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你心中的名利雜草,自然就與道相應了!

拔除你心中的名利雜草,自然就與道相應了!

蕅益大師說:有真儒才有真佛。不客氣地說,現在的學佛人,對因果善惡報應的相信,乃至人格道德修養,恐怕大多數人都不如古代儒家的這些人。比如子路,即使死亡臨頭,他也是義無反顧的,我們能做到嗎?還有原憲,孔子給他做官的報酬,他分文不要,而且以原憲這樣的道德修養,在當時要去謀個一官半職可以說非常容易,但他不幹,始終安貧樂道,我們能做到嗎?

從我們學佛來說,要真正深信因果,儒家以及司馬遷關於如何做人的教言,是非常殊勝的。為什麼古人學佛修行能夠很快相應,能夠迅速成就呢?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古人從小學習四書五經,學習史書當中大量活生生的的公案,對天命這些概念很明瞭,自然就薰陶出一個非常正直清高的人格。就像蕅益大師所講的,修道無非就是把我們內心當中的這些名利雜草給清除乾淨,做到了這一點,自然就與道相應了。

拔除你心中的名利雜草,自然就與道相應了!

所以,我們首先要學做人的道理,要有一個賢善的人格,首先在世間絕對是一個君子;還要相信天命,要相信定業,這些都是我們學佛的基礎。沒有這些基礎,無論是修學淨土法門,還是學更高的一些教法,根本就不可能相應。當然,君子是非常不容易做的,從我們介紹的這些儒家的君子典範就知道。儘管如此,我們學佛人仍然要努力去做。

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非常珍貴的公案教言,對人格的成就有非常大的幫助。比如憨山大師在《夢遊集》中講到,他之所以出家修道,也因為最初有道德修養的確立。他小時候看史書裡面的聖賢故事,比如有名的“趙氏孤兒”,受到極大影響。

拔除你心中的名利雜草,自然就與道相應了!

趙盾是春秋中前期晉國卿大夫,國家政權都掌握在他手裡,相當於國君的權力。最後因為遇到橫禍了,他的兩個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為了保護主人的孩子,程嬰就把自己的兒子交出來被殺掉,而把他主人的兒子保下來了。

程嬰假裝告狀、叛變,帶敵方將藏在山裡的公孫杵臼和假孤兒殺掉,實際上是兩個人為保全趙氏孤兒商量的計策。後來這個孩子長大了,趙氏封地和卿位得以恢復,正好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但程嬰自殺了,說要去地下向公孫杵臼報告這件事情已經完成。

憨山大師看到史書上記載的公案觸動非常深,從小就立下志願:要做公孫杵臼和程嬰那樣高尚的人。所以憨山大師正直清高的人格,就是這樣確立的。

仁禪法師《蓮宗祖師教言專題選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