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如果老人喪偶要再找老伴結婚,你是子女會同意老人再婚嗎?爲什麼?

農戶開心果


關於老年人喪偶的事,不管在城市還要還是在農村,別認為老人沒有愛,其實老人的愛,更加博大,只是沒有了年輕人的衝動而沉穩罷了。只要雙方老人願意,心心相印的走入第二春的婚姻殿堂,是要我說,這才是最美夕陽紅。

據調查統計,有伴的老人,在精神上有寄託,他們的壽命要比失偶的老人長得多,而且在身體的體質上和精神面貌上也要比孤獨的老人強得多。看著幸福的老人走完一生,使人感到安慰。看到孤獨,精神上萎靡不振的老人走完一生,會感到悲切。

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現在的年輕人為了養家餬口,必須出去打拼。如果老人喪偶,兒女們再有孝心,也不能丟了一家人的生計,時刻不離的守護在老人的身旁, 這就形成了老人的孤獨和無奈。白天還好說,可以出去串個門子,到了晚上只有孤獨寂寞伴隨了。

如果我是農村的孩子,我就會同意喪偶的父母去找尋找另一半,再次走入婚姻的殿堂。只要他們高興,快快樂樂的能牽手後半生,隨了老人的心願,這才是真正的孝子。

一方面老人有了伴,也解除了孤獨。在相互攙扶,相互照應的情況下,能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就算有個病痛,旁邊也有一個能及時端茶送水送藥的人,這是孝子女們永遠也辦不到的事。

另一方面,兒女們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外面打拼,不用把老人時刻掛在心上而影響了工作,只要逢年過節的經常回來看看老人,給老人兩個生活費,老人也心滿意足了。

老人再婚,這是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老蔣閒言



wu吳金泉


一般情況下農村封建思想比較嚴重,對年令大的父或母再婚多數持反對意見,你如果再婚兒女們可能臉上掛不住,在外面混人抬不起頭,好多年令大的喪偶老人都是孤身終老,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兒女身上,即使偶有孤寂也只能壓在心底不敢聲張,生怕後輩們罵自己老不正經。

如果雖有子女年令尚小,自己也就50多歲,依靠自己養不活兒女,而親戚又不管或管不了情況下,兒女親友還是同意母親帶子女改嫁,要不然生活不下去。

如果是50多歲父親續絃可能來自兒女阻力比較大,再找一個後媽還可能有子女,意味可能分家產大多數兒女不會同意父親再婚,哪父親只能一天到晚田間地勞動,老了勞動不了再帶小孫子至止終老。有思想感情也只能深埋內心不敢聲張,最多春天了賞賞花草而已,望梅止渴。


閒雲野鶴143929011


在農村如果老人喪偶,如果想再找老伴結果,假如你是子女會同意老人再婚嗎?

朋友們大家好!關於農村喪偶老人再婚問題,目前社會上說法不一,有支持的,有反對的,下面簡要談一談筆者的想法:


一、農村喪偶老人再婚的基本情況。在農村,關於喪偶老人再婚的問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子女不希望老人再婚,主要原因是由於再婚會出現經濟問題,以及結婚後兩個老人的贍養問題。第二種子女支持老人再婚,通過再婚,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第三種是子女對老人再不再婚沒態度,取決於老人自己。從筆者對目前情況的瞭解,50歲~60歲的再婚率大致在80%以上,60歲~70歲的再婚率大約60%左右,70歲~80歲大約40%左右,總體看男性的再婚意願強於女性。


二、作為子女應有的態度。在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如果老人有再婚的想法,應該支持老人再婚,不應該以種種理由阻止。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有三點理由:一是從法律上講,結婚是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任何人不得剝奪,所以說老人再婚的行為是有法律依據的。二是從情感上講,老人一生辛辛苦苦將子女撫養成人,可謂是父愛如山,母愛無疆,而子女們都很忙,陪伴老人的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應該支持老人找個老伴,讓老人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相互照顧。三是從孝道上講,老人想再婚的意願是正常的想法,做子女的應該尊重老人的想法,俗話說“順者為孝”,所以我們應該順從老人的想法。


綜上所述,對於老人的再婚問題,我想無需討論,作為子女應該支持老人的合理想法,在再婚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幫助,讓老人享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瞭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本號!


三農廣訊


我會支持父/母找一個伴兒,但我不建議父/母再婚!因為兩個老人的婚姻,會涉及到雙方家庭的財產和家庭成員的關係。涉及到很多的權利關係和義務關係,容易引起的麻煩事太多。

而現在很多年紀老的父母都會替自己的孩子的以後考慮,不想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也不會再給孩子增加一個負擔,自己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共同生活的伴兒,而不需要一個被婚姻束縛的伴兒,也不想給自己的孩子惹來太多麻煩。

做為兒女,肯定是非常瞭解自己的父母脾氣秉性,如果自己的父/母老年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我還是比較贊成父/母再找一個可以共同生活的伴兒的(沒有婚姻證書的共同生活關係)做為兒女,先了解父/母對於找伴的事有什麼想法,站在我的角度,我會支持和理解父/母的做法。

A/如果父/母,自己和我們提出來打算找一個伴,我雙手贊成,並會說服家裡其他人,一起支持。

B/如果父/母覺得無所謂,怎樣都可以,那我會建議並說服父/母找一個伴兒:會托熟人,同學等等,發動熟人關係,幫我推薦合適的人選,我會先親自替父/母把關。一定要找一個可以陪父/母安度晚年的伴兒。

C/如果父/母嫌找伴太麻煩,喜歡一個人生活,那我也尊重父/母的意見。盡力多抽時間陪父/母,多安排父/母參加一些適合老人的活動。盡力不讓父/母感覺孤單。

注重人品:

給父/母找伴兒時,我首先從人品上先了解一下這個老人,知道老人的家庭成員結構,及孩子的品行,不說講究門當戶對,至少三觀是正常的一家人,老人的性格要適合我的父/母,知道心疼人,兩個老人相互尊重,相互照顧,不要求對方要多勤快,只要不好吃懶做,兩個老人可以舒舒服服的一起生活就行,當兩個老人中,有一方覺得一起生活不適合,一定尊重老人的意見,立刻幫他們結束共同生活關係。

年齡和健康:

而且年齡最好比我的父/母要小5-8歲之間,沒有傳染病史,身體健康的老人,對經濟能力方面沒有任何要求,沒有外債和不良嗜好就好。

尊重老人的自我性:

如果兩個老人有一方先離開,兩個人的共同生活關係結束,屬於老人自己的東西,由自己的孩子決定如何處理,即使老人不在了,兩家人可以繼續保留像親戚,或朋友一樣的關係來往,這點要遵從雙方兒女的意願。

簽訂協議:

為了避免雙方及雙方家人,因為兩個老人的關係,引起財產紛爭等問題,雙方老人及兒女共同簽署一份老人共同生活協議,要求老人及雙方的兒女共同遵守。

居住位置:

不管是父/母找的伴兒,一定在我家或者離我家近的地方居住,便於我們方便照顧。只要是讓我父/母的晚年生活過的舒服,不孤單,我一定會善待那個和我父/母一起生活的老人。即使我的父/母先離開,和我父/母的生活關係已經終止,我也會待她/他如長輩親戚一樣!

我們不能時刻陪在父/母身邊,也不能分解父/母的孤單,更不一定了解和滿足父/母的心願,我們就為那個孤孤單單的父/母,找一個人可以時刻與他們相處的伴兒吧!


懶窩窩的雜塵


在農村老人喪偶要再找個老伴結婚,你是子女會同意嗎?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要是子女原則上會同意,但也會作個全面深入點的考慮;

現在的農村,一般子女打的打工,進的進城,剩下父母不願跟子女進城,習慣了農村原來的生活,還在老家種著自給的幾畝土地,喂著幾隻雞,一兩條豬,還.養著蠶供平時家用,後輩理應邦助扶持,這時如果喪偶,家也就踏了半邊,成了個孤獨殘缺的家,當然老爸如果能找到一個知冷知熱,,能同甘苦的老伴再婚共度餘生,這樣即使自己日後有個伴不孤獨,也給後人減少理料負擔,守住了一個來去溫暖的小家是再好不過了。

但也不得不作如下考慮;1,一個好的老伴很難找;當下一個能勤勞顧家,心地善良,-與兒女視如已出的很少,慢慢在社會上吃喝玩樂的找人再婚的不少,而五六十歲以上的人是經不起幾次折騰的。

2,物質基礎。農民老了不象城裡人有可以有自己足夠養老的退休工資,只有六十歲後不到一百元的每月養老金,他們的生活來源就是不停的勉為其力的勞動,一旦不能勞動了就要靠兒女扶持贍養;這就象從前的鄉間,有錢的人可有幾個老婆,而窮苦人找一個女人成家都很難,離開物質基礎,老人們再婚想維持好自己的生計在農村是很難的。

3,與子女的關係很難溶合;我曾有位族上大伯,土改成份劃定為中農,家境還不錯,可我這位伯母在36歲時因難產去世了(當時醫療條件很差),拋下五個尚未長大的兒女,我大伯又娶了個後伯母,後伯母沒有再生育,在艱難的時候到他家把幾個孩子當自已親生的帶,一起同甘共苦,所以一家相處得很好,但後來兒女大了,兒女對她也很孝敬.可這位後伯母卻也過早離世了,我伯父大概是快六十了又找了一個,還帶著自已的傢什到了他家,但不到一年由於性格不一樣兒女的不接受,雖我大伯心裡不捨,但還是又把自己的東西搬上走了,在農村,現在沒有感情基礎要得到兒媳兒女的認可很難,由其是婆媳關係。

綜合以上原因,在農村一般在六十歲以後很少有找老伴再婚的,都選擇了孤老終生,而在城裡則不一樣,我親眼所見的有兩位,一位是退休教師,一位是電廠退休會計,他們都有足夠兩人生活費用的退休工資,一個娶了個喪偶的農村婦女,一個再婚了一個離異的在城裡當保姆的農村婦女,他們的兒女也都是幹部職工,所以之間相處得很好.但願農村在今後條件也改善得和城裡一樣,老人喪偶後再婚就不是問題了.我們共同期盼!


牧牛老叟


首先子女無權干涉/喪偶後.本身孤單/又何況年齡又大/子女應該積極支持和贊成/只有這樣/才給年青人減輕負擔/同時也盡到孝到。/


醉酒的吾


老人再婚一般城市都不是問題,因為隨著社會發展及封建思想意識的改變,改革開放讓人思想有了逐步跟隨的改變。現在農村有的地方還存在封建思想意識,對於老人再婚存在思想矛盾,有的乾脆直接干預等老年婚姻的障礙。如果有想不通就這樣自私的理解一下,作為孩子出外打工,老年人在家裡自己孤獨生活,這樣對老人思想及生活都帶來不便。如果給老年人找個伴就可以讓老人不孤單寂寞,對心情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對生活也有了更加有樂趣。對老人也有了更好的互相照顧,孩子出外打工也沒有什麼顧慮。所以要理解老人,要想老人所想,只有這樣解決老人的問題比給老人什麼都強。作為子女也可放心的打工更好的發展經濟。


手機用戶zhang866683


做為農村老人再婚,兒女們持反對態度!這不是不孝順,而是基於農村實際和對父母的強力保護。

農村老人老年喪伴,本就是無可補救的傷情和自然解脫的歸宿!還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自我高尚,這是現實的無奈,也是迴歸自然的結局!

老年人幾近黃昏,情感資源己經耗完。對於財產上有積蓄毫無壓力的人,結婚的條件具備,這樣的老人在農村中有幾個?大部分老人深陷兒女結婚車房購買的貸款、借債的危機中掙扎;兒媳、孫輩的相處矛盾和糾紛,巨大的責任壓力困撓,根本沒有再婚的條件。

農村相對於特殊的地理條件和風俗習慣,再婚面臨的困難和後果難以想象。

支持或促成老人再婚就是給老人挖坑,給自己找麻煩。不得不承認,過去那種互相扶持、互相照顧的傳統美德己是昨日鮮花,代之為經濟利益主導人際、鄰居關係;老人創造財富的能力逐漸失去,變為養老需要的支出;農村老人直到幹不動農活那天一直在工作,而失去勞動能力後又沒有退休金;患病住醫院別說昂貴的醫療費,就是陪床護理的義務,真不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所以,對於自己、兒女都是沉重的負擔!這些現實,兒女們假設不在乎,老人清楚明白,誰願意給自己添麻煩給兒女加負坦?

再說,許多父母,當兒女們成家立業之後,都為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歸宿自找出路,還會自討苦吃、量力逆行嗎?

竟管老人再婚有許多好處,但現實己不再允許!青年人都被婚姻累倒不少,老年人的再婚就更愖憂了。


農人心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