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買書」論

“不再买书”论

“不再买书”论

提起書,愛書者都喜歡閱讀有關書的文章。因為世上,有意思的事除人之外,就是書了。書是良師益友也。但書也能給人帶來一些麻煩。古人云:“有一利,必有一弊”。本人由於過去買書過多,已無法看完,不想再去買書了,故想寫一篇“不再買書”論,以引起自己對書之害的重視和警惕。

忽然想到,這個標題,並不新鮮。過去,不光我自己去談論過類似的話題,而且很多人都在博客、報刊上紛紛寫文章談論過不再買書這個話題,好像買書多了,肚子裡憋了很多毒氣,不釋放出來,讓人難以忍受。也有點像憶苦思甜,像聲討萬惡吃人的舊社會似的,決心不再為書而累,看看讓人很解恨。因為這些人苦於書久矣!

據我觀察,越是愛寫“不再買書”論者,越是喜歡買書。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文人惡習也,讓人感到納悶。不再買書論成為了謊言和空話。愛買書者是人可以不食肉,但不可以不買書。

古人也早就下過定論:“唯有書癖不可醫”。意思是買書是控制不了的。這句話裡,包含著“不再買書”論的觀點是錯誤的。既然是錯誤的,按說,就不應該再寫這方面的文章,可是,很多人都喜歡談“不再買書”話題,這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一個人應該“言必行,行必果”。可是,說過或寫過不再買書者,即使他的藏書,家裡堆積如山,書齋已成為書災了,他還是樂意到舊書攤、舊書店、新書店、網上書店淘舊書買新書。不買書是暫時的,等一發工資,又照樣往書店跑。

記得90年左右,我有一箱子舊書,搬家時,從樓的地下室往樓外抬時,因為箱子兩邊沒有鼻子,光禿禿的,我貓著腰,很吃力的摳著箱底往上抬,死沉死沉的舊書,竟擠傷了我的手,頓時鮮血直流。我當時預感,我的愛買書的習慣,日積月累,恐凶多吉少。當晚,我在日記上就寫了提醒自己的話,“如今,經濟困難,住房一間,收入不高,買書費錢,藏書佔地,搬書及累,故以後不易買書”。

但後來,我根本不把這句話放在心上,照樣買書。在北京工作買,在外阜工作同樣去買。從外地往北京快遞寄書,郵費用了4000元,買的書不到2000元。其結果,造成全家人反對,因為家人的生存空間快成了印發廠的書庫了。為此,家屬很嚴肅的告訴我說:“我求你以後換一下愛好吧!千萬別再往家買書了好不好?你有錢買女人、包二奶、往家領,我不反對,起碼那樣不佔地方。”顯然,這是把人逼急了氣話。聽家屬這樣一說,我感到了買書的嚴重後果,好像有點你死我活的鬥爭似的。我學習過哲學,知道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也知道質變量變規律。住房、生存的空間是有限的,而書是無限的,買書也是有始無終的。

我感到這樣的買書是有嚴重隱患的,我搞安全,知道隱患的後果是什麼。為此,我開始反思買書的惡果,可能會毀了一個家庭。也絞盡腦汁的尋找對策。如果,把家中積存的舊書處理掉一部分也行,可是,很多舊書都是沒有看過的,捨不得處理掉。而看過的新書,都是有收藏價值的,也捨不得處理掉。在其它地方租房存書,又沒有這個資金,再說看書不便。

我感到當務之急,是遏制買書行為。不能再買書的理由,我分析總結有這些。首先,自己的客觀條件是不具備的,藏書的空間不允許。經濟上也算不允許,因為10萬的房貸至今未還完。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不允許,人生無多慎買書。看書慢,也看不了多少書,閱讀興趣已減弱。有的書買了也不看或看不完,等於浪費,不如不買。現在的書實在太貴了,買不起了。存的很多有價值的書至今未看,應該先看這些書。

世上沒有過不去的河,也沒有鋸不倒的樹。辦法要比問題多。經過我的深思和反省,首先,我要整理已存的舊書,清理一下沒有大用的書。其次,我有必要控制自己的買書行為。如果非要買,必須做到要智慧買書、理智買書。必須做到少而精的買。儘量限制自己一次買一本或兩本。一年,不超過十二次。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