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說,山上有蔥下有銀,上有硃砂下有金,是真的嗎?

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銅錫。”這種說法出現自《酉陽雜俎》一書,是古代尋找金礦的一種重要依據。

古書說,山上有蔥下有銀,上有硃砂下有金,是真的嗎?


▲配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勘探礦藏的儲量、種類的方法也越來越豐富。通過各種高科技的掃描儀器,可以輕而易舉知道礦山內的具體情況。

而古人把金銀之類重金屬作為貨幣使用,他們是怎麼發現這些金礦? 最直接的就是表層金礦,就是一鐵鍬挖下去,剷出來的都是金子這種,當然這種說法肯定是誇張。

但是在封建時代有這麼一批人,他們被官府僱傭。主要的工作就是篩金子,從河道當中的沙子裡面篩選金子,這種是最直接的。當然這種情況是少之又少,而且是隻適合金子這種。

古書說,山上有蔥下有銀,上有硃砂下有金,是真的嗎?


那是古代銅、鐵、銀之類,使用量也是很多。這些金屬礦物的發現,這是根據古人對於自然的總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植物辨別法。

藉助的主要原理就是植物紮根於土壤,從土壤中吸取礦物元素。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金屬元素都可以被植物吸收,比如像金銀銅這種重金屬,就只可以被一部分植物吸收。其他植物種在礦山之上,是很難存活下來的。

自20世紀初以來,很多礦物學家通過植物的分佈,確實在我國發現了很多的礦藏。比如說20世紀30年代,有科學家通過詳盡分析一片地裡面玉米的化學成分,發現其內有微量的黃金。之後勘測該地後,可以發現其下有金礦存在。

古書說,山上有蔥下有銀,上有硃砂下有金,是真的嗎?


▲銅草

而在1951年我國著名的學者謝學錦和徐邦梁兩人,在安徽安慶採集土壤樣本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某處銅礦區域,發現一種植物特別的茂盛。對其進行分析的時候,發現其是“喜銅”植物,也就被起名“銅草”。

而這是我國第一次使用植物指示尋找礦藏,而這兩位學者也靠著這個發現,所寫論文也成為我國地球化學勘探的開山之作。而謝學錦也在後來成為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這就是植物探索礦物的現代應用。

而除了上文提到的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還有哪些植物,可以顯示下面礦藏的種類。

古書說,山上有蔥下有銀,上有硃砂下有金,是真的嗎?


▲蔥

蛇裟子 ——其下多有有銅、鉛、鋅礦。

野玫瑰 ——指蔚藍色野玫瑰,其下多有銅礦。

忍冬草——其下多有金、銀伴生礦藏。

矮生櫻桃和刺扁桃—— 其下很可能有石灰岩。

矮灌木林——其下很可能有石膏。

石松——一般是尋找鋁礦的好地方。

車前草——生長茂盛的地方有鋅礦。

錦葵——其下很有可能是鎳礦。

紫苜蓿——生長茂盛的地方多有鉬礦。

艾蒿——有可能是猛礦。

野苦麻——生長的地方常有鐵礦。

紫雲英——尋找鈾礦和釷礦的重要線索。

古書說,山上有蔥下有銀,上有硃砂下有金,是真的嗎?


▲紫雲英

所以說在古文所看到的這句話,其實是正確的。所以說頭條裡面的各位,趕緊上山去種蔥吧,那座山頭的蔥長的好,那就趕緊把那塊山買下來吧。一本萬利千秋萬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