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區:旅遊+扶貧,托起勝地夢小康夢


武陵源區:旅遊+扶貧,托起勝地夢小康夢

【核心提示】作為張家界旅遊的“核心”,武陵源區在有條不紊抓好核心景區同時,積極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尤其把鄉村旅遊建設當作重中之重。一手抓旅遊,一手抓扶貧,以旅遊反哺農村,這種“造血式”的扶貧模式讓扶貧成果可持續,易鞏固,不反彈,讓武陵源在2016年底在全省實現率先整區脫貧。

武陵源區,是張家界旅遊“三星拱月”的皎潔明月。近年來,該區充分發揮旅遊業帶動作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動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實現了農業向旅遊業轉型、農村向鄉村旅遊目的地發展、農民向旅遊從業者轉變、農產品向旅遊商品提質的華麗蛻變。

2016年,武陵源區依託旅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服務人數2萬多人。在城區、景區從事交通、餐飲等旅遊服務的從業人員中來自本土村(居)民的佔28.8%。2016年底,為貧困戶兌現產業分紅325.71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000元。2017年2月18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宣佈:武陵源區2016年認定脫貧對象達到“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順利摘帽,實現整區脫貧。

在旅遊扶貧的推進中,武陵源區先後出臺《關於整區推進旅遊扶貧建設美麗鄉村的決定》《關於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的指導意見》《武陵源區發展鄉村特色民宿(客棧)建設管理實施辦法》等重要文件,組織編制武陵源區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武陵源區鄉村旅遊民宿佈局專項規劃,為全區鄉村旅遊發展指明方向。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鼓勵支持投資商、居民結合農村建房和危房改造開發民宿,五號山谷、梓山漫居、回家的孩子、鏡立方等一大批特色民宿享譽海內外。 依託旅遊資源優勢,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設,全區已基本實現了以“天子山辣椒、中湖魚泉貢米、協合菜葛、索溪峪西蘭卡普”為主的生態旅遊農業產業體系。這些產業,不僅僅為當地農民家在門口就業提供了機會,還通過合作形式,讓農民變成了股東,為長期增收和鞏固脫貧成果夯實了基礎。

此外,武陵源區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著力點,深入開展城鄉互助共建,共投入資金近5億元,村(居)均投入達1500餘萬元,加強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

2018年上半年,武陵源區打造了特色民宿客棧310家,床位1408張。鄉村旅遊接待規模108萬人次,同比增長13.68%,鄉村旅遊總收入3250萬元,同比增長14.0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674元。

隨著旅遊+扶貧、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旅遊新業態、新項目相繼在武陵源落地,在帶給該區經濟發展新活力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深度參與和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