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敦煌古藏文文獻實現「數位化」

中新社蘭州9月12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記者12日從西北民族大學社科院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獲悉,該所歷時五年推動流失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獻數字化,目前已完成英藏和法藏精選最有應用價值和學術意義的1000卷古藏文數字化,建成敦煌古藏文文獻數字資源庫系統。

這是中國首次創建可檢索的數字化敦煌古藏文文獻資源庫,也是首次將英法兩國所藏敦煌古藏文以“數字化”形式迴歸中國,為學界提供全面的原始資料,推動敦煌學、民族學和藏學研究。

20世紀初,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數萬件珍貴古代文獻文物流落海外。目前藏於英國國家圖書館和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敦煌藏文文獻,是流失海外最大宗、最重要的民族古文字文獻。在這批流失的珍貴文物中,包括5000件左右的藏文文獻,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敦煌古藏文文獻資源庫建設及其檢索研究》項目負責人、西北民族大學教授扎西當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介紹說,藏經洞出土的敦煌古藏文文獻資料,英國藏有1854卷,法國藏有3358卷,目前“數字化”的文獻約佔流失海外全部卷的20%。未來,還將協同各方力量逐步完善資源庫,最終將英、法所藏的全部文獻納入資料庫,使流失海外的古藏文文獻完整匯聚。

記者體驗“數字化”的文獻資源庫時看到,古藏文卷按照政治、法律、社會、宗教、科技、醫藥、文學、藝術、民俗等分類編目,文本有漢文標題、梵文標題、出土地點、出土時間、盜運者、館藏地址、館藏編號、作者、抄寫者等詳細資料。

記者在檢索欄目裡輸入“贊普”一詞,檢索出含有該詞的43卷古藏文,每一卷信息齊全。此外,每卷數字化古藏文後還附有藏經洞出土的原卷高清圖片,可對比古捲進行再次解讀。

據扎西當知介紹,最大的難點是,古藏文有很多字詞書寫不規範,識讀和錄入有困難,還有部分文獻斷片殘卷,首尾不全,沒有名稱,需反覆校對和查閱大量資料識讀。敦煌古藏文文本均為手抄本,是當時有關人員的私人筆記或抄經生的作品,生僻字、隨意簡化字、省略字隨處可見,加之相當數量的文本由古藏文草書書寫。

搜尋、挖掘、整理這批流失海外或瀕於滅絕的藏族歷史文化資料中,扎西當知和團隊不斷創新,首次在國內創建可檢索的數字化敦煌古藏文文獻資源庫,全面展示了敦煌古藏文文獻在研究吐蕃社會制度、經濟、文化、語言、文學藝術、佛教歷史、漢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學術價值。(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