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聯幫、四海幫、松聯幫等,其中很多有國民黨軍方背景(2)

如果說角頭代表了臺灣黑社會中的土豪宗親力量

竹聯幫、四海幫、松聯幫等,其中很多有國民黨軍方背景(2)

那麼到了1949年國民黨退居臺灣時,外來勢力則開始衝擊島內秩序。跟隨國民黨來臺的有大量軍官家眷子女,也有其他各個階層的平民百姓,還有一些本來就是大陸的幫會分子。他們大多住在眷村,在和原住民的衝突中慢慢結成團體。早期他們被叫做“阿山仔”,後來統稱“外省掛”,與這個詞相對應的臺灣原住民則成了“本省掛”。在臺灣警方的習慣用語中,外省掛叫幫派,本省掛是角頭。主要的外省掛有竹聯幫、四海幫、松聯幫、飛鷹幫等,其中很多都有國民黨軍方背景。

除了外省掛和本省掛,還有一類人叫“縱貫線”

縱貫線本來是臺灣鐵路局對中部和西部貫穿全島的鐵路幹線的稱呼,在黑幫話語裡,卻指的是那些實力強大到不受地域和角頭幫派限制,黑白兩道都要另眼相看的大哥。近些年“縱貫線”這個詞被用濫了,變成凡是在縱貫線鐵路沿線地區活躍的黑幫老大,不論江湖地位高低,都自稱“縱貫線大哥”。

臺灣有多少黑幫分子?準確數字很難統計

1973年臺灣首次辦理幫派解散登記,登記在案的幫派有568個,成員3334人。1978年臺灣當局第二次登記,有189個幫派解散,961人宣誓脫幫。1984年底,登記在案的幫派組織達1236個,成員10582人。到了1996年,臺灣警政署首次公佈各縣市黑社會幫派普查情況,統計出一千多個幫派組織,五千八百多名成員。要知道,警方掌握的數據只是不完全統計,實際在臺前幕後活動的黑道中人估計有數萬人,這就包括了名頭最響的臺灣三大黑幫——四海幫、天道盟,以及人數最多、號稱“天下第一大幫”的竹聯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