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爲什麼是這25家銀行首批入圍P2P存管白名單?

歷經千辛,“符合條件”的存管銀行終問世!

昨天晚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低調公告了25家銀行通過存管測評的申明,這意味著互金行業千盼萬盼的銀行存管白名單終於正式推出了!

首批通過測評的銀行包括25家銀行,有以建設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大型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為代表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北京銀行、廈門銀行為代表的城市商業銀行,以及以海口聯合農商銀行、廈門農商銀行為代表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則無一家入圍。

深度!為什麼是這25家銀行首批入圍P2P存管白名單?

早在2016年8月,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就直戳平臺痛點,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並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從此,P2P存管江湖徹底洗牌,先前如日中天的匯付天下、易寶支付、豐付支付等第三方機構市場逐步萎縮,日漸消停,行業掀起了一股“銀行存管”潮.....如何擁抱銀行、合規發展成為所有網貸機構的重大議題。

銀監會並沒有對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有更為明細的規定。此後,諸如上海、深圳、福建等地方金融主管部門下發的相關文件,要求選擇在轄區內設有經營實體且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進行客戶資金存管。由此掀起存管銀行屬地化的先河。

直到2017年12月,從中央層面上才正式對“符合條件”做出了更進一步的定義。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通知》。據該份文件,網貸機構應當與通過網貸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的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測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合作

。監管機構界定的“條件”是通過“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測評”。已經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合作的存管銀行未通過測評,若要完成備案必須更換通過測評的銀行為存管銀行,銀行存管“白名單”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首批白名單如何出臺的,為何是這25家?

白名單的出臺是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具體開展工作的。2017年12月,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文件中規定,網貸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測評,網貸機構應當與通過測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中互金嚴格遴選了專業的技術測評公司,並組織了行業最頂尖的專家團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序開展了相關工作。據相關被驗收單位的反饋,白名單的出具流程大概如下:測評由商業銀行主動申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方面提供相應測評標準,交由商業銀行自行整改,商業銀行自行整改完畢後可申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委託的專業測評機構進場測評,專業測評機構的測評可以視為初試,初始通過方可進行復試;複試由中互金專家、當地監管機構專家以及業界同行專家三方構成

,充分保障了專家測評的權威性。專家測評通過後,則進入擬定白名單。在這些過程中,中互金不斷會給被測評機構提出整改要求,整改徹底方能進入下一環節。

大文從相關機構瞭解到,一次完整的測評等於是次脫胎換骨的洗禮,經過測評整改部分銀行的存管系統幾乎等於重新構建了,也正是通過測評,才真正讓以前不合規的地方、存在風險隱患的地方儘可能消除掉了。從各家銀行的通過測評的申明看,測評結果由業務檢查報告、系統檢測報告以及現場審查報告構成。

目前看,本次通過測評的商業銀行構成極具代表性,覆蓋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直銷銀行等各種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根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6年報》,截止2016年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4399家,其中包括1家國家開發銀行、2家政策性銀行、5家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134家城市商業銀行、1114家農村商業銀行、8家民營銀行、1家郵政儲蓄銀行。這4000多家獨立法人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有70餘家申請了存管測評,這25家能夠首批順利通過測評殊為不易。對照來看,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有8家入圍首批通過測評的存管銀行名單,突出體現了股份制銀行對於P2P存管業務的看重。

此外諸如眾邦銀行、新網銀行、中關村銀行、華潤銀行、百信銀行等新設的民營銀行或直銷銀行均順利通過測評,這些新興銀行中尤其以新網銀行的合作平臺數量最多。其中,身為國有大行的建設銀行、身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恆豐銀行、身為民營銀行的華瑞銀行以及身為農商行的海口聯合農商銀行各有兩套P2P網絡借貸存管系統順利通過了測評。而考慮到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村鎮銀行的技術能力和服務半徑有限,進入白名單難度很大。

深度!為什麼是這25家銀行首批入圍P2P存管白名單?

沒有進入白名單的銀行怎麼辦

在2016年8月監管要求網貸平臺資金必須存管銀行後,不少銀行快速切入了銀行存管市場。北京城在P2P存管業務規劃比較早的銀行以民生銀行和中信銀行為代表,但後續推進則非常謹慎。大量中小銀行則將P2P存管業務視為獲取低成本存管的良機,大量切入,但在“符合條件”的銀行必須通過存管測評驗收的門檻下又面臨技術能力偏弱的問題。這就導致了一個尷尬:大銀行有技術實力但做存管業務的激勵不足,很多大銀行推出存管業務只是豐富產品線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投入大量精力做,小銀行願意投入大量精力做存管但技術能力明顯偏弱。這一過程中,就給一些存管技術外包服務公司提供了市場空間,實質上目前推出的白名單中幾家中小銀行或多或少都與存管技術外包公司開展了合作。在這次整改過程中,中互金也將商業銀行具備獨立的技術運營維護能力視為通過測評的核心要點。

根據2017年11月2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關於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測評工作的通知》,

首次測評未達合規等級的商業銀行可再次提交測評申請,再次測評機會僅一次且須自收到測評結果通知書之日起三個月內提交,也就是說每家銀行可獲得2次測評機會。這意味著,本次落榜的其餘幾十家申請銀行近期必然在加班加點密集整改以待新的測評機會,然而機會只有一次了。

真正願意下大力氣進行整改的銀行順利通過測評的機會還是很大的。以海口聯合農商銀行為例,這樣的中小銀行相比較大行而言在技術方面的不足是必然的,但通過有效地合規整改以及強化自身獨立的技術支撐能力,最終順利進入了首批測評名單,且有兩套存管系統均通過測評。可見相應的測評工作並非對大銀行有特別青睞,更多是看各家銀行在開展存管業務合規整改的決心和投入。諸如江西銀行、徽商銀行等存管業務開展較多的銀行由於整改進度較慢這次並未如願入圍首批存管白名單。我們應該對這次暫未通過測評的銀行通過認真整改最終順利通過測評保留樂觀期待。

然而也並非是所有銀行都對於做P2P存管業務感興趣。5家大型商業銀行中僅有建設銀行通過測評,並不意味著建行在5家大型商業銀行中一枝獨秀,更大可能性是其他4家大型商業銀行對於P2P存管沒有太多興趣。此外,技術服務門檻以及相關聲譽風險的存在導致了一些中小銀行主動退出了銀行存管市場。今年早些時候,已經上線了29家平臺存管業務系統的貴州銀行宣佈,因業務轉型,公司於3月底徹底退出P2P平臺資金存管業務。

與通過測評的銀行開展資金存管的網貸平臺是否構成背書

頭部平臺在存管銀行選擇上很多都壓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並且壓寶結果喜人。通過網貸天眼的數據看,開展了P2P存管業務但並未首批通過測評的股份制銀行僅有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以及光大銀行三家,中信和興業各上線了兩家平臺的存管,光大上線了一家平臺的存管,且合作平臺均為中小平臺。而諸如玖富普惠、有利網等北京龍頭平臺上線的為華夏銀行的存管,諸如投哪網、桔子理財等深圳龍頭平臺上線的則是廣發銀行的存管,兩家銀行都順利通過測評。但也有部分頭部平臺壓寶失誤,合作的存管銀行並未順利首批通過測評。

銀行選擇P2P合作伙伴時都會進行審核,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審核的嚴格程度一般更高,但P2P接入銀行存管並不構成其安全的承諾。互金協會對於相關銀行存管的測評重在其技術是否達標,而非其合作的平臺是否足夠安全。先前踩雷P2P的銀行甚至包括本次通過測評的部分存管銀行。因此即使上線存管銀行順利通過測評,也並不意味著P2P的安全性。在此大文廣而告之:相關存管銀行的公示信息不構成對白名單銀行開展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的持續合規性、完整性的認可,不構成對與商業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合作或“聲稱”合作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情況的認可。

合規檢查年底收官,存管銀行切換迫在眉睫

銀行存管構成銀監會P2P“1+3”監管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存管銀行通過測評構成順利備案的必要非充分條件。而在今年6月30日的P2P備案大限延期後,8月份監管啟動P2P合規檢查工作,在P2P合規檢查108條清單中,對未按規定開展客戶資金存管的相關規定進行了細化。其中,問題涉及具體情況為:

網貸平臺未完成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金存管(包含僅簽訂存管協議但業務未上線運行、業務未全部上線、存管銀行未通過測評)(66條);網貸機構設立的資金存管專用賬戶,綁定的銀行卡具備透支功能,專用賬戶下設子賬戶的,子賬戶具備透支功能(67條);網貸平臺雖已實施資金存管,但尚未完全符合《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具體要求(68條)。

可見,合作的存管銀行通過測評也是本輪P2P合規檢查通過的先決條件之一,而合規檢查明確應於今年12月底完成,時間窗口只剩下三個月時間。對於合作存管銀行並未進入首批通過測評名單的平臺而言,合規壓力陡增,目前有兩個思路可以供後續選擇:一是推動所開展存管業務合作的銀行積極整改,爭取在規定期限內順利通過中互金的測評;二是抓緊時間更換合作的存管銀行,選擇已經通過測評的銀行開展合作。

對於很多平臺而言,從減少切換成本的角度考慮,第一種無疑是更為便捷的選擇。但從提高自身對各種風險的把控力以及確保通過合規檢查的角度看,第二種選擇顯得頗為明智,然而系統切換又是一件操心和耗時的事情。當年選擇存管銀行現在看是一場賭博,當重新押注時可以猶豫徘徊的時間已經不多……

由於存管銀行測評工作和平臺合規整改工作時間上具有重疊性,從減少存管銀行測評結果對於平臺衝擊,同時也是尊重在白名單公佈前平臺選擇存管銀行帶有壓寶性質的客觀事實的角度出發,建議合規檢查中就開展存管的銀行是否通過測評這一條給予一定合理合情的時間緩衝期,允許在其他方面做到了基本合規的優質平臺在規定時間內切換到已經通過測評的銀行開展存管業務合作。

作者陳文,系百舸新金融智庫創始人、北京大學新金融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

附錄

根據2017年11月2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了《關於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測評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從目前公佈的相關政策來看,對於測評銀行資格、測評方式、測評機會均進行了詳盡的說明。

1、測評銀行資格:首批測評對象為截止至2017年10月31日已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且已存在上線網貸機構的商業銀行;

2、測評流程:測評流程按照報名測試、實施測試、測評結果、結果公示、持續跟蹤等流程。其中,互金協會作為測試工作實施部門,負責總體工作的組織協調,包括規則制定、資料收集、實施評審、結果彙總等。網貸整治辦負責政策指導並就測評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3、測評方式:中國互金協會將對商業銀行採取現場與非現場測評相結合的形式,針對商業銀行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流程與系統建設的合規性、完整性進行全面綜合測評。在中互金協會出臺的《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規範》中,對銀行存管做出詳細規定,其中有三點要求最具殺傷力:第一,合格的資金存管體系必須是"彙總賬戶+子賬戶"的模式,實現兩層委託關係,說明部分存管銀行出現只有大賬戶,而沒有為每個客戶開立子賬戶的行為是不合規的;第二,網貸平臺在銀行為客戶開設的子賬戶,應當只是具備記賬功能的虛擬賬戶,而現有的部分存管銀行開立子賬戶是II類賬戶的行為不合規;第三,禁止委託人及第三方代理客戶開戶,不允許存管銀行發生批量開戶、委託開戶行為,切斷了與第三方支付機構聯合存管的模式以及與助貸機構的合作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