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區一屆一次黨代會繪就新時期發展藍圖,加快建設「四城兩區」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光明區一屆一次黨代會繪就新時期發展藍圖,加快建設“四城兩區”

光明區一屆一次黨代會會議現場。管強 攝


核心提示

正是金秋送爽的好時節,光明區迎來歷史性的重要時刻。9月19日,中國共產黨深圳市光明區第一屆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召開。這是光明區在全面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加快建設光明科學城,奮力開啟新徵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

奮進新時代,當有新作為。新時期,光明區的發展藍圖和目標定位是什麼,將實施哪些切實可行的工作舉措?光明區委籌備組組長王宏彬代表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籌備組所作報告給出了答案。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報告提出,根據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搶抓深圳“北拓”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引領源頭創新的科學新城、高端業態集聚的產業新城、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新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加快建設質量型創新型智造強區、現代化國際化綠色城區,打造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奮力譜寫光明建設發展的新篇章,為全市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貢獻光明力量。

報告提出,光明區未來主要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區域性教育醫療和創新高地、高技術產業基地。到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爭創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建成深圳北部中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 以區位優勢為重要基礎 光明區實現新藍圖底氣十足

在此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筆者留意到光明區首次提出了“打造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目標。開啟新篇章的光明區,將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毋庸置疑,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重要基礎。報告提出,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正式出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升格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東省委、省政府著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深圳市委、市政府全力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光明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必須積極融入其中,充分發揮生態資源豐富、產業基礎紮實、區位空間優越的“三大優勢”,著力打造深圳北部中心,勇當深圳“北拓”戰略核心支點,主動引領輻射深圳北部片區發展。

光明區交通區位優勢的提升,同樣將助推光明區打造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隨著9月23日光明城站實施全新運營圖,光明城站10分鐘可到達深圳北,20分鐘可到達福田,35分鐘可到達香港西九龍,光明區將全面進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都市生活圈”。

為進一步打造高效暢達的交通體系,報告提出,光明區將著力構建快速暢達粵港澳大灣區各核心節點的綜合交通網絡,將光明城站打造成為深圳西北部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城際、高鐵、地鐵線路米字型交會,一站換乘。加快推動贛深客專光明段建成通車,實現廣深港高鐵光明城站快速通達福田站、香港西九龍站,推動軌道6號線和6號線支線建成通車,軌道13號線北延段、18號線西段、6號線支線南延段動工建設。

此外,光明區將持續打好交通大會戰,規劃新增若干南北向、東西向對外快速通道,加快推進大外環高速建設,實施龍大高速、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全面打通區內斷頭路。優化公共交通服務,開展中運量交通系統規劃,加快建設城市候機樓,加大公交線路投放力度,推進立體智能綜合停車場試點建設,打造立體停車示範區。

  • 以光明科學城為重要支撐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光明科學城的落戶,無疑是光明區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重要支撐。筆者梳理黨代會報告發現,“光明科學城”在全文累計出現12次,可謂名副其實的高頻詞。

報告指出,光明科學城的落戶,進一步提升了光明區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發展層級和戰略地位,為光明區提供了跨越發展、彎道超車的重要戰略機遇。

光明區將以最大決心、最高水平、最高標準規劃建設光明科學城,組團佈局建設一批重大科學裝置,集聚一批高水平基礎研究機構和交叉研究平臺,創建一批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頂尖人才,承擔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產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集中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

業內專家表示,從發達國家和國內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來看,大科學裝置群的人才集聚、技術溢出等效應,會對當地高端製造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產生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成為高新技術源泉和高新技術產業搖籃,極大地提升地區整體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報告提出,光明區將依託光明科學城建設,重點引進諾貝爾獎得主、兩院院士等國內外一流人才、重點產業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能力的管理型人才、擁有新技術新創意或新商業模式的創業型人才,以及符合產業導向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端服務業從業人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同時,加強光明科學城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各核心節點交流合作,推動重大科學裝置共用共享,加強與東莞散裂中子源協同合作,強化與香港的科技、創新、學術、人才交流,共同提升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水平。加快構建“道路互通、河流共治、生態共享、產業共贏”深莞合作新格局,主動融入深莞惠經濟圈(3+2)建設,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調發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為廣東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作出應有貢獻。

此外,加強光明科學城、光明鳳凰城等重點區域與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區、深圳科技園等市內重點區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技術、信息、人才等創新資源自由流動。依託軌道交通和高快速路網,加強與周邊產業大區、科技強區的對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開創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新局面。

  • 以“九大堅持”為實施路徑 開啟光明區跨越發展新徵程

光明區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如何讓藍圖變成現實至關重要。黨代會報告聚焦九大重點舉措,從堅持創新驅動、質量引領、產城融合、綠色低碳、民生優先、文化創新、安全穩定、改革引領、開放協同等九大方面著手,著力開啟光明跨越發展新徵程,努力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九大重點舉措包括: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在引領源頭創新方面打造新引擎;堅持質量引領發展,在構建現代產業格局方面實現新作為;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在提升城市品質品位方面實現新突破;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塑造新標杆;堅持民生優先發展,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方面開創新局面;堅持文化創新發展,在增強文化軟實力方面再上新臺階;堅持安全穩定發展,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探索新路徑;堅持改革引領發展,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激發新活力;堅持開放協同發展,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方面邁開新步伐。

有了美好藍圖,有了實施路徑,接下來就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未來將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光明區?王宏彬在報告中深情展望,不久的將來,深圳的北部將崛起一座魅力之區:這裡山環水抱,草長鶯飛,大小公園星羅棋佈,茅洲河裡魚翔淺底,山湖綠道如玉帶纏腰,光明小鎮繁花似錦;這裡科技昌明,產業興旺,科學城裡群賢畢至,高新園區欣欣向榮,創新企業如雨後春筍,新興產業茁壯成長;這裡繁華安定,人民幸福,中山大學書聲琅琅,藝術中心樂舞飛揚,高鐵地鐵如銀蛇穿梭,市民生活舒適便捷。未來的光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充分綻放,科學之光、科技之光璀璨奪目,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充分彰顯,成為人人嚮往的美好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