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在感情中有處女情結?

婚姻挽回、戀愛指導搜索《真情72小時》

“一個不自愛的女人,


你讓我怎麼相信她能愛別人,

我怎麼相信她能愛我。”

看過《歡樂頌2》都會知道,應勤在劇中這句話一時激起多少氣憤,尤其女性:

憑什麼用女性的第一次來評價女性的不自愛?

不可否認,社會發展至今仍存在接受先進教育骨子裡卻保存這種思想,“處女情結”仍讓很多男男女女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男權佔比偏重的現在,許多男性對這種情結情有獨鍾。

他們往往自認為,在感情中女性的第一次必須是獻給他們的,作為自己的所屬品,在任何方面也必須完完全全屬於自己,要說這是一種心理疾病有些過了,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早就延續了千年。

但,不是處女有什麼錯?

哪些人在感情中有處女情結?

所謂“處女情結”,百科上是這樣定義:

女膜崇拜來源於人類農業社會中的財產式婚姻,是父母把女兒當做待價而沽的物品,丈夫把妻子作為一種財產來佔有的重要標誌之一。

在這種把女性物化的出售和佔有裡,處女膜的完好就像是表明該物品或者該財產未被動用過的標籤一樣。

因此在所有民族的農業社會時期裡,所有人,包括女性自己,都把女性的處女膜完好與否看成是該女性是否貞潔、是否與別人有過性關係的唯一標誌。因此才會出現"處女"和"處女之膜"這樣的概念和名詞。

男性執著於處女情結的同時,不少女性也同樣看重。

以“處女情結”為主題的調查中顯示:有47.43%的男人會在意自己的女友是否是處女。而這個比例在女性中更高,有64.97%的女性在意自己是否為處女。

不少女性在對於這種情結可能更為偏執。她們會認為自己的第一次必須完全奉獻給以後與自己共度一生的那個人,如果有一次的失足,負罪感油然而生。

女性在長期的被灌輸的思想中不容她們在自己第一次中出錯,“貞節牌坊”、“性忠誠”似乎是社會給予女性繼續生存的救命稻草,這是老一輩陳腐思想的產物。

悲催的是我們青春期性教育正被這些保守思想一點點侵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成長路上難免會被他人的負面評價有所影響,同時也很難根除。

對處女膜的崇拜是傳統套在女性脖子上的枷鎖,在一點點的收縮中否認了女性的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不少國際女權主義者也在堅決反對將女性人格禁錮在這一小片生理構造上,但畢竟是本源的問題,也會存在治標不治本的後遺症。

哪些人在感情中有處女情結?

對於這種後遺症,大家怎麼看——

@單身漢紙

能不在乎的就不是男人了,只能說在綜合考慮在女孩確實不錯,感情也確實好的情況下,有一部分人選擇接受。

我堅持這是個人擇偶問題,即使不願意選擇也沒什麼,但實在犯不著用這個話題去歧視和抨擊,完全沒有必要的。在現階段,這是沒有辦法達到所謂的男女平等的,也是需要慢慢別改變的。

@農村戶口

誰都想另一半很完美,我也不例外。大家都說我是老司機,說我經驗多,在這方面可能更願意選擇非處,恰恰相反,正因為經歷多了現在在選擇長期伴侶上還是堅持選擇“處”。

@叮噹貓

有“處女情結”的一般是處男吧。對感情的要求無非是生理和心理上完全和自己狀態吻合,當女生無論是在哪一方面處與自己不對等,尤其是生理上,“處女情結”表現的淋漓盡致。

無可厚非這是他們對自己情感要求,對於那些“處女情結”我們不能用一己之見去否定,這種處女情結也並非完全糾結女性的完整度,也不能排除其中對女生上段感情付出的過分在乎。

哪些人在感情中有處女情結?

對於失去第一次的女性而言,實在是不公平。

就像陳奕迅《十年》中歌詞描述一樣——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

女生也想將自己第一次交付於未來的那個人,但怎會料到這不是最後的那個?

在知乎上看到網友這樣的分享——

“有一天晚上,女友問我,你在意我是不是處女嗎?

我認真思索了一下說,在意,我不喜歡別人像我一樣的佔有你,哪怕只是曾經。

但我之前並不認識你啊,女友很無辜地說,要是我很早就認識你,肯定會把我的第一次留給你。

所以我明白,我的未來已經不能沒有你!”

哪些人在感情中有處女情結?

在宣講男女平等的社會,“處女情結”並不是能拿出來標榜自己情感忠誠度。

對於“處”的崇拜無疑是對“非處”的不尊重。

除去傳統影響,另一原因男性對社會壓力的焦慮。在本就男多女少的現實中,在女性擇偶條件的要求不斷提高下,男性在很難達到這種要求難免會在其他地方尋求來維持平衡的女性弱點,處女情結由此產生。

他們把此當成反擊女性的致命要害,這樣似乎才能讓自己在這段感情中處於有利地位。

但無論什麼情況下,

當提出女性必須是“處”的要求時,那你是“處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