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的「地標式建築」,你都見過嗎?

醫巫閭山神祠“北鎮廟”

北鎮廟是醫巫閭山的山神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五九四年),當時稱醫巫閭山神祠,於金代、元、明、清歷次重修和擴建。

北鎮廟是全國五大鎮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鎮山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8年被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鎮的“地標式建築”,你都見過嗎?

北鎮鼓樓

北鎮鼓樓位於北鎮市城內中心地帶的鐘樓前,原為遼代顯州城南門,是明萬曆八年(1580年)明神宗朱翊鈞為表彰遼東大將李成梁的功績,命遼東巡撫周詠等人修建的。

北鎮鼓樓,遼東總兵李成梁、馬詠曾先後做過點將臺,清代改為鼓樓,為二層單簷歇山式,佔地625平方米,大木架結構,重簷建於樓座之上。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9年(民國十八年),在南北兩面新添“幽州重鎮”、“冀北嚴疆”八個大字。

北鎮的“地標式建築”,你都見過嗎?

李成梁石坊

李成梁石坊位於北鎮城內鐘樓前,是明萬曆八年(1580年)明神宗朱翊鈞為表彰遼東大將李成梁的功績,命遼東巡撫周詠等人修建的。石坊高九米,寬十米,四柱五樓,全部用淡紫色石料製成。飾有人物、花卉等浮雕,刻工細緻精巧。

北鎮的“地標式建築”,你都見過嗎?

崇興寺雙塔

崇興寺雙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遼寧省北鎮縣城內的東北隅,是兩座風格一致,秀麗挺拔的遼代古塔。兩塔東西相距離43米。東塔高43米。西塔高42米,均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實心磚塔。基座每面寬7米,基座上雕有各種花紋,下部雕有獅子、負重力士和蓮瓣。向上為仰蓮座,座上承託塔身,塔身每面都有拱龕,內雕坐佛,外立脅侍,上飾華蓋、飛天和銅鏡。塔簷十二層,由下至上逐層內收,每層簷角俱掛有風鈴,隨風搖動,聲音清脆悅耳。塔頂的蓮座、寶瓶、鎏金 崇興寺雙塔剎杆、寶珠、相輪均保持完好。西塔中部還鑲有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興寺塔記》小石碑。

北鎮的“地標式建築”,你都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