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多少家產才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收藏講堂


30年前是1988年前。那時候的中國社會與現在相比,依然是一個物資高度匱乏的社會,家產再多,別說“萬元戶”了,就是“十萬元戶”或“百萬元戶”,實際的生活享受也依然是十分有限的。

雖然在人群中萬元戶已經是比較顯赫了,但那無非也只是稍微地鶴立雞群而已。實質結果還是屬於“集體貧窮”的狀態。

正因如此,可比性是不大的

現在的電視機比當初甚至還要便宜

1988年時的21吋彩電還屬計劃產品,要多少錢呢?也差不多要2800元/臺。現在一臺質量好得多,先進得多的32吋彩電,不也就2000多塊,而且收視的頻道多得多了?要是從這個角度來看,1988年的1萬元的購買力,其實可能還不如現在1萬元的購買力。

不是說有通貨膨脹嗎?看來事情沒那麼簡單。

上個世紀80年代,100元能買些啥東西呢?

如果是指農副產品,現在要比當初貴得多,但是當初要憑票供應。而且說句實在話,這是以犧牲農民利益為代價的。

有人計算過,100元大概能買71斤豬肉、476斤大米、50斤花生油、455斤蔬菜、400斤西瓜,甚至能買幾百張電影票。

1990年代時,100元還能21斤豬肉,330斤大米、32斤雞蛋。

再到2000年,100元能買100斤大米,18斤豬肉,130斤蔬菜,3張電影票,125斤蘋果。  

而2010年時,100元大約買50斤麵粉,7斤豬肉,40斤大米,近10斤花生油。

這是不是說農副食品越來越貴,通貨膨脹後導致錢真的就太不值錢了?

如果這麼認為1988年的1萬元,有現在10萬元的購買力,這樣的計算失之於簡單。因為買工業產品,買電視機、自行車、電飯煲等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實際上,不僅現在的電視機比當初的便宜,自行車也不比當初的貴多少。我們要知道,當時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也要180元

實際情況是三十年來工業品價格沒上漲多少,主要上漲的是農副食品,但是商品與服務總體都豐富得多了

因此,實際的情況是工業品總體而言價格沒有上漲,反而更便宜;真正上漲的是農副食品。並且集體工資收入的水平,與當初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為什麼農副食品會上漲呢?因為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業等於是一直在補貼工業,這對農民來說其實是不公平的。而在市場經濟時代,由於工業化生產效率越來越高,工業品越來越豐富,貨幣對工業品的購買力其實總體是越來越強的;同時,對農民越來越公平,體現在農副食品的價格上漲,民眾相對需要支付更多的錢給農民,農民獲得了更像樣的待遇

照這樣看來,很難量化現在得有多少家產與當初的“萬元戶”相當。

雖然,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在全體居民中肯定是屬於1%以內的。但是

我們可不能將當初的萬元戶看作現在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因為遠遠達不到相同的購買力!服務與享受的量級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我們不妨再思考:現在得賺多少錢,才能活得像以前的“皇帝”呢

實際上封建時代的“皇帝”,由於當時社會與現在比可謂嚴重物資匱乏,再怎麼奢華,其實多數時候的享受還不如我們現在平民百姓家的生活享受。皇帝不能看電視,沒有手機,不能上網,沒法全世界旅遊……。我相信現在“穿越”回過去當“皇帝”,很多人會覺得這“皇帝”的生活也太枯燥無聊了,還要整天面對一大堆的宮廷內鬥,煩惱如山,這生活質量實在是不行!真的讓他回去過兩天後,巴不得趕緊回到現代。

這意味著個人的家產的價值也不是孤立可比較的,還要看到社會總體發展水平的不同!商品與服務都不豐富的年代,其實大家都是集體貧窮的,那時談所謂富有的意義根本就不大。

這意味,個人“家產”、“財富”的概念本質其實還是社會性的!


建章看世界


我家以前也是當過“萬元戶”的!太多年了!美好的回憶!

我家是在農村,所以看得那些專家級的老師們給出的那些數據和證據,離我遙遠。

我家是1989年年初被評為我們村的“萬元戶”的,那時農村沒有商品房和固定工資的數據來直接對比,也拿不出來啥有利的證據。

當時評定“萬元戶”上邊要求的可能是依據農民家庭一年的收入或者是存款達到一萬元,但是實際在農村的很多萬元戶是靠拼湊出來的,把這個家庭所有的財產都計算在內,形成的數字!應該是不真實的,

我先說說那時我家怎麼評上的“萬元戶”!

我家這裡是1984年解散生產隊,包田到戶的,那年我六歲,就和媽媽下地到自己家的地裡幹活了!

那時因為我父親是退伍轉業到了社隊企業幹銷售,所以沒有“地畝數”,(地畝數就是人均分配土地的面積),我家四口人只有三口人的地,一共是2.1畝,其中有七分地是菜田。

當初生產隊時我家總是“紅筆”的,到年底都是欠生產隊的錢。分了地後,我家當時的“地畝數錢”和買種子的錢都是我父親從戰友那借來的。

幾年的耕種,田地沒有給我們家帶來啥富裕錢,一家四口靠種地也就是剛剛解決溫飽,因為自家有菜田所以吃菜還可以自足,並且菜田的蔬菜可以送到批發市場賣,因為市場很遠,所以大家都是在等收菜的來收,所以價格相對特別低。依靠種菜掙得錢基本都用來去糧店買麵粉和油了。所以一年下來,依靠種地基本沒有啥收入。

那時我父親在社隊企業中的工資收入是一個月70元左右,我家相當“萬元戶”基本不可能的!

在1987年我父親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從事建築行業,當時叫“搞副業”!是很不光彩的一種職業。

隨著我父親在建築隊了的努力,收入逐漸多了,家裡日子也好過多了!我家那時我和哥哥上學,就指著父親搞副業掙得那點錢過生活,雖然比以前好一些,但是和那些家裡勞動力多的比還是窮人!

就像好多年前那部電影《月亮灣的風波》一樣,我家的客人逐漸多了,都是來借錢的,可是我家剛剛見好的日子,沒有錢借給他們啊!那時就得罪了很多人!收割水稻的時候沒有人幫忙了,以前都是彼此間幫助,現在卻因為沒有借錢給你別人,所以也得到了報應!

在1989年的時候,我家蓋了新房,三間磚房,有部分錢是我舅舅借給我們家的。當時正趕上評選“萬元戶”的事,也不知道誰就推出了我們家。當時比我家有錢的有的是,偏偏找打我家真不知道是啥居心!

大隊(當時還是大隊,後來變得村委會)的會計和一幫人來到我家,開始計算我家的財產。

新建的三間磚房定價6000元,

建房時找建築隊借的腳手架(那種很笨重的三腳支架)也被算成我家的財產,估價2000元,

在建築隊借來的竹跳板也被算作資產:300元

我家早兩年前打的一套傢俱(大衣櫃、小衣櫃、聯二、高低櫃)被定價500元,

建築隊分的過冬煤(因為山西大同有工地,建築隊的車捎回來的)因為是大同塊,也被視為是資產,定價400元。

我媽媽說家裡沒有存款,居然還翻了我家,確實沒有,還派人到鄉里的信用社查了確實沒有!

最後我家那輛自己攢的加重自行車-“大鐵驢”也被算作財產,那時基本家家都有的,被作價120元,還有縫紉機也算了。

實在是沒有找到再能值錢的了,可是離10000元還差點,於是我家的存量也被作價了。還有就是新房建成時親戚家送的背面也算上了。我家養的雞也被算了,還計算了1年的雞蛋錢。

終於湊夠10000元了!我家成了“萬元戶”了!一個村裡就五家被評上了。我家和那幾家一筆簡直就是赤貧戶!

當時被評上“萬元戶”我父母很忐忑,知道這是得罪人了,人家要讓你現世,或者真的看看你家到底有沒有錢。背上這個名頭,誰知道將來有啥運動也許就會被抓典型的!幸好直到現在也沒有出啥事!

不是有啥別的意思,只是說說那個年代的“萬元戶”不見得都是真的!

不過回到題目裡我算一下啊!

前幾年農村整合,包括我老家周圍的很多村莊都拆遷了,都分了樓房。

我家那三間磚房和後來又建的三間一共六間房子算上門樓小房,一共給了150平米樓房,和其他人口和土地轉換的面積一共是200多平米,在添了點錢換了三套樓房!

當萬元戶的那三間房子,就算個整數花了6000元,那房子60平米,平均是100元/平米,前幾年分的樓房也升值了,現在值20000元/平米,這就是整整的增加了200倍!

所以那時的1萬元核算到現在是200萬元!當然這個算法之是適合我們這,那些房價高發展快的地方用該還多!

當時10000元就是個巨大的數字了,現在200萬真不算個啥啊!不是說都有那麼多的存款,只是估計很多房奴都揹著這個數在生活!



杜陵閒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30年前,那就是1988年,那還是改革開放的初期,還沒有步入發展的加速器,80年代的撈金潮剛剛開啟,90年代的快速發展還在萌芽狀態。

這個時候,一般工薪階層的月收入也就是60-100塊。對比想在6000-10000的收入,也就是百分之一。所以從這個維度看,那時候的萬元戶,應該有現在的100萬。

從第二個角度看,那時候在小縣城蓋個房子,加不錯的裝修,加家居全都弄齊全,也就是3000-5000塊。而現在呢,大約是60萬-100萬。所以,這個維度看,那時候的萬元戶,有現在的200萬。

從貨幣購買力角度看,這30年,有報告稱,貨幣貶值了58倍,也就是說。那時候的萬元戶,有現在的58萬。

所以,綜上,30年前的萬元戶,大約相當於現在的50萬-200萬。

如果,現在哪個家庭只能拿出1萬塊錢,那就是赤貧了。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這個數字,完全精確計算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過實際貨幣存量來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這樣應該是最接近的一個數字。

30年前,那就是指1988年,這樣精確到具體年份,可以增加可比性。

在1988年,我國的M2存量是7425億元。

2017年年末,我國的M2存量是167.7萬億元。

那麼計算一下就知道:1677000/7425=225(倍)。

如果用簡單的話來說,1988年的1元錢,相當於現在的225元購買力。

這樣轉換一下,1988年的萬元戶,也就是30年前的萬元戶,就是相當於現在的10000X225=2250000(元)。也就是現在至少要有225萬家產的人,才能達到30年前的萬元戶標準。換句話說,現在擁有225萬元家常的人,是“新萬元戶”。

從現在來說,這個目標,中國至少有一半人扣實現了225萬元資產: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擁有自主房貸人,全部實現;在二線熱點城市,擁有自住房的人也基本實現。

但實際上,“新萬元戶”生活質量不一定達到30年前的萬元戶標準。因為那時候的萬元戶,基本上是屬於社會上最高收入哪一個群體,農村裡一個村莊有一名萬元戶就很不錯了。因為以前什麼都便宜,吃的都是純種健康食品。而“新萬元戶”大部分資產都沉澱在房子上,即使是農村,一個村莊沒有幾十上百個“新萬元戶”都說不過去。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除去資產之外,現在普通工薪階層的生活也比30年前的萬元戶生活滋潤:那時候萬元戶不一定裝的起電話,現在手機是人手一部;以前萬元戶穿的衣服,也是很普通,現在普通家庭哪一位沒有幾套衣服一雙鞋子換洗;30年前段萬元戶,冰箱彩電洗衣機都是奢侈品,現在那個家庭裡冰箱彩電洗衣機不是正常配置?

總而言之,社會是在進步,單純比較30年前的萬元戶與“新萬元戶”的標準沒有價值。價值在於社會整體在進步,人們生活整體在改善。


波士財經


先看一組數據你就會明白!

吃:

30年前兩,三分錢可以隨便挑一根冰棍,但現在至少一塊錢才能買一根普通的冰棍

30年前一斤白糖8分,現在一斤白糖最便宜都要3元。

30年前一隻烤雞6元,現在一隻烤雞40元。

30年前米麵一斤平均一毛四,現在米麵一斤三塊二。

30年前一顆白菜4分,現在一顆白菜3元。

30年前一塊多點錢可以買一公斤豬肉,現在30塊錢可以買一公斤豬肉。

30年前在大飯店請客吃飯一頓飯不超過50元,現在請客吃飯一頓飯沒有800下不來。

由此計算得出,在吃的方面,現在的價格約是30年前的25倍。

用:

30年前品牌電視600元左右,現在品牌電視3000元。

30年前非常好的電冰箱1000元左右,現在想買好一些的電冰箱沒有3000元以上就不用想了(以前電器類用品稅收較高)。

30年前過年買一新身衣服不會超過20元,現在買一身新衣服至少400元。

30年前一個洗臉盆是兩毛錢,現在一個洗臉盆8元。

在用的方面,現在的價格約是30年前的45倍。

行、住:

30年前坐一趟客運車回家是5毛錢,現在坐客運車回家是30元錢。

30年前租房一個月是4元,現在租房一個月是900元。

30年前公交車一次一毛,現在的公交車一次1元。

30年前一個月的水電費不到一元,現在一個月的水電費五六十元。

30年前房價平均一平米800元,現在房價一平米9000元。

在住、行等方面,現在的價格約是30年前的40倍。

學:

30年前小學生學費一個學期約7元,現在學費一個學期800元,一些私立小學學費甚至上萬。

30年前一塊錢可以買一大把鉛筆,現在1塊錢只能買一隻鉛筆。

30年前高中生一學期學費20元,現在學費一學期1500元。

30年前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20元,現在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1200元。

在學習類方面,現在的價格至少約是30年前的70倍。

工資:

30年前的月平均工資約100元,現在的月平均工資4000元。

工資翻了至少40倍。

由上數據

在那一萬元屬於存款的前提下,30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至少50萬元,再加上現在通貨膨脹物價飛速上漲,根據社會需求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不再像30年前那樣簡單的湊合,需要支付的稅收,保險,娃的補習班等越來越多,而且現在屬於互聯網時代賺錢不再需要體力而更重要的是腦力,因此還要再翻一翻就是得至少100萬,其實也差不多就是100萬了,畢竟就算是30年前的一萬元也只夠一家人在那個年代無憂無慮的生活最多5年,一天平均五元錢過得只能算比較滋潤,如果要買個電視冰箱啥的就不太夠了,換算到現在的100萬,租房一個月2000,五年12萬,再加上吃喝住行順便養娃,娃一個月上幼兒園買奶粉補習班一個月最多1萬,一年六個月6萬(注:此數據只用於二三線的小城),五年100萬過得也算比較滋潤了,因此30年前的萬元戶換到今天差不多就是100萬左右。


鎂客網


由於現代經濟水平的提高,一萬塊錢對於大部分家庭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字。但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萬元戶”可是富豪的代名詞。如果沒有記錯的號,“萬元戶”一詞應該出現在40年前。一個縣城內出現一個“萬元戶”遠近聞名。而在今天,百萬富豪也要比當年的“萬元戶”人數要多得多。根據一個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的計算,三十年前的1萬塊錢相當於現在的255萬元。今天坤鵬論針對這個問題簡單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產品價格增長幅度不同

三十年前的物價很多、應該說基本都和現在有著很大的不同。就拿大家每天都會在餐桌上見到的主食大米來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米的價格一般在每公斤0.15元左右,而在現在,大米的價格一般在每公斤5元左右。現在的價格是三十年前的30多倍!再拿一種我們比較常見的蔬菜來舉例:大白菜。三十年前大白菜的價格一般是0.05元每公斤,在今天的價格一般是在1.5元每公斤。現在的價格是三十年前的30倍。再來講講現在很多人最關心的住房問題。在三十年前,一個一百平方米的房子的月租金一般是1.2元,而在今天,一個月的租金最少也要兩千五百塊。現在的價格是三十年前的兩千零八十三倍。吃的住的都談過了,再來講講出行。三十年前還沒有高速收費這一說,因此現在的價格也就是當年的無數倍。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這三十年間無價的改變的非常大,而根據不同的市場供需關係物價上漲的幅度也不同。因此現在多少家產才相當於三十年前的“萬元戶”這個問題上不可以就一種產品的價格增長幅度來看。但也正是這個原因,更增加了北師大教授所計算得出的結果的可信度。

二、生活基本需求不同

上世紀八十年代,如果記憶不錯的話,父母的工資在幾十元錢。一家四口擠在一個大火坑上,住著是平房。那時候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高,肉食在坤鵬論的記憶中一個月吃不上一次,八五年之前似乎沒吃過炸刀(帶)魚,一次到同學家去玩,中午人家吃飯的時候,聞到同學家飯桌上炸刀魚的香味直流口水至今難忘。而現在經常會想起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比如豆牙炒肉,現在也經常做著吃,但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那種口感了。小雞燉蘑菇,現在想想也饞,但真正做出來端在飯桌上夾幾口就夠了。是人們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題主所說的萬元戶,即使在三四十前,也不如現在普通人家的物質生活水平高。可見近三四十年,祖國富強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的精神壓力卻比三四十年前無形中增添了很多。那時的萬元戶會感覺一輩子沒有問題了,很放鬆很快樂的活著,而現在即使有255萬元,仍然會有很大的危機感,精神絲毫不敢放鬆,每個人都象一個轉軸一樣,飛速的運轉著,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曾經的“萬元戶”真的不能與現在的百萬富翁、千萬富豪同日而語了。


坤鵬論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流行說萬元戶,而在當時而言,一條村、一個地區出現萬元戶,也是一種榮譽。然而,對比三十年前的萬元戶,也會有相應的物價房價給予配套。例如,1980年代人均工資幾十元,而工資超過2、300元已經是很厲害的了。與此同時,在當時而言,物價非常便宜,幾角乃至幾分就可以購買了相應的物品,即使是當時比較奢侈的電視機,也大概幾十元到上百元,與現在相比確實便宜不少。與之相比,目前我國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與三十年前相比增加了幾十倍,物價方面,以前幾角錢一頓飯,或幾元下個館子,而如今下館子也需要上百元,物價上漲近百倍。房價方面,1980年代房子非常便宜,而如今房子少則一兩百萬,多則上千萬,普通工資完全不能應對。如果綜合來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如今大概等值於一百萬以上,大概提升百倍的幅度,但對於當下而言,即使擁有了百萬資金,似乎也沒有特別大的主動性,恐怕在一二線城市,一百萬僅僅可以交到一次首付而已,如今的生活負擔確實很大。


郭施亮


七八十年代的萬元戶,是一個極光榮也是極提精氣神的一個詞,如果說誰被評上了萬元戶,不但有紅花戴,很可能還會獲得事業上更大的助力。(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萬元戶”其實是一個時代名詞,在特定的時代發揮了特殊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於長期受到禁錮的國人思想,進行了一次大的解放洗禮。

試想從最初的物物交換都要被禁止被打擊,商品經濟徹底轉入地下的情況下很難講一改·革一開·放就會被國人接受認可,然後擼起袖子加油幹,發揮聰明才智把家富。

這時候的確需要造就典型,新時代下的“萬元戶”典型,在政治推手的助力下,雖然“萬元戶”與錢關係緊密,是個經濟詞,但同時來講,也是個政治詞彙。

國家是有明確的名額限定的,哪個時期,比如說一年或者說半載,每個地方要出多少多少個“萬元戶”,這都是有固定的,從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基層也不會讓尿憋死。


推舉“萬元戶”是政治任務,容不得討價還價,那就造萬元戶,真抓實幹湊不夠數,剩下的就造,抓來一個相對好點的家庭,根據所從事行業的特點,硬往上湊收入。

就中國老百姓的收入這事,可大可小,可長可短,沒數,因為農民的收入不是固定的,不像工人朋友每月多少錢,農民朋友的錢都是零零散散的,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沒了。

不能一概而論,因此,在算的時候,每一次的結果都不一樣,甚至出入很大,但無論如何,卻又都能解釋的通,因此,萬元戶並不難造!

當然,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一萬元意味著很多,很多時候可以說有錢無市,就是沒有可買的,不知道買什麼,因此就會感覺錢多的花不完,萬元戶已經可以算是富甲一方了。

現在則是不管有多少錢都不夠花,因為這是一個物質大發展大豐富的時代,處於有市無錢的時代,不論你有多少錢,都買不完你能夠想到的東西。

如果非得給萬元戶定個價,相當於現在的五百萬到八百萬比較合適吧,這個數字基本上可以保證一個人有輛幾十萬的車、一套住房,一份體面的工作,過的不會太硒惶了!


歷史三日談


最準確地衡量30年前“萬元戶”相當於現在財富水平的方法是比較30年前後的「購買力」,比如100塊錢30年前能買多少東西,30年後又能買多少東西。


今天是2018年,30年前是1988年。看到一些回答中採用了抽樣的辦法比較30年前的購買力,這樣的統計其實不太精確,畢竟抽樣很難代表全體,並且每樣商品的價格都有它的權重,比如總體人口買米和買菸的頻率就不太一樣,所以不能簡單地加起來取個平均值。


而比較直觀的方式是採用CPI來衡量過去30年購買力的變化,所謂CPI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英文全稱是Consumer Price Index。


根據OECD提供的CPI數據,如果以1988年的綜合物價為100元計算的話,到2018年初物價大約是453元,也就是說30年前的1萬元約等於現在的4.5萬元。



是不是和真實的感覺不太一樣?我們總覺得物價飛漲,1998年的購買力怎麼可能只等於現在4.5倍?記得小時候什麼都便宜,拿張10塊錢都能買好多東西呢。


其實這和中國CPI的統計方法有關,中國的CPI構成比例是這樣計算的:

食品 34%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4%

居住 13%

交通通訊 10%

醫療保健個人用品 10%

衣著 9%

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 6%

菸酒及用品 4%


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居住”指的是租房的消費,並沒有把買房子這項大宗消費算上去,然而房價肯定是會影響購買力的。過去30年房價漲了多少倍?那個時候住宅還沒有商品化,所以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是粗略估計100倍總有吧。


另外一種算法是計算廣義貨幣M2在過去三十年裡增加了多少倍,也就是說我們手裡的錢多了多少。1988年我國的M2總量是7425億元,到了2017年年末,我國的M2變成了167.7萬億元,差不多是30年前的255倍,也就是說1998年的1萬元等於現在的255萬元。


但是這樣的算法也有一個問題,它只在社會總資源不變的情況下成立,也就是說只有錢多了商品沒多這個公式才足夠精確。


但過去三十年社會總資源必然是增加的,比如我們挖出了更多的礦,生產了更多的產品等等,所以三十年前的1萬元肯定是少於現在的255萬的。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精確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購買力區間:現在的4.5萬元 < 1988年的1萬元 < 現在的255萬元。


粗略估計的話,我們大致可以認為1988年1萬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幾十萬到200萬之間,當然前提是這些錢你只能用來消費,不能買房!



高挺觀點


雖然隨著近三十年的通貨膨脹,“萬元戶”如今只得成為一個歷史概念,但在三十年前這可是個了不得的稱號,就是有錢人的代名詞,一些地方甚至以萬元戶的多少來衡量當地的發展速度,出現了不少萬元戶村、萬元戶鄉鎮等,那三十年前的“萬元戶”都有什麼呢?

1.房子新

首先最直觀的,萬元戶的房子或翻新修蓋,或全新置辦,一看就是有底氣的。

2.有自行車,而且屬於少數人擁有的

那個年代土豪標配:鳳凰牌自行車,雙菱牌手錶,收音機,燕牌縫紉機,另外還有更豪氣的大哥大手機,海鷗拍照相機等等。隨便湊齊四樣,就可以召喚一個“萬元戶”。

3.銀行VIP

萬元戶和銀行打交道多,是銀行VIP。

4.消費自由

數據上來看,那時候米價0.12元,肉價0.95元,走親戚送禮2元左右,過年壓歲錢0.1-0.2元,工資較高的工人,年收入800元,物質金錢都匱乏,所有人都緊巴巴,而萬元戶消費自由。

5.有事業

那時候大家都是工人、務農,而萬元戶已經有比較成熟的事業。

6.一個鄉也就那一個到兩個萬元戶,而且收入不錯

那時候的萬元戶,基本上是屬於社會上收入最高的那一個群體,一個鄉能有一到兩名萬元戶就很不錯了。

這六點隨便和現在人對應,考慮到當時的稀缺程度,那就是至少不低於一千萬,大城市最低也在2000萬到一億。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