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後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薪火相傳,愛心接力。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週年,也是安徽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不忘初心奔往西部的第十九屆,在松潘中學的講臺上發光發熱。他們決心秉承“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師大校訓,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將“西部夢”托起,將“青春夢”傳遞,用無悔青春描繪最別樣、最絢麗的“中國夢”!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教學上,研究生支教團隊承擔了初、高中語、數、外、歷史、體育、美術等6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一年的辛苦付出,各班級成績均分都有顯著提升。同時團隊憑藉藝、體、美教師齊全的優勢,針對服務地特點,積極推進藝體高考生工作。每位支教團成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一年時間雖短

但可以有很多故事

讓我們一起來記住

每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的故事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韓雪:終於找到一個不放棄興趣愛好的機會

完成一天的教學工作後,韓雪帶著排球走向了田徑場。課堂上那個向學生娓娓敘述歷史故事的支教老師課下也不乏活力,義務對高三體育考試排球專項的學生進行日常訓練。

每天下午課後是屬於她和學生的排球訓練時間。墊球、傳球、發球、扣球,每一項基本動作韓雪都親自指導教學。在她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訓練,打排球的技能和水平提高很快。從最開始的零基礎到現在已經可以參加比賽,學生在2018年四川省的體育高考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韓雪說:“學生們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慢慢接觸排球到現在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技能,能夠在場上表現自己,我很欣慰看到他們的進步。雖然我主教歷史,但歷史教學和排球訓練其實並不衝突。白天上課,課後時間訓練,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在工作之餘讓我找到了一個可以不放棄興趣愛好的機會。”

在校園漫步時

經常走的地方

那就是學校裡的道路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吳文涵:老師,這一生最美的稱呼

“吳老師,我們來接您上課啦” 抬頭看,數學課代表求她蹉揚著笑臉看著伏在桌前的吳老師。來到松潘,每一天早晨,她都能聽到這樣親切而溫暖的聲音。

初三八班和高二五班的孩子們,是她支教生活的四分之三。上下課鈴聲與她奔波的腳步聲融合得那麼和諧,這樣的節奏讓支教生活真實而美妙。“老師,桌上放的是給你留的橙子。”“老師,晚自習下課天黑了回家要小心。”“老師,你給我們講講你大學的故事吧”。。。老師,這應該是她這一生最美的稱呼,高原上的孩子們,與天為友,與地為家,生性淳樸,他們的眼睛就像高原的藍天一樣明亮。 那天,吳文涵收到了一張皺巴巴的小紙條,上面歪歪扭扭的寫著“數學老師最棒,加油!”隨後還不忘帥氣的畫上一個愛心,這樣溫馨的讚美和鼓勵是她一生做志願服務的動力。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郭亞如:藏區的孩子更需要了解大山外的世界

翻開課本之前,讓我們專注於這段英文短視頻,它講述了世界上三位最偉大的音樂家的生平和傑作。學生們一個個抬起認真的紅臉蛋,豎起機靈的耳朵,欣賞起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

來到松潘中學,郭亞如實現了那個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夢想。以課本知識為基礎,以英美文化為拓展,她儘可能地豐富英語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去,去看看山外的七彩世界。

郭亞如在和當地的學生接觸一段時間後,就發現了學生們學習英語面臨的困境。除了上好每一節課,課餘時間她也會主動輔導成績待提高的學生,瞭解並儘可能地幫助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郭亞如說,“一年的時間不長,我想和孩子們有更多的交流,留下更多美好的記憶。努力多做些實事,不負初心。”

校園裡有著大量的綠色植物

各種花草樹木

是進入校園裡經常看到的景色!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張梅:希望學生能做個文明有素質的人

星期一下午3點45分,松潘中學主題班會課的鈴聲叮鈴鈴的敲響,按照往常的習慣,張梅拿起相機往教室趕去,作為全校42個班級主題班會課的策劃人,這節課她不再是課堂上的老師,更多的是課堂外的記錄員和觀察者。

在松潘中學她擔任高二(7)班的語文老師,以教學為主是她在這裡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為了能將她自己的語文小課堂變成學生的大課堂,在班級她設置了圖書一角,並以獎勵的形式定期購買一批文學書籍,學生為了表示支持也紛紛將自己的圖書和花花草草都放在書架上,課餘時間和學生一起整理書架在書架上找書也成了張梅老師和學生們熟悉彼此的最好方式。

“一年的時間也許改變不了什麼,但如果不去做,改變就不會發生。”這是研究生支教團出發時張梅老師自己寫下的宣言,她也一直在用行動去努力為這個學校做些什麼在多做些什麼。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周士琦:興趣才是最好的精神食糧

關好松潘中學音樂教室的最後一扇窗,周士琦一週的手鼓吉他課程就結束了,被學生們簇擁出教室,回寢室路上還在與學生探討課上那首歌的和絃。

周士琦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曾任校新青年器樂社社長,舉辦五次校園音樂節。雖然是一位美術老師,但當他拿起架子鼓的鼓棒,搖滾樂強烈的節奏會讓人完全陷入他的音樂中。

來到周士琦手鼓吉他音樂課堂的學生,都對吉他彈奏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生紛紛表示:“以前學校從未有過這樣的興趣班,周老師的吉他課讓我們耳目一新,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有共同音樂愛好的同學。”

周士琦說:“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我堅信對藝術的感覺都是息息相通的,當與學生們互相交融產生共鳴,這就是藝術愛好者的精神食糧。”

每到吃飯的時間

大家都會聚集到學校的食堂裡

當然叫外賣和自己做的除外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夏健:不僅要多練習還要動腦子

他不僅是一名體育老師,也是一位足球教練。去年10月他參與組織松潘縣中小學生學生足球聯賽並擔任總裁判長,另外作為松潘中學主教練順利指導該校獲得中學組足球聯賽冠軍。體育課上他是一個培養有方的老師,在足球訓練中他是一個嚴慈並濟的教練,給學生示範準確的動作,及時糾正錯誤,培養學生多練多動腦的好習慣,給熱愛足球的孩子多一點機會。

夏健說:“體育課是鍛鍊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培養情操,而足球訓練則是培養一項專門的體育技能,兩者的差別很大。足球強國夢的實現需要從中小學生抓起,從基礎抓起。我在訓練時不會一味的照搬課本或球星的技巧,而是根據個人的訓練經驗進行總結,找到最適合在高原地區訓練足球的方法。”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吳義國:趁年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支教一直是吳義國最想做的事情,為了能夠去山區支教,吳義國研究生畢業後辭去了新東方的工作,來到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成為一名初三物理老師。

“有一次週末,給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補課,她給我帶來了她們家自己做的食物,她告訴我:媽媽讓我帶的,說你一個人在這邊不容易,她還告訴我:我跟爸爸媽媽說吳老師你是我遇到最好的老師。”這一年裡孩子的淳樸善良讓他記憶深刻。

吳老師是他人生中聽到的對他最美的稱呼,和這群活潑開朗的孩子們一年的相處,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十年之后再回眸—那些年一起支教的故事

微博:高原古城松潘縣團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