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借貸無度?是追求生活品質還是消費畸形?

近日,一份關於90後消費調查的報告顯示,90後已經替代80後成為信貸消費的主力軍,信貸消費的用戶群體已然佔到

49.31%。而90後信貸消費的方式,除了信用卡、花唄等,還有各種網絡貸款平臺。

這些年關於90後的討論中,消費行為及由此產生的消費觀念無疑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惹眼的話題。

此前有媒體曾過分渲染了“90後不買房”、“90後揮金如土”等極端消費行為。但90後普遍存在著天然的超前消費觀念,更偏重於個性化消費,確是大家普遍的共識。

而90後的這種超前消費觀念的形成,很大一方面原因是時代發展變化的結果。

90後這一代人,恰好趕上消費主義和互聯網興起,他們是中國最先體會到消費文化魅力的一代人,也是最早感受到互聯網給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一代人,這也讓他們很難在商品市場中保持“淡定”。

在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下,通過消費符號建立身份認同的思維正在俘獲年輕人,刺激他們為了確定所謂的認同和生活品質而消費,甚至鼓吹非理性的借貸消費。

看看這些年突然出現的網絡消費狂歡,雙11、雙12、京東618等等,還有那些刷爆網絡的消費價值觀,什麼“不給你買YSL的男孩,不配說愛你”、“聰明的女人,捨得為自己花錢”、“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為買買買變窮”......電商和網紅經濟的膨脹,企圖通過這樣的形式,灌輸非理性的消費觀念。

90後借貸無度?是追求生活品質還是消費畸形?

另一方面,比起上一代人,90後這一代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更為優越,很少再受限於物質的匱乏與生存的壓力。他們的消費需求自然沿著馬斯洛需求層次上升,更在意尊重和自我實現,願意為了喜歡而付出。

所以,當消費慾望遇到普遍鼓勵消費的社會環境,以及迎合這一代人心理弱點的價值灌輸,就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理性消費了。

但是,面對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工資上漲幅度跟不上飛速上漲的房價物價,這樣的消費慾望得不到滿足時,這一代人的選擇不再是委屈自己的消費需求,而是選擇超前消費。而且,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借貸的途徑和形式也更多樣

這幾年出現了很多網絡貸款平臺,針對年輕人的消費形式提供貸款服務,如消費貸款等。你可以貸款分期去買一個上萬塊的最新上市的電子產品,儘管你的工資只有5000。

而且,因為貸款額度低,從一千到幾萬,大部分不需要抵押,這更刺激了貸款的需求。

去年京東白條《致憋尿前行的年輕人》的廣告,一時間刷爆朋友圈,獲得年輕人廣泛的認同。廣告告訴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親都穿同一件衣服,不必在機場星巴克吃泡麵,鼓勵年輕人使用京東白條消費,過更好的生活。廣告傳達的信息,足以說明我們以上所提到的各種問題。

回過頭來再看輿論對於90後消費行為的認識,與其說是對於這種新消費觀念的批判,不如說是對非理性的超前消費的擔憂與恐慌。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消費升級的背後,極大可能包含著越來越多低收入人群的“超前消費”。數據顯示,40.99%的信貸消費用戶群月收入在2001至5000元。而與之相對的是,49.14%的人每月還款金額(不含房貸、車貸)佔實際到手收入三成以上。

90後借貸無度?是追求生活品質還是消費畸形?

更令人擔憂的是,90後的信貸消費用戶中,有5.44%的人資不抵債。當收入支撐不了債務時,很多人只能借新還舊,處於以貸養貸的狀態之中,而這個比例已經高達28.57%。

小藍提醒,凡事講究個度。理性借貸能夠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增加幸福感。但切忌借貸無度,否則會引火自焚。況且,透支你的信用,是一件非常糟糕和不理智的事情。

小藍優貸,快速辦理銀行貸款(www.xiaolanyoudai.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