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可以長期服用益生菌、維生素D和鈣嗎,對健康是否有害?

樹媽碎碎念


1、如果寶寶健康狀態,沒有任何疾病健康的寶寶是沒有必要通過吃益生菌獲得益處,如果其實有腸道疾病,消化不良、經常性使用抗生素可以考慮使用或者預防過敏性疾病嘗試治療,可以考慮,但沒有必要長期吃。

2、鈣是否要補,主要看孩子是否從食物中獲得大楷足夠的鈣,如果一歲-2歲每日攝入的鈣在600毫克左右基本滿足孩子生長髮育需要,鈣缺乏可以食補,尤其吃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奶酪、雞蛋、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等。如果生長髮育過快,或者偏食和挑食可以補充。

3、維生素D確實在普通的食物中含量很少,所以生後半個月常規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IU,1歲以後補充600IU,如果寶寶沒有有日照時間,可以從皮膚轉化成有活性的維生素D,如果光照時間少,需要補充,維生素D除了是鈣的載體,同時也是一種免疫調節劑,提高細胞活性,減少成人時期的代謝性疾病和減少骨質疏鬆症有好處,所以維生素D很難從食物獲得,同時孩子戶外活動時間過少,可以長期補充。

4、微量元素化驗對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起參考作用,而不是決定性作用,更多是是看臨床是否有類似症狀,綜合考慮更科學。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您好,這個問題有崔玉濤育學園來為您回答,點擊上方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問題哦!~

益生菌:

大家一定要區別兩個概念,一個是“益生菌”,一個是“益生菌製劑”。

益生菌可以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但在益生菌製劑中,除了有益生菌,還會有防腐劑、添加劑、穩定劑等等。

如果寶寶腸胃出現問題,經過醫生診斷,需要服用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我們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具有針對性的補充適合寶寶的益生菌。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一定要選擇安全的,並且防腐劑、添加劑、穩定劑相對少,不會引起孩子過敏等問題的益生菌製劑作為益生菌的來源。

如果是健康的寶寶,則不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

鈣: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每天能夠正常吃奶,而且輔食或正餐也吃得很好,這些食物中的鈣含量就足以滿足孩子生長髮育所需,不需要再額外補鈣。

家長最好不要擅自給寶寶補鈣,鈣過量反而會營養寶寶的身體健康。

維生素D:

  • 維生素D則需要在寶寶出生後15天起就要開始補充,而且是每天都要補充,時斷時續很可能會影響維生素D的攝入,以及身體對鈣的吸收。

  • 只要給寶寶補充的維生素D符合標準,不欠缺不過量,是可以長期服用的,對身體無害。

  •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每天需攝入400國際單位;1歲以上的寶寶,每天攝入600國際單位。

注意:這是攝入量。如果寶寶吃的食物或配方粉裡含有維生素D,額外補充量就要相應減少。

這個問題就說到這,歡迎點擊下方,崔玉濤育學園“查看官方網站”,瞭解更多育兒乾貨知識哦!~


崔玉濤育學園


先說益生菌,後面維生素D和鈣一起說話。

益生菌可以吃嗎?可以。

可以長期吃嗎?不可以

給孩子吃適量的益生菌可以平衡身體內的菌群,是緩解寶寶便秘或者腹瀉最安全的方法,還可以提高寶寶的自身免疫力。但注意,益生菌最好使用週期不要超過7天,如果想以益生菌為輔食刺激飯量天天吃,這是不可取的,長期服用益生菌會造成依賴。

對於寶寶飯量小這一點,可以讓寶寶多運動,家長每日捻脊,做一些可口的飯菜,一歲五個月的寶寶嘗試做各種蔬菜肉丸,或者小餃子小包子,這個年齡的寶寶對這些食物比較感興趣。

再說維生素D和鈣

維生素D可以吃,鈣不要吃。

有數據顯示中國孩子缺鈣90%是因為缺少維生素D,維生素D是什麼?是促進鈣吸收的微量元素,也就是說-----你補再多的鈣,缺少維生素D,也是不吸收的。

人體的維生素D怎麼來的?是需要皮膚裸露在太陽下1小時以上才開始合成的,因為天氣的無法每天都陽光明媚的、因為比較宅等等原因,缺少維生素D的人很多。所以,為了防止缺鈣,補維生素D還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婦產醫院,在寶寶出生時維生素D是帶藥出院項,也就是新生兒標配默認都是在15天以後開始服用維生素D,每天一滴,吃到一歲。


關於補鈣不建議補的原因是一部分是上述維生素D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崔玉濤說我們無法判斷一個孩子是不是缺鈣,人體99%的鈣分佈於骨骼,我們靠驗血根本無法反應骨骼鈣的狀況,而如果查骨密度也是無法判別的,因為孩子正在旺盛成長,骨密度低也是正常。

其實孩子微量元素正常,體重和身高跟遺傳有一定關係,不要和別人對比體重身高,只要和自己對比成長曲線正常就可放心啦


小七老師育兒筆記


在回答問題以後我們先來看一下益生菌,維生素D以及鈣的功效與副作用。

益生菌



功效:

①提高機體低抗力,預防疾病。 ②促進營養吸收,增強體質。 ③保持健康的胃腸道功能。 ④有助身體營養均衡。 ⑤可以減少過敏反應。

有寶寶的家庭一定要常備益生菌,對寶寶便秘拉肚子都有很大功效。

副作用:

益生菌一般對寶寶沒有副作用但是不建議長期服用。但是長期服用的話,不利於寶寶健康。

主要原因是,①寶寶自己身體裡有益生菌,對於發育中的寶寶沒必要長期補充益生菌②新生兒胃容量小,服用益生菌佔據胃容量,影響吃奶③益生菌是適合鹼性環境的活菌,通過酸性的胃液,來到腸道中駐紮。這個過程中,大部分活菌受到損害,服用益生菌,屬於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做法。④影響腸道的“生態平衡”,寶寶的腸胃,能夠自行優勝劣汰,選擇最優菌落,這樣的結果也最妥當

維生素D



功效:

①促進鈣物質的吸收,幫助骨骼的發育,使骨骼更強壯②可以讓我們血液和組織的正常運行。③可以保護嬰兒的健康。嬰幼兒的身體較為虛弱,抵抗力低,可以通過多曬陽光補充維生素D可以預防或是緩解許多的病情。④還可以防治癌症。維生素D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癌細胞的惡化。幫助我們預防癌症的變異。

副作用:

長期服用維生素D及添加維生素D的產品不僅不宜人體吸收,而且還極易導致維生素D在體內的蓄積,引起維生素D中毒。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D中毒極易引起心血管系統異常,造成心臟及大動脈鈣化而導致人體死亡。

所以,一定要在醫囑下適量補充。



功效:

一個人的身高,除了遺傳因素外,還必須有健全的內分泌系統以及維生素D和鈣等的協同作用,才能保障骨骼的充分生長。嬰兒和青春期兒童骨骼生長最快,鈣儲存量最多,保證鈣攝入量是必要的。

人有兩個生長高峰期可以適當補鈣:1歲以前(兒童缺鈣將導致發育遲緩,發育不良。諸如出牙晚、學步晚、雞胸)和12-14歲(身材矮小、生長痛)。

副作用:

①過量補鈣、重複補鈣、大量服用維生素D等做法並不科學,不但影響兒童胃口,還容易出現厭食、便秘及脹氣,甚至可能患上結石。②高鈣攝入還會影響鐵、鋅、鎂等元素的吸收,對於貧血以及缺鋅的孩子影響就更大。③過度的補鈣,還會使孩子的骨頭過早癒合,導致孩子身高不高。

所以說,不管是益生菌,維生素D還是鈣,都要適量,不要過度!!視孩子需求,沒必要長期補充!!

建議題主,暫停補充的益生菌維生素D鈣片,在孩子的飲食上多下功夫,食補為主。


叮麻育兒


作為一名寶媽,我家寶寶都有服用過以上藥品。益生菌一般都是幫助寶寶調理腸道的,當寶寶消化不好時,可以適量服用,幫助寶寶調理腸胃環境,但不適宜長期服用。

此外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也要適量,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但是純的維生素D提取成本很高,我們一般補充的都是魚肝油或者維生素AD,在補充D的同時還會補充A,維生素A補充過量還有副作用。

所以綜上,作為藥品,都是根據寶寶成長情況適量補充,要促進寶寶消化功能,可以給寶寶經常做腹部按摩,做被動操,給寶寶多游泳。補鈣的話多吃補鈣的食物,關鍵是多曬太陽,曬太陽就是吸收維D,來促進鈣吸收。

希望本人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大神們指正和補充。


潔160886860


益生菌、維生素D、鈣,這三個裡面只有維生素D是可以長期服用的。一歲5個月男寶體重18.2-27.8斤,身高76.3-88.5CM,女寶體重17-26.2斤,身高74.8-87.1。你家寶寶的身高體重都是正常的。

鈣是不可以亂補的,枕禿和缺鈣無關。寶寶在一個時期頭髮會同時掉,一個時期,頭髮會同時長出來。我家寶寶也枕禿,枕禿部分後來就開始慢慢長頭髮了。前囟門閉合延遲、肌腱鬆弛、骨關節畸形,肋骨有串珠等,這些才是缺鈣,才需要補鈣。但其實真正補的也不是鈣,是維生素D。

維生素D寶寶出生沒幾天就可以補充,如果寶寶戶外活動大於一個小時,一週吃三次魚類,維生素D也可以不吃了。

益生菌可偶爾用但不可長期。益生菌並不能改變體質,就是治癒腹瀉的。孕嬰店一看到寶寶瘦,頭髮少,頭髮黃,就讓買益生菌。

微量元素檢測,衛計委已經叫停4年了。

我也經常感覺我寶寶身高長的慢,當媽的大概很多都這樣。容易和別人家寶寶,比完不如人家,自己就神傷。總是擔心孩子這,孩子那。

寶寶健康活潑就行,如果真的對寶寶發育有擔心,應該去醫院,而不是聽孕嬰店的,畢竟他們的目的是賣東西給你。


琛琛媽咪


寶寶1歲5個月,身高80cm屬標準,體重稍微有些偏低!

問題分析

營養補充劑:補充宗旨是寶寶缺乏並且無法保證食源時可適當補充。不管什麼東西補多了對身體肯定都是負擔!

  • 益生菌

我們身體裡的益生菌都是從外界攝入的。腸道益生菌的首次來源是媽媽的乳頭和乳汁。所以益生菌長期食用,談不上什麼依賴問題。只是建議寶寶腸道舒暢的情況下,就不需要額外補充了,補多了容易拉稀便。

那家長提到寶寶不好好吃飯,母嬰店推薦益生菌。需不需要要考慮寶寶是腸道消化問題不好好進食還是別的原因呢?如果是消化問題可適當使用,有輔助消化的功效。那如果是別的原因如餵養方式方面的,那補了也不會見效。

  • VD

寶寶出生後15天就要補充,母乳寶寶,每天一粒;奶粉寶寶,根據奶粉中VD含量,一般2天一粒。補充到2-3歲。

VD因為食源較少,所以建議通過補充劑。等寶寶大一些,戶外活動多了(接觸陽光紫外線),食物種類豐富了,就可以不在補充。


如果寶寶每天能攝取500ml以上的奶,是完全不會缺鈣的!!!

那家長提到的寶寶頭髮稀疏、枕禿:首先頭髮的顏色和量是由遺傳決定的,所以先看看家裡的粑粑麻麻爺爺奶奶的髮質;枕禿,一般是寶寶睡覺時熱,頭出汗,寶寶摩擦造成的,和缺鈣無關。

寶寶是否缺鈣要結合多方面症狀去考慮而非一個,如是否有夜驚、走路走著走著腿打完、牙齒到現在還長得不好、晚上入睡後幾個小時頭還冒汗即盜汗等、肋骨外翻等。

  • 微量元素檢測

這個檢測因為準確性不高,所以國家在2013年就禁止醫院推薦了。

判斷寶寶是否缺乏某種營養素,必須檢測數據結合日常表現,來判斷。而非單純的看紙上的數據給寶寶亂補一通。


綜合建議

綜合上面的問題:頭髮稀疏且枕禿,飯量也少,80釐米體重20斤

我覺得寶寶目前的飲食問題應該是家裡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方式造成的。

  • 頭髮稀疏

如果排除遺傳因素。髮質不好因素一般是寶寶的含蛋白質和鋅的食物攝入不足。

  1.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豆類食物如豆腐、豆漿、豆皮、豆乾、豌豆等;肉類如豬牛羊等紅肉、禽類如雞肉、海產品魚蝦貝類;蛋類如雞蛋鴨蛋鵪鶉蛋;奶類;來源特別豐富。這個月齡的寶寶每天的蛋白質食物攝入至少100g。

  2. 富含鋅的食物:海產品特別是貝殼類、紅肉類特別是牛肉、堅果類,都是富鋅食物。堅果類每天可攝入20g,注意研碎,夾在粥裡或飯裡吃,切勿嗆著寶寶。
  3. 平時注意頭髮的及時清洗,並注意護髮素的選擇。別刺激傷害到頭髮。洗完頭髮,微干時,可塗抹點潤膚霜給寶寶髮梢按摩塗抹。
  4. 平時給寶寶多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頭上上的營養供給。
  • 飯量少

消化不良積食

是否是消化方面的問題,家長很好判斷,比如寶寶大便經常不正常,時干時溼,舌苔白厚、黃膩,有口氣,乏力,睡眠不佳,腹脹等

如果是上面的問題,家長就要注意平時的餵養是否恰當。

  1. 如為了讓寶寶吃好的,就多喂一些高蛋白的肉啊、蛋啊之類的,什麼東西都要適量哦;

  2. 如是否有給寶寶喝肉湯的習慣,肉湯裡的脂肪含量很高,容易造成寶寶消化困難;
  3. 是否經常在睡前給寶寶吃的過多,怕半夜餓;
  4. 是否在寶寶已經喊吃飽了,還是不聽的追喂;
  5. 是否在正餐之間,還是不控量的給寶寶吃零食,零食不好消化易上火。

食物種類單一

給寶寶的食物比較單一,如一隻是湯湯水水的食物,寶寶沒什麼興趣

經常追喂,造成寶寶心裡牴觸,對吃飯沒什麼興趣


  • 飲食指南請參考

如上圖幼兒膳食指南。1歲半的寶寶參考12-24月齡的進食量。

奶類:保證500ml

主食

量:2兩100g。

種類:土豆、玉米、紅薯、大米、小米、紫米、燕麥、麵粉等,粗細搭配,營養更豐富。

蔬果類

量:各150g

種類:所有的蔬果都可以吃,包括易過敏的熱帶水果都可以嘗試。葉菜類注意加工方式如切碎,都可以給寶寶食用。

每餐的食物注意色彩豐富,如橘黃色的南瓜玉米、白色的山藥豆腐菜花、紅色的西紅柿、綠色的花椰菜葉菜類、黑色的木耳等。

動物類食物

量:100g

種類:蛋如雞蛋、鴨蛋、鵪鶉蛋,營養大同小異,可換著種類吃;肉類如豬牛羊肉,以紅肉為主,加工軟爛或做成肉鬆,禽類如雞肉比較細膩好消化,海產品如魚蝦貝類,是補鋅的好食源;豆類如大豆雜豆類,豆乾、豆皮、豌豆泥等。

其他:油、鹽控制量。

這裡所說的量都是食物實際的量,而非加工成成品的量!


夏季清涼食譜,參考食用:

健腦菜松仁彩丁 松仁 胡蘿蔔 豌豆 甜玉米粒 黃瓜 蔥薑末

胡蘿蔔、黃瓜切成和豌豆大小相仿的粒;

熱鍋溫油炒香蔥蒜末,倒入各種蔬菜粒翻炒,加適量黑胡椒粉、鹽、少許生抽調味;

最後撒上炒熟的松子仁炒勻即可。

豬肝丸子 豬肝80g 雞蛋1個 菠菜1棵 番茄半個, 澱粉 料酒 鹽 薑末

豬肝切碎,菠菜炒水切末,番茄切碎

豬肝 菠菜加雞蛋攪勻,加鹽 薑末 料酒 澱粉,做成丸子

油鍋燒熱,炒番茄碎出汁,加入丸子,加水燜煮至熟即可

香汁銀鱈魚 鱈魚塊130g 洋蔥 胡蘿蔔 西芹各10g 麵粉適量 鹽1/8小匙、白糖1/4小匙、生抽1/2小匙、幹澱粉1/2小匙、水3小匙

鱈魚解凍洗淨瀝乾水分。身上抹一層鹽醃製15分鐘

去皮的胡蘿蔔 洋蔥 西芹切丁

調汁:幹澱粉 鹽 糖 生抽攪勻成汁

醃好的鱈魚身上拍上一層面粉,入五成熟的油鍋中炸至金黃

油鍋煸炒胡蘿蔔,倒入洋蔥 西芹,快速翻炒,倒入調味汁,炒勻關火,淋到鱈魚塊上即可。

豆腐魚肉軟餅 新鮮豆腐50g 魚肉15g 蔥末 鹽

魚肉剁成魚蓉,加鹽蔥末調味

把豆腐抓碎壓成小圓餅,以魚蓉為餡抱在小圓餅上;上鍋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七彩香菇 香菇和木耳100g 青甜椒和紅甜椒和冬筍50g 綠豆芽5g 鹽水澱粉

甜椒、冬筍、木耳切絲;蘑菇切塊

所有蔬菜(除香菇)放油鍋煸炒後,加水和鹽略煮,水澱粉勾芡成味汁

香菇入油鍋,煸炒後入盤交上味汁即可

香汁西蘭花蝦仁 西藍花和蝦仁50g 奶酪1片 蔬菜高湯 牛奶2大匙

西藍花切小塊焯水 蝦仁在沸水中燙至變色

蔬菜高湯和牛奶入鍋煮至溫熱,加入奶酪,至融化,放入碗中,加入西藍花和蝦仁

蔬菜小雜炒 土豆 蘑菇 胡蘿蔔 黑木耳 山藥各20g 鹽 雞精 香油 水澱粉 高湯

所以材料切片

油鍋放入胡蘿蔔片 土豆片 山藥片 煸炒片刻,放入高湯。燒開後放蘑菇片,黑木耳,鹽,燒製原料酥爛,加雞精,加水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

材料可以換成洋蔥 菜花 芋頭 紅薯 白蘿蔔 茄子 玉米 還帶及各種菌類等

香煎蝦餅

蝦 胡蘿蔔1個 杏鮑菇1個 色拉油 鹽 料酒 小蔥 黑胡椒 糖

胡蘿蔔 杏鮑菇切絲焯水,擠幹水分,切成碎末

蝦仁剁細蓉,和胡蘿蔔 杏鮑菇 蔥花 料酒 鹽 糖 黑胡椒拌勻

平底鍋放油,放入蝦兵煎至兩面金黃

酸奶紫薯餅 紫薯130g 麵粉80g 雞蛋2個 酸奶50g 色拉油 糖30g

紫薯切細絲,雞蛋打散,混合後加酸奶,加入麵粉,邊加邊攪拌

平底鍋燒熱抹油,把麵糊倒入,用勺子慢慢按壓成薄薄的餅

小火蓋蓋子,煎至兩面金黃

小模具取形即可,或用刀切成 菱形也行

鮮蝦白菜包 白菜葉4片 鮮蝦仁6只 胡蘿蔔1根 雞蛋2個 豌豆30g 海帶絲或香菜杆20g 鹽 番茄沙司 水澱粉

白菜葉焯水瀝乾,蝦仁胡蘿蔔切丁,海帶絲和豌豆放水中煮熟

油鍋劃散蛋液;油鍋炒胡蘿蔔一會,放入蝦仁丁

蝦仁炒至變色,倒入雞蛋和豌豆,翻炒均勻放鹽關火

取一片白菜葉,放炒好菜,菜葉收起來,用海帶絲繫住

上鍋蒸2分鐘;番茄沙司和水澱粉混合,放入鍋中煮至湯汁粘稠,澆在白菜包上即可

五色健康粉絲

材料:香菇(新鮮)、黑木耳(泡軟)、玉米粒、青豆粒、胡蘿蔔、粉絲。

調料:醬油、香油、胡椒粉、白糖、鹽。

1、黑木耳泡軟切碎、胡蘿蔔切絲、香菇切片;粉絲煮軟

2、取碗,將胡蘿蔔、玉米粒、青豆粒、黑木耳、香菇放入,加醬油、鹽、糖,加適量胡椒粉,適量溫白開水拌勻。

3、再拌入熱好的粉絲,封好保鮮膜,微波爐加熱5分鐘即可。

芹菜葉雞蛋餅

1、芹菜葉摘好洗淨切碎;、放入大碗中加入麵粉,放入雞蛋、白糖,調成糊狀;

2、平底鍋燒熱,放少許油;放入麵糊,扒平煎至微黃;反面煎至微黃;切開裝盤。

很多蔬菜都可用來做雞蛋餅哦,給寶寶換個方式吃雞蛋

海鮮焗飯

食材:米飯(一大碗)、蝦仁(100克)、培根(2片)、玉米粒(適量)、胡蘿蔔(適量)、蘆筍(適量)、油(適量)、鹽(適量)、胡椒粉(適量)、料酒(適量)、馬蘇裡拉芝士(適量)。

1、蝦仁用料酒、鹽、生抽醃一下,其餘都切丁。

2、起油鍋煸炒蝦仁,變色時放入其餘食材翻炒;再放入米飯翻炒,放鹽、胡椒粉炒勻,使米飯全部散開。

3、放入烘焙碗中,上面撒上馬蘇裡拉芝士。

4、烤箱預熱,180度15分鐘左右。

蔬菜米飯餅

食材:米飯(適量)、黃瓜(適量)、胡蘿蔔(適量)、麵粉(適量)、牛奶(適量)、番茄醬(適量)。做法

1、胡蘿蔔和黃瓜切絲。

2、米飯放碗裡用少許牛奶打散,加入麵粉;加入適量清水和勻;加入胡蘿蔔和黃瓜拌勻。

3、把麵糊加入鍋裡煎制,煎至兩面微黃;裝盤,切塊,擠上番茄醬即可。


營養師元寶mommy


媽媽們總是想把好的都給孩子,益生菌、維生素D和鈣的確都是好東西,但是卻不知道過猶不及,適得其反。

那麼,益生菌是什麼呢? 益生菌是一種可以製造B族維生素,改善便秘,改善消化不良,預防拉肚子,預防胃潰瘍等有益菌群。所以要想緩解腸胃不適症狀的人食用些含益生菌的食品是有好處的。但是,人體腸胃菌群平衡的人則不需要過量補充益生菌。過量補充益生菌,會致使人體腸道內的菌群環境不平衡。要知道,不是所有拉肚子的人吃了益生菌食品後都有作,因為益生菌只針對腸道菌群失調的腹瀉起作用。 益生菌是一種非致病的活性菌,食用後必須經歷人體強大的消化吸收過程後,只有依舊保持活性的保留在腸道,才能對人體開始發揮作用。益生菌跟小編一樣怕熱,只有低溫冷藏的環境才適合生存。所以食用前也不能加熱,一旦加熱,就會失活。但是小朋友,老朋友等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又不能直接吃太冰的東西,怎麼辦?所以最好是把酸奶等益生菌食品從冰箱裡拿出來放至常溫後再吃,同時也不要空腹吃,最好當作“飯後甜品”,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你消化吸收。

再來看看維D和鈣吧,寶寶生長髮育是一個連續性、階段性的過程。正常體格生長,年齡越小,體格增長越快,生長最迅速是在出生後6個月之內,一週歲後成長就較平均,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也就是說,只有在寶寶生長最快的時期才可能需要額外的補充,其他時期通過食補,曬太陽等身體內的維D和鈣就足夠了。要是經常多吃就不好了,因為人體中的鈣磷含量是講究比例的,鈣含量過多就會引起磷含量減少,從而保持一個平衡。而磷並沒有排除體外,而是在體內沉澱,就會容易造成結石,最常見就是腎結石了。 而維生素D短期大量或長期服用,都沒及時被人體利用,而是會在人體內大量沉積,從而引起維生素D中毒。長期服用維D還會反而會抑制體內自身維D的生成。有人會問補鈣就必須要補充維D?其實維D能幫助人體對鈣的吸收,但健康人只要每天接受足夠的光照,自產的維D完全可以滿足人體的正常生理要求。也就是說,人體是不那麼容易缺乏維D的,在補鈣的同時,就不需要額外再補充維D的。還是多讓寶寶在陽光下成長。

如果想看更多育兒知識文章,可以下載媽媽網輕聊app,給生活加點料。


媽媽網


益生菌是一定數量的、有益於宿主健康的活的微生物,對於新生兒,益生菌可以誘導腸道免疫,刺激免疫器官發育,但是把益生菌作為保健品長期服用的做法是不對的。目前,益生菌對疾病是否有療效,醫學界無統一共識,在使用上存在很多爭議。因此,寶寶長期服用益生菌,對孩子是否安全,目前尚無定論。


維生素D:綜合我國居民普遍存在VD的缺乏現象,而傳統的飲食結構無法滿足每日的需要量,所以建議,從孩子出生後2周開始,每天補充400IU VD直到青少年甚至成年。從VD 的結構上來說,VD 補充劑有兩種,來自植物的VD2 和來自魚類等動物的VD3。選擇時可參照如下標準:首選維生素D3膠囊;VD3 優於VD2;單獨VD3 滴劑,優於維生素AD(魚肝油);膠囊型滴劑每粒定量(400 IU),優於溶液型滴劑,且不易氧化變質。


鈣:鈣是人體的微量元素,鈣含量不足或過剩都會影響生長髮育和健康。小於6個月的小寶寶每日所需攝入的鈣為300mg,6個月到1歲的寶寶需要400mg,1到2歲的孩子需要600mg。0-6個月純母乳餵養的嬰兒無需特別補鈣(只要媽媽沒有嚴重缺鈣的情況下)。6個月之後,媽媽可按照補鈣標準來衡量。配方奶餵養的寶寶,一般也無需特別補鈣對於人工餵養的寶寶,嬰兒配方奶粉中含有的鈣是母乳中的2~4倍。2歲以上的孩子,無需特別補鈣。如果出現奶量攝入不足、佝僂病治療期、身體利用差等情況時,需要額外補鈣。


KK健康


益生菌、維生素D和鈣,如果合理使用,有利於健康,但需要把握一個度,可以諮詢專業人士,根據需要來選擇,而不是藥店或母嬰店推薦就買上,他們主要的目的是推銷產品,是否真的需要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


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足夠數量的對宿主可能有益的活菌,也就是說益生菌不能對人體有害,只要合格的產品對一般人群來說都應該是安全的,特殊情況下,例如機體免疫力及其極低,可能就沒有那麼安全了。益生菌可以通過吃益生菌酸奶等製品獲得,也可以通過口服益生菌獲得。口服益生菌分為藥字號的和食字號,最初的一些品牌進入了我國藥字號,能夠進入醫院的藥房,醫生能夠開。但後來,上市的就很難列為藥字號的了,只能在母嬰店或藥店購買。

對於兒童,益生菌公認的作用包括輔助治療急性腹瀉、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等,除此之外,還具有潛在的調節免疫等作用。這類益生菌通常不會在腸道長期定植,發揮的作用也是一過性的,吃才有用,只要應用合理,一般不會產生依賴。

維生素D

維生素D能夠調節鈣、磷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等作用,它屬於脂溶性維生素D,如果長期大劑量服用會有中毒的風險,但通過服用的劑量如每天400國際單位甚至800國際單位都是安全的。1歲以內攝入的維生素D在400國際單位就可以,1歲以上在600國際單位就可以。

鈣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於嬰兒,0~6月齡每天攝入的鈣在200毫克以上,7~12月齡每天攝入的鈣在250毫克以上,1~3歲每天攝入的鈣在600毫克,4~10歲每天攝入的鈣在800毫克一般都能夠滿足機體的需要。當然,嬰兒每天攝入的鈣不超過1000毫克,幼兒不超過1500毫克,4歲以上不超過2000毫克都是安全的,但補鈣可能會導致大便乾燥或便秘等問題。


對於嬰幼兒,寶寶頭髮稀疏或有枕禿多為正常情況,跟缺鈣沒啥關係。飯量也大小受各種因素影響,包括提供的飲食情況,孩子的發育規律情況,不代表孩子一定有問題,身高也受遺傳、飲食等影響。微量元素測檢測只是參考,所以,當家長覺得孩子發育可能存在問題時,最好諮詢靠譜的專業人士,以便獲得更專業的解答,避免濫服用補充劑。


作者介紹:劉長偉,南京市兒童醫院營養醫師,註冊營養師,科普作者,編著《輔食每週吃什麼》、《不挑食長得高》、《寶寶分齡餵養指導》、《母乳餵養到輔食添加》等。2016年江蘇十大微博自媒體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