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磨苗族人爲何不用牛角喝酒

平磨苗族人為何不用牛角喝酒

平磨,苗名叫“九牧”,是一個典型的苗族村寨。是施秉楊柳塘鎮民族風情保護得比較好的一個村寨。這裡至今還有一支比較棒的蘆笙隊伍。他們到過凱里比賽來,也到過北方的一些城市表演過。他們的蘆笙表演是中國漂城舉行活動的保留節目。這裡的苗族同胞舉辦的一些婚喪嫁娶一直尊崇原來的一些做法。比如喜事人們還得用牛角敬酒。作為客人我自然是列在進門之前必喝牛角酒之列。然而,那天我沒看到有牛角,而只是一隻小羊角。對於羊角作為敬酒之事一直讓我納悶了。我想我是漂城當地的土生土長的,我只見用牛角敬酒的,沒有見過用羊角的。我走過了黔東南許多苗族地方都是用的牛角而不是用羊角。看來我真是孤陋寡聞。為了這個事我拜訪了一個老人,老人才把真象告訴我。平磨這裡的苗族同胞原系漢族,後因為戰爭原因,躲進苗寨,與苗族通婚,變成了苗族。祖先可能是從北方來的,因為祖上從事的是遊牧業,因為戰爭到了南方的。清朝末期到平磨定居的。因與苗族通婚,只能尊崇苗族的習俗,但又不能忘本,於是只有用羊角來代替牛以示紀念,一是尊崇苗族習俗,二不能忘記老祖宗。這隻羊角是一隻綿羊角,綿羊南方是沒有的,一定是北方產的,產於何地我們也無從考證,但是我們喝酒用的這隻羊角飲酒的一頭用銀包裹的,內書“……三保香肉少半斤交與田錦成收”和“田錦瑞 田錦城 田維福”等字樣。平磨苗族是田姓,字輩子排列是“仁黃 太 宗 慶 興 應 錦 維 茂”,共十個字輩。現在他們又翻到了“錦”或“維”字輩子了。我們估且按20年一輩子來計算,平磨苗族的這隻羊角至少有220年到240年的歷史了。羊角原是一對的,不知什麼原因丟失了一隻,現僅此一隻。現這隻羊角只能為一戶人家保管,其他戶要用只能由這戶拿出來,並要求用好後,物歸保管人家。我不是收藏家,但作為一個家族奉為至寶的東西一定有它收藏價值。據老人介紹說,這是整個家族的象徵,任何人是沒有權處置的。我們原這隻羊角能讓此家族興旺發達,繁榮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