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爾掀起「中文熱」

作為傳播中文和中國文化的重要平臺,位於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在當地是一張響噹噹的“中國名片”。自2013年開始招生以來,已有6000多名塞內加爾及非洲朋友在這裡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漢語培訓。很多人從這裡開始瞭解漢語、瞭解中國與中國文化。

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孫震向經濟日報記者談起了這些年的變化。在此之前,達喀爾大學已有漢語課,不過師資、設備、生源都很缺乏。當時的學生學中文,主要還是出於一種對中國文化的獵奇心態,很多當地人對中國的印象,只是停留在武打電影和西方媒體的宣傳報道中。近年來,隨著中塞全方位合作進一步發展,塞內加爾掀起了一股學中文的熱潮。2012年,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正式啟動,2016年2月份,中國援建的孔子學院教學樓投入運營,這為廣大塞內加爾人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設施。孫震表示,去年上課的學生有1075人,今年1月至7月份已經達到了1300多人。除了達喀爾大學的學生外,還有很多已工作的塞內加爾人,利用晚上和週末時間上課。除了孔子學院本部的教學點外,在達喀爾和聖路易、捷斯等地還有10餘個教學點,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私立商學院。每年還有很多教育機構來洽談合作事宜,希望孔子學院可以派出老師開展漢語教學。

“學習中文的塞內加爾人越來越多,正是因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強,中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孫震說,近年來,中塞合作特別是經貿領域的合作發展迅速,很多在塞的中資企業都願意來孔院招聘翻譯,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這在塞內加爾非常有競爭力。孫震表示,在積極學習中文的同時,很多塞內加爾人也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歷史以及中國現在的發展情況。中國不只有漢字、太極拳、剪紙和毛筆字,中國同樣有流行音樂、火爆大片等現代元素,是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昨天與未來的文化大國。中國與塞內加爾相距遙遠,但在兩國文化、習慣、思維方式中,有很多相同之處,如熱愛和平、追求和諧、兼容幷蓄。孔子學院不只是教漢語學中文的地方,也是中塞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增強兩國人民友誼的重要橋樑。

在孔子學院採訪時,記者巧遇了一位剛從中國留學歸來,特意回孔子學院“尋親”的塞內加爾留學生阿劉。在孔子學院兩年的培訓,加上中國3年的留學生涯,使他的漢語非常流利。他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的留學生涯,他到過中國很多地方,發現武漢、長沙比非洲還要熱;中國的發展讓他感到震驚,中國人勤奮、守時、遵守紀律,中國人民很團結;在達喀爾孔子學院的合作學校——遼寧大學留學期間,他成功成為足球隊隊長,認識了許多中國“老鐵”,踢球吃飯都少不了他,不論走到中國哪個地方,中國人都讓他感到友善和熱情;語言關過了以後,選擇學習國際關係專業,畢業論文就是研究中塞關係。現在,他已經成功在一家中國企業找到工作,全家人都為他感到自豪……從始至終,笑容都始終洋溢在這位小夥子臉上。“感謝孔子學院的老師們讓我與中國結緣,感謝中國、中塞友誼萬歲。”阿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