到自身之人生,內心不勝感慨。一陣秋風吹過,詩人張口吟出: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臨死前一年的一首唐詩,28字寫盡無限惆悵、孤獨、思念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暮秋獨遊曲江》,是李商隱很有名氣的一首七絕。寫此詩之時,李商隱年紀為44歲,距離他人生的終點,大約只有半年的時間。這首唐詩雖然很短,但是卻用這簡短的28個字,表達出了內心的無限惆悵、孤獨、思念。有對身世的飄零之苦,有對亡妻的悼念,還有對自己人生征途的哀嘆……

開篇就以物喻人,寫出詩人內心的遺憾,“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詩人在曲江之中看到了荷葉浮萍,就以其為詠歎物,直言不同季節中荷花的生存狀態,並以此結合詩詞傳統中的傷春悲秋傳統,用來寓意自己的人生失意。

李商隱臨死前一年的一首唐詩,28字寫盡無限惆悵、孤獨、思念


春天的時候,荷葉剛剛長出來,但是春恨已經產生了,帶給無數詩人以感慨;到了秋天的時候,荷葉都已經枯萎,秋恨也都已經生成。荷葉就是如此,生於春恨,終結於悲秋,一生都在愁苦之中度過。這一切,是李商隱對自己人生的比喻。

由此詩人也就深深感受到人生在世的苦情,“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只要人還在這世界之中,就必定要陷於各種情感網羅之中,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掙脫。所以在這樣感受的支配下,李商隱內心有無限愁緒,只能佇立江邊,聽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李商隱臨死前一年的一首唐詩,28字寫盡無限惆悵、孤獨、思念


李商隱這首詩寫於晚年,半年後他就去世了。對於當時的李商隱來說,雖然說不上萬念俱灰,但是他對於自己失意的人生、仕途、家庭都有頗多遺憾。況且在老年之時,孤身一人顛沛流離,內心悲愴更是不必多言。

半年後的858年春天,45歲的李商隱病歿。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