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就不可能不說侯景之亂。因為侯景之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它改變了南北朝的格局,使西魏及北周一躍而成為後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為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叛亂從公元548年八月十日從壽陽起兵,到公元552年四月十八日侯景被殺死止,歷時近4年終被平息。
侯景之亂對南朝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表現在政治格局、經濟文化、社會階級、族群結構等四個方面。首先是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就是政權更迭;其次是對江南地區經濟文化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破壞;三是引發了南朝社會階級關係的調整;四是導致了南朝族群結構的變化。
侯景之亂重創了士族門閥制度,引發了南朝社會階級關係的調整,導致南朝姓氏族群結構的變化。廬江何氏是當時的“士族政治集團”成員之一,南北朝時期正處於鼎盛期,產出的高官重臣馳騁於朝。但與當時的“王、謝、朱、張”等士族高門相比,仍然位次。何以證明?史載,東魏叛將侯景降南梁後,為抬高身價,欲求婚於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家,王謝兩家均是江南豪族,歷史上產出過無數著名文臣武將,顯赫無比。而侯景出身塞外鮮卑族的羯人部落,不僅相貌醜陋,腿還有殘疾,一長一短。南朝是門第之見極其嚴重的朝代,那些高門大家的地位威望足以與皇族分庭抗禮,梁武帝即使貴為一國之君,也不敢隨意得罪名門望族。因此,梁武帝告訴侯景:“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就是說,王、謝兩家門第太高你配不上,可以換成朱、張兩家試試看(梁武帝沒有點到何家,至少說明當時何家還不如這幾家出名)。這話深深傷害到侯景的自尊心,他為此發毒誓:“會將吳兒女以配奴!”
求婚不成,侯景因而對南梁心懷怨恨。於是藉助於南梁與東魏通好的“導火線”,侯景發動了一場震驚全國的大屠殺。侯景軍攻進了建康(今南京)後,向士族門閥大家舉起了屠刀。侯景把對王、謝兩家的仇恨怨氣,統統灑到南朝士族門閥大家的身上,於是,他大開殺戒,尤其對王謝兩家屠殺最慘,幾乎亡族。其他士族凡在京者,也是屠戮甚慘。據記載,當時“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南朝士族在經過數百年腐化之後,於梁末被全部消滅。”說士族勢力“全部消滅”不免有點誇大,但士族門閥在侯景之亂中遭到致命打擊,是千真萬確的。
侯景之亂時,廬江何氏有多少成員“在京都”,難以考證。但隨晉渡江者百家中,即中原衣冠南渡八姓中確有何姓人來到了健康。雖然還沒有何姓士族在侯景之亂中被屠殺的確切記載,但可以想象,侯景的屠刀既然指向了士族,作為士族大家之一的廬江何氏,在叛軍的兵鋒掃蕩中也一定難逃劫難。史書對侯景之亂中廬江何氏沒有直接的記載,但對廬江何氏中的兩個重要成員有或多或少的記載。一個是南朝梁武帝時期的尚書令何敬容,一個是南朝陳時期的中衛府諮議參軍何之元。
何敬容(?-549年),字國禮。南朝梁廬江灊人。出身世家,20歲時,選配南朝齊武帝次女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入梁後,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丞、揚州尚書等。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入為尚書令,侍中、將軍、參掌、佐史如故。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因妾弟費慧明夜盜官米,被劾免職。南朝梁中大同(546年)初,起為金紫光祿大夫,未拜,加侍中。南朝梁太清(547年)初,遷太子詹事。
侯景之亂,叛軍攻入建康(今南京)時,何敬容被圍於臺城(宮城),次年卒,贈仁威將軍。梁武帝是被侯景困於臺城,活活餓死的。身為宰相的何敬容是怎麼死的不得而知,但549年臺城已被侯景攻下,何敬容也是這一年死的。
與何敬容同時代的族人何之元,當時或因沒有在都城健康,所以沒有被侯景軍殺害。
何之元(523年一593年),字世伯,廬江灊人,何法勝之子。何之元好學有才思,為梁司空袁昂所重。天監末年,袁昂上表舉薦他,初任太尉臨川王揚州議曹從事史,不久轉主簿。袁昂任丹陽尹時,何之元為丹陽五官掾,總戶曹事,繼而任信義令。安西武陵王任益州刺史時,何之元任安西刑獄參軍。侯景之亂時,武陵王以太尉承製,授何之元為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兵敗,何之元跟從邵陵太守劉恭到郡。劉恭死,梁敬帝冊封何之元為司空府諮議參軍,領記室。王琳立蕭莊(梁思帝)時,何之元被任中書侍郎。王琳敗,齊主命何之元為揚州別駕。南朝陳太建八年(576年),何之元被封為中衛府功曹參軍事,不久改任諮議參軍。陳叔陵被殺後,何之元不再留戀官場,開始“摒絕人事”,潛心著述。禎明三年(589年),京城陷落,侯景之亂帶來禍害讓何之元非常傷心,於是他移居常州晉陵縣,避開塵囂,遁居鄉野,專心致志,著書立說。何之元認為梁朝始自武皇,終於敬帝,它的興亡命運,盛衰軌跡,足可以為後世作鑑戒,定是非褒貶。查究它的始終,起於齊永元元年,終於王琳被捉獲,共七十五年行事,草創為三十卷,定名為《梁典》。何之元的《梁典》,從梁朝如何取得政權談起,繼而論說興衰經過及滅亡原因,以“總論”形式對一朝的治亂得失進行概括。以變化的觀點來分析歷史現象。梁朝的滅亡“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長期以來政治、社會等各方面弊端積累所造成的。
何之元一生顛沛流離,他寫作《梁典》,一方面是寫梁代王朝的興衰,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的家族廬江何氏作一次完整的總結。
隋朝開皇十三年(593年),何之元卒於家。至此,作為“士族門閥”的廬江何氏,到何之元時已降下帷幕,而作為姓氏望族的廬江何氏則綿延萬里,播遷四方。
閱讀更多 強哥說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