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魔亂舞、欺詐橫行,科技泡沫正越吹越大

18年前,美國互聯網泡沫吹到了極限,股市跌掉80%,5萬億美元市值蒸發,近半科技公司破產,大量程序員失業轉行

如今,我們好像也吹起了這麼一個泡沫

群魔亂舞、欺詐橫行,科技泡沫正越吹越大

甚至還要更大

科技企業在任何國家都是香餑餑。在美國,最高估值的科技公司普遍擁有很好現金流,他們賺錢能力很強,比如谷歌年營收超過7000億元,蘋果手中的現金更是可以買下5個京東。它們並不依賴融資過活,即便再次一次熊市,它們也會活得很好

中國則不一樣,多數科技公司的估值並不是來自於真實的收入和技術能力,而是算算這個市場可能的規模有多大,再算算這家公司的排名,然後估值便出來了。很多公司,僅僅有個技術概念,便能融到資,靠著融資過活。一旦開始獲得收入甚至盈利,市場估值便會指數般放大。於是很多創業企業通過補貼“購買”收入

這像極了互聯網泡沫中的美國

虛假繁榮的“獨角獸”

科技/部去年有份報告,截止2017年,我國有164家獨角獸企業,佔全球39%,基本與美國持平。短短三四年,我們創造出了跟美國一樣多的獨角獸,誕生4萬億新“財富”

群魔亂舞、欺詐橫行,科技泡沫正越吹越大

地方zheng府更視“獨角獸”為金蛋。超過17個地方發佈培育獨角獸新政,很多城市成立獨角獸企業俱樂部、商學院,豪言未來五年,培育5個、10個、100個甚至500個獨角獸。

越來越多新“獨角獸”正在趕來的路上:2018年,每三天便誕生一家獨角獸企業。小紅書融資3億,總估值30億美元;AI明星商湯科技C+融資,總估值45億美元;永安行融資20億總估值14.68億美元...

很多獨角獸一旦上市立馬現出原形:“眾安在線”、“易鑫集團”、“閱文集團”、“雷蛇”和剛剛上市的“平安好醫生”,股價均現較大跌幅。以眾安在線為例,國慶前夕H股上市,發行價59.7港元,到10月9日觸及98港元,截止6月1日,已跌至52.1港元,跌破發行價

群魔亂舞、欺詐橫行,科技泡沫正越吹越大

反映真實製造水平的“隱形冠軍”數據則顯示,全球2700多家隱形冠軍中,我國僅有68家,遠遠低於美國、德國。

爆雷的P2P

過去的6月和7月,註定是P2P永不磨滅的黑歷史,短短四十幾天,全國共108家P2P平臺爆雷,它們或是跑路、或是延遲兌付,涉及資金高達7萬億元。中間不乏廣為人知的“錢滿倉””唐小僧”“聯璧金融”"花木金融"“花果金融”“小諸葛金服”。P2P已經不是創新,而是比熊市還熊的巨型韭菜農場。

群魔亂舞、欺詐橫行,科技泡沫正越吹越大

在叉叉小編看來,P2P在我國純粹是偽需求。高收益與低風險永遠不可兼得,平臺上到處是年收益超過10%的“優質項目”。既然是優質項目,又怎會從銀行、家人、朋友那兒借不到錢呢?除非窮途末路才會選擇超高利息的P2P,這又怎會是“優質項目”呢?

說白了,多數P2P從一開始便是騙局

概念公司遍地跑

每個城市都有雄心勃勃的各類科技園,每家都謀求孵化幾百上千家億萬公司。有的園區一年便註冊超過5000家公司,當然很多創業者花的父母的錢。

彷彿只要成立一家公司並獲得融資,概念產品便能帶來滾滾收入。比如中國沒有一家擁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品牌,然而市場卻相信,未來幾年會誕生幾十個,蔚來、小鵬、智車優行、威馬、、車和家...每個都紅的發紫,估值高不可攀。在無人機市場,中國無人機公司超過2000家。

群魔亂舞、欺詐橫行,科技泡沫正越吹越大

虛假繁榮的獨角獸、遍地跑的概念公司、“替代”貨幣的比特幣、爆雷的P2P,吹噓造假的“紅芯”瀏覽器,更多披著科技外衣的新玩法還將不斷上演

群魔亂舞、欺詐橫行,科技泡沫正越吹越大

這是披著科技外衣的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