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agric:棉市短期企穩 長期望攀新高

導語:5月,新疆棉區遭受惡劣天氣侵襲,棉花給市場帶來多重驚喜,期現價格“芝麻開花節節高”;6月,棉花保供應政策相繼出臺,市場將棉花價格壓折了背,期現價格“飛流直下三千尺”;大起大落之後似要歸隱山田,那麼,棉花市場能否東山再起?

一、國際與國內棉花供需現狀

Myagric:棉市短期企穩 長期望攀新高

美國農業部公佈的USDA7月月報數據顯示,2018/2019年度全球棉花預期產量同比減少78萬噸,環比下調6.3萬噸,預期消費同比增加102.8萬噸,環比上調34.8萬噸,預期期末庫存同比下降154.9萬噸,環比下調112.8萬噸。

我國是全球棉花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全球紡織業大國,棉花年消費量居世界第一,近年來,尤其是從2015年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後,國內外棉價逐步迴歸,帶動了下游消費逐漸上升,而隨著紡織行業產能產量的增加,國內皮棉需求大於供應局面日益顯現,因此,我國也是全球棉花進口大國。目前國內棉紡廠環錠紡產能已達到了1.2億萬錠,全球總產能為2.54億萬錠,我國棉紡產能將近佔全球總產能47%的比重,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數據可知,2017年國內棉紗產量為606萬噸(不含再生棉紗),棉紗表觀消費量為766萬噸。

二、短期棉市受政策主導

7月USDA報告各項預測數據皆是利多市場的基本面消息,然而期現市場並未作出較大的回應,臨近9月份新棉上市,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國內皮棉供應充足大背景下,基本面短期內對棉價的影響著實有限,政策面對市場有著生殺大權。

現階段出現了一個較為嚴重的局面--中美貿易戰,一方面,美國正努力與歐盟、日本實現自由貿易協定;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根深蒂固的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挑釁從未停止,多次擬定對華加徵關稅商品清單,涉及金額從500億不斷擴大,貿易摩擦逐漸加劇。為了回應美國的不友好,我國從7月6日開始對美棉加徵25%關稅,為了保障用棉企業的皮棉需求,7月31日經有關部門研究決定國儲棉將延期拍至9月31日,這些政策都對國內皮棉市場價格起到了較大的穩定作用。8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正式聲明:根據特朗普總統的要求,考慮將對華301措施中2000億美元產品清單的徵稅率從10%提高至25%。海關編碼4303的中國輸美紡織品服裝類也包含在清單中,若此聲明生效,將對中國出口美國得紡織品影響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美國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若貿易戰局勢不能得到合理解決,勢必對全球經濟造成較大阻力。

Myagric:棉市短期企穩 長期望攀新高

從美方盛氣凌人的態度來看,短期內中美貿易摩擦難以得到緩和,政策頻出,每一次關乎棉花政策的實施或對棉市都是一次挑戰。

三、國內棉花產量進入瓶頸期

棉花,因其喜熱、好光、耐旱等特性被廣泛種植於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新疆區域地區,作為一類經濟農作物,它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據統計2006年全國植棉面積達到歷史最高值8889.15萬畝。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失,內地植棉面積呈現逐年下滑趨勢,棉花總產量亦呈下滑趨勢。今年4月在濟南召開的山東棉花生產與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工作會議發佈了2017年山東省棉花的相關數據,其中植棉面積為436.2萬畝,比2008年減少896.2萬畝,減幅67.3%,棉花總產量為34.5萬噸,比2008年減少69.6萬噸,減幅66.9%。

Myagric:棉市短期企穩 長期望攀新高

我國是全球第一棉花生產國,同時也是全球紡織業大國,棉花年消費量居世界第一,近年來,尤其是從2015年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後,國內外棉價逐步迴歸,帶動了下游消費逐漸上升,而隨著紡織行業產能產量的增加,國內皮棉需求也隨之增加。2017年國內皮棉產量約為605萬噸,截止8月6日累計公檢528.7萬噸,皮棉消耗量約800萬噸,產不足需形勢嚴峻。

總的來說,雖然國內正在謀求產業轉型,但短時間內難以擺脫大需求的市場環境,國內的植棉面積只減不增,即便畝產再高也無濟於事,僅靠國產棉無法實現自給自足,從今年5月份棉花供應恐慌來看,棉花產業還得依賴於國儲棉進口棉。

四、國儲棉對市場長期作用弱化

國家為了穩定棉花市場價格,保護棉農利益,2011-2013年實施了三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中國的儲備棉庫存約達到了1120萬噸,作為國家儲備物資,能夠在市場作用失靈的時候起到政府宏觀調控作用。龐大的儲備棉數量帶來了巨大的倉儲費用負擔,隨後國內從2015年開始了國儲棉“降槓桿、去庫存”道路,今年第四年度拋儲也逐漸接近尾聲。

Myagric:棉市短期企穩 長期望攀新高

2017年度儲備棉輪出結束後,國儲棉剩餘庫存約530萬噸,經歷3次拋儲,“去庫存”任務終於完成半數以上。今年國儲棉已連續輪出21周,累計掛拍3060770.36噸,實際成交1822511.37噸,整體成交59.54%。今年5月份受皮棉市場供應恐慌影響,成交率達到了81.95%,自6月4日國儲棉僅限用棉企業自拍自用政策實施後,紡企按需競拍,成交率攔腰折斷。從成交量來看,與往年相比(除今年5月特殊情況外)皆出現下降,主要原因為國儲棉因保存至今指標下滑,因儲備棉拍儲限令政策,紡企對掛拍指標較次的國儲棉難以提起興趣,對指標稍好的國儲棉理性加價。

Myagric:棉市短期企穩 長期望攀新高

2015年8月至9月國儲棉掛拍成交率76.92%,2016年8月至9月國儲棉掛拍成交率87.19%,假設今年8月至9月成交率可達80%,那麼成交量為103萬噸左右,本年度總成交量約285萬噸,國儲棉剩餘庫存為245萬噸左右,不夠棉紡企業維持4個月的皮棉正常消耗庫存。今年再次延期拍儲,說明紡企有需求,在期現市場飄忽不定的時候,國儲棉依舊是較為合理的選擇,或同時側面說明2018/19年度棉花減產。隨著時間推移,流拍的指標不好的國儲棉將如何處理?為了減少不合理的開支,後期剩餘的儲備棉或需要有關部門出臺相關價格計算方式以低價拋售,儲備棉穩定市場的作用將逐漸弱化。

Myagric:棉市短期企穩 長期望攀新高

五、進口棉市場長期環境不容放鬆

今後國內龐大的紡織產業,更多的需要進口棉、進口紗來支撐,為保障紡織企業用棉需求,6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佈在原有89.4萬進口關稅配額的基礎上,再增發80萬滑準稅配額。我國2015~2017年棉花進口總量成遞增走勢,2015年為95.9萬噸,2016年為109.6萬噸,2017年為117.6萬噸,2018年上半年已累計進口68.38萬噸,較大滿足了國內棉紡企業的生產需求。

Myagric:棉市短期企穩 長期望攀新高

目前,我國主要的棉花進口來源國為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烏茲別克斯坦,2019年烏茲別克斯坦將禁止棉花對外出口,7月6日我國對美棉加徵關稅,後期進口美棉困難。USDA數據顯示2017/18年度澳大利亞累計出口91.4萬噸,預測2018/19年度澳棉出口可達98萬噸,目前簽約已覆蓋當前及未來四個年度;2017/18年度印度累計出口110萬噸,由於新棉產量預期下降,其國內消費明顯增加,預測2018/19年度印度棉出口為92.5萬噸;2017/18年度巴西棉累計出口103萬噸,預測2018/2019年度巴西棉出口為93.6萬噸,目前一大部分已經提前簽約出口。從往年來看,美棉、澳棉指標相對較好,基本優於大部分國內新疆棉,廣受國內生產高端紗線企業的青睞,巴西棉指標處於中等水平,印度棉價格雖相對其他進口棉有優勢,但基本為皮輥棉,指標相對一般,且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因此,總的來說,現有的國際供應渠道依舊較侷限,應儘量避免失去其中每一個市場,尋求長期穩固及發展的道路。

六、結語

我的農產品網認為,我國棉花市場長期處於產不足需的格局,需求缺口需依靠國儲棉得以彌補。但連續四年拋儲政策實施之後,國儲棉庫存陸續逼近最低警戒線,且指標也難以得到保證,未來對進口棉依賴性勢必增強。短期來看,下游紡企將逐漸告別傳統銷售淡季,皮棉需求緩慢回溫,新棉上市後,國內皮棉市場供應增加,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政策面影響因素或大於基本面,價格也因此極具不確定性。長期來看,國內棉市供需格局難有逆轉,國際貿易形勢有阻力,但在政府和市場的調控作用下,將向上尋找新的平衡點。

免責聲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並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並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Mysteel無關。

熱文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