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哪個恆星比太陽系還大呢?

鬼王151568084


如果比太陽系大的恆星是沒有的,不過相對於比太陽還大的比比皆是。



太陽系是由恆星,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一個體系,整個太陽系的質量大約百分之99.86的質量都集中在太陽之上。關於太陽系有多大,它的邊緣在哪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科學家通過太陽風的影響範圍和太陽的引力研究認為太陽系其直徑可能最少長達2光年,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直徑有18.92萬億公里。現在還沒有發現哪個恆星比太陽系還要大的。


目前已知發現體積最大的恆星就是盾牌座UY了,這是一顆晚期的紅超巨星,內部已經進行到氦聚變階段,其外部膨脹的超級巨大,直徑有23.7億公里,體積能容納45億個太陽。如果把它與太陽系對比,他的直徑已經超過木星,大約是八個天文單位,快要到土星的軌道了(9.6個天文單位)光速圍繞一圈也需要9個多小時。這也是目前科學家發現最大的恆星。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就體積而言,沒有一個恆星能比整個太陽系更大。雖然恆星的體型都不小,但相對於整個恆星系統而言不算大。目前發現尺寸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UY,它的半徑約為12億千米,相當於8天文單位,或者說是太陽半徑的1708倍。這是一顆已經離開主序星階段的大質量恆星,經過劇烈膨脹,形成了紅特超巨星,不久後將會爆發成超新星。雖然盾牌座UY的尺寸驚人,體積高達太陽的50億倍,但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的中心,它的光球層也只能延伸到木星之外,但不到土星的軌道。而太陽系的範圍遠不止於此,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是海王星,它的軌道半徑為30天文單位,而這之外還有延伸到50天文單位的柯伊伯帶。但柯伊伯帶遠非太陽系的邊界,太陽的引力還能束縛住遠在1光年(6.3萬天文單位)之外的奧爾特雲天體。因此,太陽系的範圍遠遠大於恆星的尺寸。

此外,如果是在質量方面,比整個太陽系都大的恆星有不少。雖然太陽系的範圍很廣,但幾乎所有的質量都集中於太陽。目前發現質量最大的恆星是R136a1,質量約為太陽的315倍。儘管如此,太陽的質量在銀河系中不算小,在銀河系的上千億顆恆星中,可能多達95%的恆星的質量沒有太陽大。

在宇宙中,尺寸和質量最大的天體是TON 618,這是一個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達到驚人的660億倍太陽質量,史瓦西半徑達到了1300天文單位。如果把這個黑洞放在太陽系的中心,雖然它的事件視界遠超過柯伊伯帶,但還遠未達到太陽系的邊緣。


火星一號


比太陽系大的恆星是沒有的,要知道目前認為的太陽系最外層——奧爾特雲,它離太陽最遠處距離有1光年之長,而太陽的直徑才70萬公里,只佔0.000007%。

但宇宙中比比太陽大的恆星比比皆是(在體積和質量兩方面):

目前發現的體積最大恆星:盾牌座UY

它是位於盾牌座的一顆紅超巨星,它的直徑約為太陽的2000倍,體積約80億倍!

如果將它放到目前太陽的位置,它的最外層將超過木星的軌道!

光在最外層跑一圈要花上足足9個小時,而光在太陽上只要十幾秒,在地球上就更不用說了,一秒能繞7圈半。

雖然盾牌座UY體積很大,但它屬於虛胖,其質量只有太陽的32倍。

目前發現的質量最大恆星:R136a1恆星

它位在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中,質量約為太陽的256到265倍!

但它也在不斷減肥,每秒流失物質的質量為3.2*10的16次方噸(3.2億億噸),從它形成以來,已經掉的質量足足有50個太陽。

宇宙之奇,難以想象。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答:沒有,理論上也不存在。


恆星內部在發生核聚變反應,同時擁有巨大的質量,可以看作強力和萬有引力相平衡的產物。



但是萬有引力有個特點,就是永遠只會吸引,這將導致只要擁有足夠的質量,就能產生足夠大的引力。


對於恆星而言,理論上,當恆星本身的質量大於一定數值時,恆星本身的萬有引力作用將會超過強力,此時原子將被“壓碎”,原子核也不復存在,從而形成更加極端的天體,比如黑洞。



太陽系的範圍,一般認為到奧爾特星雲,直徑大約1光年,約9萬億公里。


恆星形成與演化理論認為,一顆恆星的理論上限約150倍太陽質量,這個質量下的恆星體積是遠遠達不到1光年的;而天文學上已經發現了很多遠遠超過該極限的恆星,所以該理論也還待完善。

比如:

(1)恆星大犬座VY,直徑達到了太陽的1400倍,大約20億公里,已經超過了木星的軌道直徑;

(2)盾牌座UY,直徑估計有太陽2000倍,這是目前發現直徑最大的恆星;

(3)恆星R136a1,質量達到了太陽的265倍,這也是目前發現質量最大的恆星;



質量更大的天體,就只能形成黑洞了,黑洞的質量理論上是無限的。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人類發現的體積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UY,放在太陽系也只能達到土星軌道,直徑能達到約1420個太陽--約7億8千萬公里,但仍距離太陽系邊緣有很遙遠的距離。


宇宙的廣闊使我們覺得太陽系十分渺小,但即便是這樣渺小,對單一星體而言也還是十分巨大的。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2號曾多次被報道飛出了太陽系,但都是媒體的錯誤解讀,不是越過了太陽系最遠的行星就是超過了太陽系的界限,在八大行星外有冥王星等矮行星,它們發源於由碎石構成的柯伊伯帶,柯伊伯帶之外又有奧特星雲,奧特星雲實際上範圍有多大現在無法確認。

宇宙中存在很多巨無霸天體,比盾牌座UY恆星小但比太陽大的恆星,在銀河系就有10%或者以上,幾乎每一顆都和太陽類似,周圍有大量物質團塊圍繞恆星運行。它們的範圍有的會比太陽系大得多。但對於距離恆星太遙遠的物質團塊或者星際塵埃,因為恆星引力作用較小,可以長時間存在。


儘管盾牌座UY體積那麼龐大,其質量卻僅有32個太陽大小,恆星的質量一旦超過150被太陽,容易因為引力與核聚變向外噴發形成的推力不平衡,使恆星崩塌形成黑洞。


來看世界呀


先科普一下,太陽只是一顆很普通的黃矮星,太陽系也是很普通的,而太陽系的直徑有2光年,太陽系的邊界是奧爾特雲(目前所知)。而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4光年的距離。而宇宙中其實存在更多的是雙星或者三星系統,它們之間的距離更近。

另外,恆星的直徑越大,其實壽命越短。恆星並不是一直恆定不變的,當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壓和自身引力平衡時才能穩定。太陽算是比較小的恆星,主序期(即穩定期)有100億年,現在它是中年。而如果恆星質量增大,雖然可供核聚變的材料更多,但是引力增長得也快,恆星的壽命越來越短,會在很短時間內崩潰。而像太陽系那麼大的恆星?還沒長到那麼大就崩潰了。

另外目前所知的最大的恆星,比如說大犬座vy,盾牌座uy,雖然很大,但是直徑也遠遠不及一個光年。還有,嚴格來說,這些大個子做了弊,我說過,直徑越大壽命越短,而恆星的主序期過後,引力佔了上風,內殼壓縮,而外殼卻因為反作用而膨脹,這就是紅巨星階段。它很大但是虛胖只是塵埃罷了,而已知最大的恆星,其實都是紅巨星,等外殼散了,發現它不過如此。

所以明白了嗎,比太陽系還大的恆星?不存在的!




Sounds_of_silence


就光說體積而言,沒有任何恆星能比太陽系大,但是質量那就不一樣了,現在最大但已經換成了盾牌座UY,可以說它的質量比太陽系還要大好幾千萬倍,但是宇宙中的恆星沒有最大,只有更大。所以就光說體積而言,是沒有任何恆星比太陽系還大的,但是要是按質量說的話,那麼盾牌座UY以及其他恆星都比太陽系大。


文史大世界


我們的太陽系是一個擁有八大行星及眾多衛星、矮行星、小行星等組成的大家庭,太陽系直徑至少有160多個天文單位之廣,但這其中,太陽則佔據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

所以,要說比太陽系還大的恆星,若是比質量,那比太陽系大的恆星比比皆是,但要從體量上超越太陽系,至少現在是找不到這樣的備選恆星。 比如,就目前所知的體積最大的盾牌座UY,是一顆紅特超巨星,它能足以容納約45億個太陽,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32倍,其龐大的體量可以延伸至接近土星軌道。所以,儘管其質量比太陽系大了幾十倍,但體積仍不足以超越太陽系。



但若論質量,太陽只是一顆普通的黃矮星,宇宙中比太陽系質量大的恆星大有"人"在,以當前探測水平,也至少找到有3顆恆星的質量甚至超過150倍的太陽質量。其中,位在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中的R136a1就是一顆藍特超巨星,是目前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估計是265個太陽質量。這顆恆星也列名在最亮恆星列表中,亮度是太陽的870萬倍。總之,宇宙的神奇正等待人類去進一步探索與瞭解


北國小野草


就目前觀測到的來說,沒有。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UY,這顆恆星是至今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直徑達2,375,828,000公里。其規模是如此之大,如果將盾牌座UY放在太陽系的中心,它的直徑將超過木星軌道(5.204267天文單位,778,547,200公里),並且接近土星軌道(9.5820172天文單位,1,433,449,370公里)。光環繞這顆恆星的赤道一週需時9小時以上,而光環繞太陽赤道一週僅需時14.5秒。這顆恆星能容納約45億個太陽,即約2億億個地球.


煙雨流雲


比太陽系更大的恆星目前還沒有發現,但比太陽大的恆星很多,比如R136a1恆星。

R136a1是一顆藍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這顆恆星的質量是由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學家測量的,估計是265太陽質量 。這顆恆星也列名在最亮恆星列表中,亮度是太陽的870萬倍。它位在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中,是靠近劍魚座30複合體的R136超星團中的成員。


中文名

R136a1

外文名

R136a1

別稱

RMC136a1、 MH 498等

分類

沃爾夫—拉葉星

發現者

維格爾特和貝爾

發現時間

1985年

質量

256-265倍太陽

平均密度

14kg/m3

直徑

太陽直徑28.8-35.4倍

表面溫度

53000-56000K

逃逸速度

約1280km/s

視星等

12.23等

絕對星等

-12.8~-12.9

自轉週期

根據大小有約175-215小時不同的值

赤經

5h 38m 42.43s

赤緯

-69°06' 02.2"

距地距離

162 984.151光年(49970秒差距)

位置

大麥哲倫蜘蛛星雲

光譜

WN5h

光度

740-870萬倍太陽

絕對熱星等

8.08

視覺亮度

59200-91200倍太陽

年齡

約170萬年

色指數B-V

0.44

星座

劍魚座

觀測資料

曆元J2000.0

演化階段

沃爾夫-拉葉星

發現

1960年,一組在比勒陀利亞天文臺工作的天文學家對大麥哲倫星雲的亮度和明亮的恆星光譜進行測量。其中目錄編號是136的蜘蛛星雲中有一個明亮的物體。隨後的觀察表明,這個物體——R136位於一個高亮區的中心,這是一個直接觀測到的巨大的恆星形成中心。

1979年,歐洲南方天文臺的3.6米望遠鏡把R136劃分成三部分:R136a,R136b,和R136c。R136a的確切性質尚不清楚,正在進行激烈的討論。估計中央區域的亮度將需要多達100個O級星聚集在半秒差距的空間裡面,更可能的解釋是有一顆300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

維格爾特和貝爾在1985年提供r136a星團的第一證明。利用散斑干涉技術,R136a被證明是在1角秒內由8顆星組成的星群,而R136a1是最明亮的。

對R136a的性質最終確認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之後。它的行星照相機把R136a至少分成12部分,並且顯示R136裡包含200多個高光度星。更先進的WFPC2在半秒差距空間的R136a中發現超過3000顆恆星並且對4.7秒差距半徑內46個巨大的發光恆星進行研究。

在2010年,R136a1被公認為最大和最明亮的星。以前的估計把亮度低至1500000太陽光度。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幾個重量級人物在他們的月度報告中公佈了這一重大發現。保羅教授幽默的說道:“這簡直是個怪物,可能有很多恆星比它明亮,但是質量卻遠遠不及它。”保羅教授同時說道,雖然這顆恆星如此巨大,但它卻可能只有300萬年的壽命,因為它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快。



在星雲中的R136a1特超巨星

發現這顆恆星的新聞是在2010年7月發佈的,由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物理學教授保羅·克勞瑟(Paul Crowther)領導的一個小組,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甚大望遠鏡(VLT),和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的資料,研究NGC 3603和R136a這兩個星團。R136a曾經被認為是擁有質量高達1,000—3,000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天體。R136a的本質被全像的斑點干涉測量解析和發現是一個高密度的星團。這個小組發現其中有些恆星的表面溫度高達40,000K,超過太陽的7倍,並且亮度是太陽的數百萬倍。至少有3顆恆星的質量大約是150倍的太陽質量。

可見度

在夜空中,R136出現在大麥哲倫星雲中的蜘蛛星雲的第十級核心。在1979年需要一個3.6米望遠鏡才能探測到R136的其中一部分——R136a。在R136a中檢測R136a1需要太空望遠鏡或複雜的技術,如自適應光學散斑干涉。

約南緯20度以南,大麥哲倫星雲在拱極位置,這意味著它可以(至少部分地)每一夜都能看到,如果天氣允許的話。在北半球,它在北緯20度左右南部可見。這不包括北美洲(除墨西哥南部),歐洲,北非和亞洲北部。

認識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天文學家保羅·克勞瑟及其帶領的研究小組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數據重新計算後發現,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內代號為R136a1的恆星“質量"創下紀錄。

英國《每日電訊報》打比方說,如果把R136a1放進太陽系,它相對太陽的亮度就相當於太陽相對月球。

先前已知的質量最大的恆星包括:手槍星,質量相當於80個到150個太陽;船底星座伊塔星(海山二),質量大約相當於120個太陽。它們和R136a1相比,都相形見絀。按照埃丁頓極限,星體質量越大,能發出越多的光,而過度的輻射壓力,也將使星體不穩定。質量超過太陽50倍的星體,不可能穩定。人們普遍認為,150倍太陽質量是埃丁頓極限可達上限。克勞瑟認為,R136a1逼近極限,“這一新紀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打破”。不過R136a1現在受到強烈宇宙風暴的侵蝕,其質量正逐步減少。

是否為雙星

雖然雙星系統中質量很大的恆星是很常見的,但R136a1似乎是一個單星,沒有大量的證據顯示有第二顆星。

錢德拉天文臺使用X射線檢測R136。r136a和r136c都能夠清楚地檢測到,但r136a的謎團無法解決。另一項研究中分離了R136a1和R136a2為一對,而R136a3被確定為是單星。R136a1和R136a2散發的光芒中的軟X射線比例比較高,這並不表明他們是一對雙星。

快速多普勒徑向速度的變化可以檢測一對在一個封閉的軌道相同質量的恆星,但這不能實現在R136a1的光譜。一個高軌道傾角,一個更遙遠的雙星,或有一個機會讓遙遠的星星圍繞它進行公轉不能完全排除,但被認為是不可能的。質量相差懸殊的雙星是可能的,但不會影響R136a1。


和主序星的比較

R136a1是一個高亮度的光譜為WN5h的恆星,在赫羅圖的極端左上角位置。沃爾夫-拉葉星是因強烈的發射線和O型星所區分。這包括離子氮,氦,碳,氧和少數的硅,但氫線通常弱或不存在。一是WN5星電離氦發射強度大大強於中性氦線的分類基礎,並與N3,N4和N5具有大致相等的發射強度。在光譜類型中的“氫”表示顯著的氫發射光譜,正因這個,天文學家才計算出氫在R136a1表面佔據了40%的質量。

光譜為WN5h的恆星是仍在燃燒氫核的巨大發光恆星。發射光譜中產生一個強大的密集的恆星風,高強度的氦、氮水平來自混合對流的碳氮氧循環的產物表面。

R136a1是最巨大的恆星,可能是眾所周知的船底座伊塔星(海山二)、手槍星或牡丹星一倍以上。

現有質量為太陽的265倍是從從近紅外(K波段)使用相結合的非LTE的譜線覆蓋“CMFGEN”和“TLUSTY”標準大氣層模型發現的。推導模型的恆星是wn6h雙星NGC3603-A1。在一個視線對或意外的雙星的最壞的情況下,恆星的質量各會是太陽的150倍。R136a1最初是質量為320倍太陽的快速旋轉的恆星,已經燃燒了170萬年。

最低256倍太陽的質量是使用“PoWR”分析發現的,光和紫外光譜和質光關係的大氣模型,用來假設它是一個單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