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一部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文明的鬥爭史。在西起鹹海,東至大興安嶺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一幕幕氣勢恢宏的戰爭大片接連上演。匈奴被大漢帝國摧毀後,鮮卑、柔然、突厥在匈奴故地相繼崛起。這次的兩個男主角,換成了大唐帝國和突厥汗國。公元8世紀中期,大唐帝國乾淨利落地消滅了東、西突厥汗國。此後,突厥人的身影也像當年的匈奴人一樣(

參見"前哥說歷史"之《五分鐘搞明白:匈奴被打敗後,去了哪裡?》),從中國歷史中逐漸消失了。

那麼,亡國之後的突厥人去了哪裡?他們又建立了哪些政權?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突厥汗國的建立、與中原王朝的對抗及滅亡過程。

草原之狼——突厥汗國的建立

5世紀中期,突厥最初是柔然屬下只有數百戶人口的小部落,以當鐵匠謀生,以狼為圖騰,軍旗為狼旗,6世紀初定居在金山 (今新疆阿爾泰山) 南麓。因為金山的形狀像戰盔(俗稱突厥),部落由此得名。公元540年,突厥首次見於中原史冊。550年,突厥打敗鐵勒(高車),並將其五萬餘帳納入麾下。552年,突厥戰勝柔然,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稱伊利可汗,突厥汗國建立。

突厥人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四個特別":性格特別衝動,打仗特別兇猛,文化特別燦爛,姑娘特別耐看。性格特別衝動,容易被人挑撥離間;打仗特別兇猛,是當僱傭兵的好材料;文化特別燦爛,是說突厥人創造了自己的文字,文學藝術水準也達到了相當高度,這一點超越了匈奴和柔然(當然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相比,那還是弱了很多);姑娘特別耐看,是說突厥人西遷途中融合了巴克特里亞人、吐火羅人、粟特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的基因,因此盛產混血美女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突厥騎兵

南北朝時期:突厥勢力達到鼎盛,版圖達到最大,北朝被迫向突厥納貢、和親。

555年,突厥征服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勢力延伸到西域。此時的中華大地,正處於南北朝時期,北朝的西魏(北周)與北齊並立(參見"前哥說歷史"之《五分鐘讀完南北朝亂世》),雙方懾於突厥強大的軍事實力,也為了消滅對方,均採取向突厥納貢、和親的政策。 伊利可汗死後,兒子木杆可汗、弟弟室點密葉護以阿爾泰山為界,分別統治突厥帝國的東部和西部,這為以後突厥的分裂埋下伏筆。

560年,東部的木杆可汗打敗契丹,勢力向東擴展到遼河。西部的室點密葉護和拜占庭帝國聯合,共同攻打波斯。588—598年,西部突厥極力開拓中亞,先後征服巴克特里亞(今阿富汗東北部)、吐火羅國(今阿富汗上游地區),突厥實力達到極盛,版圖西至鹹海,東到外興安嶺,北越貝加爾湖,南抵大漠,對中原帝國構成嚴重威脅。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南北朝時期的突厥

隋朝:採取"分化+打擊"策略,成功將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

581年,隋朝建立。一代英主隋文帝楊堅,對強敵突厥採用了高超的政治手段:一手從政治上分化,一手從軍事上打擊。583年,"性格特別衝動"西突厥葉護達頭,在隋朝離間下自立為可汗,導致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西突厥達頭可汗掌權後野心膨脹,意欲統一突厥。深謀遠略的隋文帝,就暗中扶持處羅可汗造反,達頭可汗兵敗逃往青海。處羅可汗上位後也想完成統一,隋文帝只好再次出手,拿下處羅可汗,扶持射匱可汗上位。

599年,東突厥小可汗突利南下降隋,隋文帝冊封其為啟民可汗。615年,隋煬帝巡邊時,被東突厥始畢可汗率10萬大軍圍困在雁門(今山西省代縣)長達一個月,後來派人向可敦(可汗的妻子)義成公主求救才得以脫身。這一幕,和800年前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今山西省大同市境內)竟然驚人的相似。從此,突厥成為中原政權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隋朝時期的突厥

唐朝:經過四十年的窮追猛打,先後攻滅東突厥、西突厥。再用六十年,徹底征服死灰復燃的後突厥,大唐帝國取得史詩般的勝利。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東突厥以為有機可乘,率軍20萬直逼長安城外,駐軍渭水北岸,京師震動。雄才大略的唐太宗臨危不亂,親率房玄齡等六騎到達渭水南岸,隔渭水與頡利對話,指責頡利背約入侵。唐太宗強大的氣場,震懾了頡利可汗。不久唐軍趕到,旌甲蔽野。頡利可汗見到唐軍軍容嚴整,許諾結盟後領兵而退。俗話說不做死就不會死。此次渭水之盟,大唐帝國的領導很生氣,後果當然很嚴重。僅僅四年後,李靖奇襲陰山,縱橫中亞和東亞七十年的東突厥汗國,頃刻間灰飛煙滅。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唐太宗李世民

630年正月, 十萬唐軍兵分六路,出擊東突厥,陰山戰役爆發。此戰,大唐帝國精英盡出:總指揮是一代軍神李靖,各分路指揮有李世勣(即徐茂公)、李道宗、薛萬徹等,副將有尉遲敬德、蘇定方、秦叔寶、程知節(即程咬金)等名將,妥妥的一個超豪華全明星陣容。

一個漆黑的雪夜,李靖親率驍騎三千人突襲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突厥軍大敗,頡利可汗倉惶北撤到沙漠邊緣。李世勣出雲中,大破突厥軍於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頡利可汗再次逃往鐵山(今內蒙古白雲鄂博),派使者到唐朝表示願意投降。

李靖與李世勣在白道會師後,認為頡利可汗請降是緩兵之計,必須全部殲滅。隨後精選一萬鐵騎進行追擊。蘇定方率兩百弓弩騎兵為先鋒,乘大霧瀰漫急行軍,距離敵軍僅一里時大霧散去,一舉攻破可汗牙帳,頡利可汗單騎逃走。此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餘萬。頡利可汗西逃寧夏途中,被唐將張寶相生擒,東突厥就此滅亡。這是自漢代霍去病封狼居胥、竇憲燕然勒石之後,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取得的又一場史詩般的勝利。唐朝的疆域由此擴大至陰山以北600裡,勢力範圍達到貝加爾湖。李靖的英名從此千古流傳,並在《西遊記》中被塑造成了託塔李天王。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大唐帝國軍神李靖

那時的大唐帝國,是一個激情奮發、全民尚武的年代。那時天基本是藍的,水基本是清的,肉類基本是可以放心吃的,小鮮肉基本是沒有市場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男人們都以馳騁沙場、揚名邊塞為榮耀,娘炮是絕對吃不開的。

滅亡東突厥後,大唐的注意力轉向了仍然控制西域的西突厥。628年,西突厥分裂為北庭、南庭兩部。"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637年,李靖統兵大敗吐谷渾(疆域包括今青海、甘南地區),斬斷了西突厥的南翼。640年侯君集率軍滅亡西域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648年原東突厥降將阿史那社爾平定龜茲國(今新疆庫車),西突厥勢力漸衰。649年,唐太宗去世後,原西突厥降將阿史那賀魯叛變,自立為沙缽羅可汗。655年,唐高宗派程咬金率軍討伐,無功而返。程咬金因畏敵怯戰被革職,勇冠三軍的蘇定方升為行軍大總管。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大唐帝國百戰名將蘇定方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657年十二月,時年65歲的百戰名將蘇定方,再次領兵征討西突厥。 在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兩軍相遇,蘇定方以一萬人大破十萬敵軍,斬首數萬級。此時天降大雪,深達兩尺。蘇定方頂風冒雪兼程進軍,追擊兩百餘里後,在金牙山再次大敗突厥,斬首數萬。可汗阿史那賀魯僅帶十餘騎逃至逃至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市),被石國國王擒獲後交給唐軍,西突厥滅亡。至此大唐帝國的文治武功達到極盛,成為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漢族王朝(見下圖),領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帝國西部涵蓋今哈薩克斯坦東部、阿富汗大部, 東部包括今朝鮮半島的2/3,北邊直到今西伯利亞,南邊包含今越南河內以北地區,鹹海、巴爾喀什湖、 貝加爾湖都成為大唐帝國的內湖。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大唐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

名師出高徒。蘇定方的弟子裴行儉,也是位文武雙全的名將。680年, 裴行儉大破圖謀反叛的突厥軍於黑山(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生擒酋長奉職。681年,可汗伏念向裴行儉投降,裴行儉答應保伏念不死。但回京後,侍中妒忌裴行儉功大,唆使唐高宗殺了伏念可汗。此舉為突厥貴族的再次叛唐埋下了禍根。

682年,阿史那骨咄陸糾眾七百反叛唐朝,建立後突厥汗國(682—745年)。默啜可汗繼立後,於8世紀初侵入西域地區,東西拓地萬餘里,控弦四十萬,一度恢復了以前的強盛局面。毗伽可汗時期,與唐朝大體保持和平。745年,在唐朝和回紇的聯合攻擊下,後突厥滅亡。回紇佔據了東突厥故地。

唐朝中後期,西突厥別部沙陀人,曾長期充當僱傭軍,並在唐末亂世發揮了重要作用。五代時期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後漢開國之君劉知遠,都是沙陀人。此後,突厥在中國史冊逐漸淡出,直至消失。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大唐帝國名將裴行儉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的作者)認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從未中斷的文明。在中華文明和遊牧文明2000多年的對抗中,遊牧民族的結局只有兩個:要麼被趕走,要麼被同化。唐代的突厥人也不例外。東突厥滅國後,東突厥人大部南下融入大唐王朝,一部加入回紇。西突厥亡國後,西突厥人大部舉家西遷,逐漸進入中亞和西亞。

突厥人的西遷之路:沿著阿爾泰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小亞細亞逐步滲透,先後建立的著名王國有: 加茲尼王朝、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帝國、帖木兒帝國、奧斯曼帝國。

突厥人的西遷之路漫長而又遙遠,前後持續五百餘年,基本路線是:阿爾泰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小亞細亞,逐步滲透到中亞和西亞。其中大規模的西遷主要有三次:10世紀初、11世紀中葉、13世紀。其中,前兩次西遷是受到了伊斯蘭教東傳的巨大影響,第三次西遷是蒙古帝國西征直接推動的。

8世紀初,"打仗特別兇猛"的突厥人,開始進入中亞和西亞,最初的職業是當僱傭兵。阿拉伯帝國征服中亞以後,隨著伊斯蘭教的東傳,穆斯林與突厥人之間的貿易交往隨之擴大。此後,突厥人常將其兒童作為貢賦上繳哈里發國家,進而逐漸流入伊斯蘭世界腹地。阿拉伯帝國哈里發曼蘇爾(754—775年在位)當政期間,突厥士兵開始出現於阿拉伯軍隊中。而到了哈里發馬蒙(813-833在位)當政時,麾下的突厥士兵已經達到數千人。哈里發穆爾臺綏姆(833-842在位)時期,曾購買7萬名突厥奴隸充當戰士。波斯薩曼王朝(874~999)時期,奴隸出身的突厥將領阿勒普特金,建立了伊朗境內第一個突厥國家——加茲尼王朝。

加茲尼王朝:962---1186年。主要成就:滅亡波斯薩曼王朝,打敗喀喇汗王朝,征服印度北部,稱雄中亞。

962年,奴隸出身的突厥將領阿勒普特金佔據加茲尼城(今阿富汗加茲尼),自立為埃米爾(阿拉伯語"元首"),建立加茲尼王朝(又稱伽色尼王朝)。加茲尼王朝極盛時期佔據伊朗大部、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一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北部,是中亞地區的大國。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加茲尼王朝近衛軍


999年,加茲尼王朝蘇丹馬哈茂德(也作馬赫穆德)聯合回鶻政權喀喇汗王朝(版圖主要是唐朝安西、北庭都護府轄區),滅亡了波斯薩曼王朝,並以阿姆河為界,瓜分了薩曼王朝的轄地。隨後,加茲尼王朝和喀喇汗王朝對中亞兩大名城——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均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展開了激烈爭奪。1006年,馬哈茂德蘇丹打敗喀喇汗王朝,進而奪取花拉剌子模地區(今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1029年,佔領伊朗西部。1014-1025年三次南下征服印度北部,將該地的神廟洗劫一空。1030年馬哈茂德死後,加茲尼王朝被西遷的塞爾柱突厥人打敗,國勢迅速衰微。1186年,加茲尼王朝被古爾王朝攻滅。

此時,居住在小亞細亞的塞爾柱人,正在悄然崛起。

塞爾柱帝國:1037—1185年。主要成就:先後打敗加茲尼王朝、東羅馬帝國,建立起橫跨中亞、西亞的強大帝國。

塞爾柱人屬突厥人的烏古斯部落,以酋長塞爾柱的名字命名,最初遊牧于吉爾吉斯草原。10世紀中期,首領塞爾柱率領部眾南下布哈拉,並皈依了伊斯蘭教,早期發展並不順利,被迫臣服於加茲尼王朝。

等到塞爾柱之孫圖格魯克伯克在位時,塞爾柱人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40年,塞爾柱人橫掃加茲尼王朝,佔領呼羅珊,並征服波斯全境。1054年,征服阿塞拜疆。1055年進入阿拉伯帝國首都,廢黜布韋希王朝埃米爾。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末代哈里發被迫封他為蘇丹,稱號是"東方和西方之王", 圖格魯克伯克奪取了阿拔斯王朝的最高權力。 1064年,佔領拜占庭亞美尼亞省首府阿尼。1070年,蘇丹阿爾斯蘭率兵攻佔敘利亞阿勒頗。

征服了阿拉伯人還不過癮,塞爾柱人又把矛頭對準了東羅馬帝國。1071年,在曼齊克特戰役中塞爾柱人大敗拜佔廷軍隊,俘虜了拜佔廷帝國皇帝羅曼努斯四世。這次大戰之後,小亞細亞半島從基督教和希臘人的家園,一夜之間變成了伊斯蘭教和突厥人的世界。塞爾柱帝國達到極盛,西至小亞細亞,東到中國新疆,北抵鹹海,南達波斯灣,領土包括今天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小亞細亞大部、敘利亞及花剌子模(見下圖),面積 達420萬平方公里。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塞爾柱帝國疆域


塞爾柱帝國後期諸子爭位,內亂不止,帝國分裂成以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大城市為中心的眾多小王國。帝國後期繼承人桑賈爾(1096~1157在位),曾打敗喀喇汗王朝和加茲尼王朝,給帝國稍稍挽回一點面子。1141年,日益衰弱的塞爾柱帝國被東喀喇汗王朝與西遼打敗。1185年塞爾柱家族內訌,被呼羅珊土克曼人滅亡。


花剌子模帝國:1142年---1231年。主要成就:滅亡喀喇汗王朝,領土涵蓋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

花剌子模(花拉子模)曾是個地理名詞,位於中亞阿姆河下游、鹹海南岸,領土主要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因商業發達,長期控制著中西貿易,被稱作"中亞細亞的埃及"。花剌子模的古代居民很早就掌握了灌溉技術,農業因此十分發達。

抓住歷史的機遇,花剌子模乘機崛起。公元10世紀-12世紀中葉,花剌子模先後受加茲尼王朝、塞爾柱帝國統治。1142年,塞爾柱帝國被西遼打敗,花剌子模乘機獨立建國。因西遼入侵,花剌子模首任沙赫(波斯語 "皇帝")阿即思向西遼稱臣、進貢。

滅亡喀喇汗王朝,使花剌子模在中亞一舉成名。阿拉丁·摩訶末繼位(1200-1220年在位)後,花剌子模國勢達到鼎盛。摩訶末從古爾王朝手中奪取了阿富汗。1207年,摩訶末又與喀喇汗王朝的撒馬爾罕王奧斯曼達成協議,出兵佔領布哈拉和撒馬爾罕(二者均為今烏茲別克斯坦城市),取代西遼成為該地區宗主。1212年,摩訶末平定奧斯曼叛亂,滅亡喀喇汗王朝。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花剌子模帝國疆域


一個貪婪的總督,"成功"地惹惱了蒙古帝國。1215年,成吉思汗派出使節和450人的商隊,500頭駱駝,攜帶大批金銀珠寶與商品到達花剌子模王國,締結通商貿易協定。行至訛答剌(在今哈薩克斯坦境內),總督亦難出見財起意,誣告商隊為間諜,上報摩訶末殺了使團和商隊,侵吞了全部財物。成吉思汗為爭取和平解決,再次派出三名使者,致書摩訶末指責其背信棄義,要求交出兇手。摩訶末拒絕要求並殺死了正使,剃光兩位副使的鬍鬚後押送出境。

花剌子模帝國崛起得很快,滅亡得更快。1219年—1221年,蒙古帝國發起第一次西征,征討的對象就是花剌子模。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相繼攻陷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城市)、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烏爾根奇)等重鎮,消滅守軍26萬人。花剌子模末代蘇丹札蘭丁,倒是一個猛男。在內憂外困的情形下,札蘭丁集結了10 萬軍隊打敗了蒙古人。這是蒙古西征遭遇的第一場失敗。後被蒙古大軍包圍,激戰力竭,札蘭丁從懸崖上躍馬跳入波濤洶湧的印度河,奇蹟般的到達對岸。其剽悍的身影令成吉思汗都為之讚歎。遺憾的是,札蘭丁的政治才能遠遠不及他的軍事才華。東山再起後,他只顧四處搶掠和擴張戰爭,卻未能有效防範強敵蒙古。1231年札蘭丁兵敗,單騎逃入深山,被山民所殺。花剌子模帝國遂告滅亡。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中亞古城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主要成就:滅亡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大敗奧斯曼帝國,建立起橫跨中亞、西亞的大帝國。

帝國的創立者帖木兒(1370---1405年在位 ),其出身一直存在爭議:帖木兒多次聲稱自己生於蒙古貴族家庭,但疑點重重;有很多歷史學者認為,帖木兒的先輩是世居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城市)的突厥人,蒙古帝國西征時才加入蒙古部落。根據史料對帖木兒的描述,其相貌是中亞白種人,講突厥語,生活方式完全是突厥風格,因此我們認為他是突厥人的可能性較大。

帖木兒為了取得蒙古貴族的支持,娶了成吉思汗的一個後裔為妻,故稱"駙馬帖木兒"。後來同蒙古人作戰時被打斷了腿,因此又稱"跛子帖木兒"。1347年(元至正七年),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察合臺汗國的哈贊汗被屬臣弒殺,國家分裂為東、西兩個察合臺汗國。中亞梟雄帖木兒,就此乘勢崛起。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帖木兒帝國騎兵


帖木兒戎馬一生,幾乎戰無不勝,妥妥的一個猛男。他到底有多猛? 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國,他虐過三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金帳汗國),滅過兩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1370年,滅亡西察合臺汗國,定都撒馬爾罕。1375—1379年,征服東察合臺汗國。1380--1396年,拿下伊兒汗國,降服伊朗、伊拉克。1389-1395年,三次親征金帳汗國,佔領高加索南麓。1398年攻入印度北部,把圖格拉王朝首都德里洗劫一空。1402年,在安哥拉戰役中大敗巔峰時期的奧斯曼帝國,俘虜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鼎盛時期帖木兒帝國的疆域,西至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東到印度的德里,北達鹹海,南抵波斯灣。在他統治時期,突厥文化空前繁榮,撒馬爾罕、成為伊斯蘭世界光彩奪目的兩大名城。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帖木兒帝國疆域


帖木兒生猛的另一面,是極其野蠻和殘忍。他在東征西討的過程中,進行過無數次殘酷的屠城。城破之後,無論男女老幼全部殺光。從黑海到波斯灣,從伊朗高原到南俄大草原,帖木兒的名字成為當地居民揮之不去的噩夢。

人如果過於牛叉了,就容易狂妄。帖木兒也不例外。他和大明王朝關係非常惡劣。他曾多次拘捕明朝使節,並當面大罵:"你們的豬可汗(明永樂皇帝朱棣)叛父害侄,是一個大混蛋!我要去討伐他!" 也許是天意安排,1405年當他率領20萬大軍準備侵略中國時,卻在進軍途中病死。進攻中國的計劃被迫取消。

帖木兒去世後,子孫們爭奪王位,自相殘殺。1507年,借班尼擊敗了帖木兒的後代,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帝國末代大汗帖木兒五世孫巴布爾兵敗,逃至今天的印度,並在那裡開創了莫臥兒王朝。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烏茲別克斯坦美女


奧斯曼帝國:1299-1922年。主要成就:滅亡東羅馬帝國,建成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稱霸地中海六百餘年。

土耳其人的老家在阿姆河流域(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13世紀時,蒙古人西征迫使他們遷移到小亞細亞,依附於塞爾柱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1299年,羅姆蘇丹國分裂,首領奧斯曼趁機帶領部屬正式宣佈獨立。此後歷任蘇丹都致力於開疆拓土,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大。

穆拉德一世時期(1360-1389年在位),土耳其人開始大舉進攻東南歐地區。1369年,攻佔亞得里亞堡(今土耳其埃迪爾內)並遷都至此。1389年,穆拉德一世發動科索沃戰役,與塞爾維亞國王拉扎爾率領的巴爾幹聯軍決戰,奧斯曼軍隊最終獲勝,但穆拉德一世卻被潛入軍中的刺客暗殺。

穆拉德一世的兒子巴耶塞特一世,也是一名驍勇異常的猛將。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在父親遇刺身亡後,化悲痛為復仇,俘殺敵軍統帥拉扎爾國王,征服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1396年,在多瑙河畔大敗匈、法、德等國組成的十字軍10萬人,征服巴爾幹半島。東羅馬帝國由此命懸一線。

此後的巴耶塞特一世卻畫風突變,用生命演繹了什麼叫做悲喜人生。1402年,新崛起的帖木兒帝國在安卡拉戰役中大敗土耳其人,巴耶塞特一世被俘,死在獄中。東羅馬帝國再次躲過一劫。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1453年,21歲的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八萬大軍,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風雨飄搖的東羅馬帝國終於滅亡。穆罕默德二世完成了幾代蘇丹的夢想,遂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遷都至此。青年得志的穆罕默德二世,此後西侵巴爾幹腹地,東抗白羊王朝,為日後奧斯曼帝國的百年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奧斯曼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


蘇萊曼一世即位後,四面征伐,奧斯曼帝國達到鼎盛。1521年攻陷貝爾格萊德,1547—1557年征服阿拉伯半島,西擊匈牙利,東敗伊朗,北並高加索,南吞北非,並創建了強大的海軍,稱霸地中海。在他的統治下,奧斯曼帝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面積450萬平方公里,人口1500萬人。土耳其人毫不猶豫地把“大帝”的稱號送給了勤奮的蘇萊曼同志。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伊斯坦布爾的蘇萊曼清真寺


盛極必衰,是人類社會的自然規律。1648年,年僅6歲的穆罕默德四世即位,祖母、母親兩位太后先後臨朝聽政,在激烈的內權力之爭中,祖母被殺。1683年維也納戰役,奧斯曼軍隊被哈布斯堡王朝、德國及波蘭聯軍擊敗,隨後失去烏克蘭、匈牙利等大片領土。1687年,穆罕默德四世因治國無能被廢黜,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衰落。

五分鐘搞明白:突厥人被大唐帝國打敗後,蹤跡走到了那

俄土戰爭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17世紀,北方的強鄰俄羅斯帝國崛起。為了爭奪黑海和高加索地區,在長達241年的時間裡,兩國先後大戰12次,奧斯曼帝國只贏了兩次。戰爭的結果是俄羅斯帝國疆域不斷擴大,成功控制了黑海和高加索地區,奧斯曼帝國屬下的巴爾幹半島諸國相繼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列強的瓜分下,衰弱不堪的奧斯曼帝國迅速解體。1922年,凱末爾領導起義,打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