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匠接两家活,一垂危病人,一健壮老人,都催着要该赶哪家工?

本文内容转自网络,如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棺材匠接两家活,一垂危病人,一健壮老人,都催着要该赶哪家工?​传统的观念里,人死是要入土为安的,所以我们村里有个传统,就是要为老人准备好寿材,也就是棺材,做好后,停家里备用。老人们之间会互相比,谁的寿材大气,用的木料好,讲这些的时候,浑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虽说现在推行火葬了,人死后都烧成一捧灰,可是备寿材的习惯却没消失,好像不用寿材,人就没入土为安一,后事没办好一样。

我们村里有户人家,姓金,儿子是个大老板,好像是做工程的,钱多得使不清。儿子还算孝顺,所以金老头过的日子,那是一般老人比不了的,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名牌,用的是大牌,看着其它老头羡慕的目光,金老头心里满满的幸福惬意,走路时的头都昂得高高的。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金老头心里有点不高兴了,为啥呢?金老头被人比下去了,不是全面比下去了,是只有一个地方让金老头觉得不如其它人了,村里高老头的儿子给父亲准备了一副上好的寿材,又放鞭炮又摆酒,热热闹闹地请进了家。这副寿材让高老头在人群里的风光一下子就把金老头盖了下去。所以金老头心里不舒服,或者说不服气了。金老头心道,你高老头有啥神气的呀,儿子就是个臭教书匠,这一副寿材就让你这样显摆,你儿子要是做了大官,你还不得上天呀?

金老头心里的不高兴,让儿子小金老板看出来了。拐弯抹角地打听到老父亲不高兴的原因时,小金老板笑了,说这算啥呀?给你老人家预备一副上好的寿材,一定比高老头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让你挣来面子。然后小金老板就到镇上的棺材铺下了定单,金老头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小金老板的时间宝贵呀,对他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是能给金老头过上幸福生活的保证,所以小金老板让棺材铺抓紧赶做。

就在小金老板到棺材铺下单的同一天,有个老头也到那里去定棺材,不是为自己,是为自己那奄奄一息的儿子。这个老头姓郑,是我们邻村的,家里穷得叮当响,唯一的儿子在外打工时出了事故,郑老头把儿子接回到镇上的医院里治疗,工厂里赔的钱快要用光了,儿子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就在郑老头去定棺材的前一天,医生给郑老头说:老人家,不是我们狠心,实话跟你说吧,能用的手段我们都用尽了,你孩子这是没救啦,你啊,早点把孩子拉回家,准备后事吧。

郑老头这心里的滋味啊,就不说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能有什么好滋味啊?郑老头心想,儿子要没了,但是也不能就让儿子寒碜地走,所以想给儿子弄一副好棺材,这不就来到了棺材店。因为儿子不知哪天就会咽气,所以,郑老头也催老板抓紧赶工,时间对他来说,不是金钱,而是安不安心的问题。

小金老板和郑老头几乎同一时间下了单,也都催着要,这就看棺材店老板的取舍了。

再来说说这棺材店的老板,此人姓张,也是个老头了,做棺材是祖传的手艺,传到他这一辈手上,也数不清是多少代了,总之,方圆百里内的棺材生意都让他做了。手艺没得说,但张老头还有一门手艺,轻易不拿出来显摆。传说这张老头的先人是从江西龙虎山迁到这里的,这龙虎山是啥地方,想必不说大家都知道,那是张道陵张天师的住地呀!所以,张老头的祖先也有不小的道行,这些自然也都传下来了。

张老头看着眼前这两个都急着做棺材的客户,眯起眼来瞅了好一阵子,双手笼在袖子里好像掐算了一番,然后转过头笑眯眯地对小金老板说,不用担心,先给你做,保准备不误你的事。小金老板听了,很高兴,他以为张老头知道自己时间宝贵,体谅自己,话说回来,还不是因为自己的钱足,张老头才会高看一眼嘛!钱才是关键。

小金老板很满意地走了,那这郑老头心里就难过了,先给小金老板做,那自己给儿子定的棺材就要拖后了,可是儿子也就这几天了,儿子咽了气,还没有一口棺材,自己这父亲做的可太失败了。但是自己又怎么跟人家小金老板比呢?人家有钱,定的棺材也是最上等的,价钱贵,利润自然也高,自己给儿子定的就一般了,利润肯定不如小金老板定的,所以,张老头先做小金老板的定单无可厚非。

但是郑老头还是拉下脸,求 张老头一番。郑老头说,张师傅啊,你看小金老板是给父亲准备的,金老头活蹦乱跳的,气色红润,小金老板这是给父亲百年后预备的,不急用。我这是给儿子定的,儿子现在是奄奄一息,还能喘几口气一双手就能数过来了,虽然我定的棺材利润低些,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把我定的做了。


棺材匠接两家活,一垂危病人,一健壮老人,都催着要该赶哪家工?

张老头回过头来看了郑老头一眼,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你急什么呀?你家儿子的孟婆汤还早着哪,你就那么急着要看他喝呀?你就不能放宽心?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很多时候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样子。你呀,就安心回家等着吧!我在这做了一辈子的棺材了,你看我耽误过哪家的事了?

郑老头心想,说得漂亮,还不是钱的事?但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啊,既然张老头这么说了,也没办法,那就回去等吧,老天保佑儿子,儿子活一天,自己这个家就完整一天,哪怕是儿子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郑老头失魂落魄地就回去了。

这边,张老头紧赶慢赶,催得徒弟们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徒弟们就埋怨张老头了, 说师傅,这副寿材又不急用,你催得那么紧干吗?郑老头的急用,你反倒不接,这是咋地啦?张老头从木料堆里抬起头来,说了一句,你们这些小屁孩子懂啥呀?我催得急,就说明这是急用,我不接活,那就是用不上。说完也不解释啥,埋头继续干。徒弟们吐吐舌头,心说,师傅也有失算的时候。

可是,真的就象张老头说的那样,十天后,小金老板哭丧着脸进了棺材铺的门,金老头昨天突然走了。怎么一回事呢?金老头整天盼着自己的寿材进门,把高老头比下去,有事没事就到高老头家去看高老头的寿材,想象着自己的寿材这儿要比高老头的好,那儿也要比高老头的强,还伸手在高老头的寿材上比划,这心里装了事,眼里就没了神,从高老头家回来的时候,没注意被路上一块石头拌了一跤,摔了个面卡地。

锦衣玉食的金老头看着富态,可身子虚着哪,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平时就仰仗着儿子不断供的药来压着呢,这一摔,就摔出了个颅内大出血,送到医院也没救过来,就这么走了。所以,小金老板哭丧着脸来取给父亲定的寿材,当初下定单只是为了给父亲挣个面子,可没想这么快就用上了。

郑老头呢?回到家后哀声叹气,看着病床上的儿子暗自落泪,亲戚朋友都来了,陪着伤心。郑老头交待自己的一个同辈兄弟主持儿子的后事,等安排得都差不多了,忽然发现病床上好几天没动弹一下的儿子动了一下,好像还要努力地睁开眼,连忙招呼人过来看,大家都叹气,说怕这是回光返照,快要走了。

出乎意料的是,到了晚上,儿子居然能微微开口,说想喝米汤,还说要浓点。郑老头心里大喜,弄了米汤喂了儿子,有了粮食下肚的儿子,气色竟然好转了。就这样十来天后,这个被医生说已经不行了的人,活蹦乱跳了站了起来,他,他,他活过来了!

郑老头喜气洋洋地去棺材铺取消定单,在庆幸张老头没赶工做自己定单的同时,郑老头隐隐觉得,张老头不是一个一般的棺材铺老板,但张老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又说不出来。


棺材匠接两家活,一垂危病人,一健壮老人,都催着要该赶哪家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