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爲什麼放棄了西奈半島這麼遼闊而又資源豐富的土地?

一德格天1


以色列兩次佔領過西奈半島,分別是1956年和1967年,西奈半島地理位置顯著,聯結亞非兩洲,另外有蘇伊士運河這個重要的運輸樞紐,再加上西奈半島上資源十分豐富,含有大量的石油資源以及鐵錳等金屬資源。對於這麼有利的條件,以色列明明佔領過西奈半島兩次,為什麼又都放棄了呢?

(注意上圖是半島南端,這裡降水充足適宜居住)

其實沒有哪個國家會主動放棄對本國有利的利益的,以色列之所以兩次佔領西奈半島最終又都放棄繼續佔領,實屬無奈。

早在1956年以色列就佔領過西奈半島,其實當時以色列是在英法的支持下才敢出兵佔領的,再加上當時三國發動的入侵埃及的戰爭,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對此採取反對打壓的態度,其實美蘇採取反對意見都是明顯的為了本國的利益,美國是為了抑制再次世界大戰的興起並趁機奪取蘇伊士運河控制權,蘇聯是為了轉移世界人民的關注點與西方對抗等等,所以由於美蘇兩個大國的聯合鎮壓,再加上大國的持續威脅,以色列只好無奈放手自己垂涎已久的西奈半島。

(佔領西奈半島是全體以色列人的期望,軍隊尤其如此)

以色列在1967年再一次佔領過西奈半島,其實這次佔領是由美蘇兩個在背後操作的,美國強烈幫扶以色列,而蘇聯只得幫助埃及,有了大國的依靠,以色列如意的佔領了西奈半島十幾年,但是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再一次放棄了西奈半島。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個方面是自從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世界上的輿論壓力就很重,導致以色列的國際地位下降,外交也是處處碰壁;

(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導致蘇伊士運河無法正常使用)

最重要的是在佔領期間世界上重要的蘇伊士運河不再進行運轉,各國的貿易受到威脅,所以紛紛給以色列施壓。尤其是美國這個推動全球化的國家,最受不了蘇伊士運河被堵,美國帶頭取消了對以色列的支援,強烈要求它歸還西奈半島;另一個方面由於以色列這個國家本來經濟實力、人口數量等在當時都還不算出眾,佔領西奈半島後受到阿拉伯國家全所未有的抵制本國的經濟遭到重創,所以在種種壓力下,以色列再次放棄實屬無奈。

兩次佔領兩次放棄,可以看出以色列弱小、無奈的一面。


利刃軍事


以色列這個國家,號稱中東平頭哥。人狠話不多,不服就幹。但是它的地緣政治確實是太差了!平頭哥就算再怎麼厲害,扔到狼窩裡面它也扛不住。不是有人就說過麼:阿拉伯人失敗一百次,他們還可以再來第一百零一次;猶太人只要失敗一次,以色列就完蛋了

所以除了武力之外,合理的外交斡旋,合理取捨之道,也是以色列能夠在穆斯林的夾縫之中生存下來的必要手段。


所謂的西奈半島,指得是埃及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亞洲部分國土。全境六萬一千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沙丘,氣候乾燥,缺水。居民中大多數是貝都因人,世世代代都以放牧羊群和駱駝為生。這裡歷來就是中東國家的必爭之地,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就佔領過半島

。只不過當時,以色列的實力還不夠強,在阿拉伯國家的逼迫下,最後撤走了。

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先發制人,再次發動攻勢,佔領了西奈半島。這一次以色列人不打算走了,就在西奈半島上駐紮了下來。此舉導致埃及國內民眾耿耿於懷,發誓要收回西奈半島。於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人也先發制人,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奪回了一部分西奈半島上領土,從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

但是這場戰爭雙方的損失都很慘,埃及和以色列都其實都沒有佔到便宜。照這樣打下去,對以色列很不利!於是關於歸還西奈半島,以及埃及與以色列的邦交正常化,被提上了日程安排。



在美國總統卡特的調解下,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根據這個和平條約:以色列於1980年1月前,先歸還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給埃及,到1982年再歸還三分之一的領土。埃及恢復對西奈半島的全部主權後,埃以雙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關係。同時埃及解除對以色列的禁運,允許以色列的船隻自由通過蘇伊士運河,同時允許向以色列出口石油。雙方建立正常的經濟關係。

那麼以色列把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到底虧不虧呢?從結果上來說,還真的不算虧,理由有四點:

第一,分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

以色列通過歸還西奈半島,成功的惹怒了整個阿拉伯國家聯盟。就在埃以雙方簽署和平條約後,十八個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代表在伊拉克的巴格達舉行會議,通過了

對埃及實行政治、經濟制裁的決議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宣佈中斷同埃及的外交關係!但是埃及為了收復領土,不為所動,仍然堅持恢復了同以色列的外交關係,放棄對以列色的所有禁運措施。

看到這裡,小夥伴心裡應該就清楚了。以色列用一個西奈半島,就成功的分化了阿拉伯國家聯盟,讓埃及選擇了中立,不再針對自己。這無疑是以色列外交的巨大勝利,阿拉伯國家聯盟外交上的重大失利。



第二、西奈半島並沒有那麼重要。

西奈半島雖然蘊藏有石油、煤、錳、鐵、銅等資源,並且其所產石油的產量還佔了埃及石油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但是西奈半島幾乎都是大荒漠,開發難度很高!以色列也不是靠賣資源生存的國家,西奈半島的自然資源對它來說沒有那麼重要。畢竟以色列自己國內也有大量的沙漠地帶,自己國內的荒漠都沒有開發,哪還有精力去開發什麼西奈半島?

另一方面,如果以色列一直佔著西奈半島不還的話。蘇伊士運河則成為埃及和以色列的邊界線,這條黃金水道也會這樣廢掉,不會給以色列帶來多少的收入。簡而言之,西奈半島的用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第三、戰略性收縮,避免四面為敵。

以色列的國土,本來就是狹長型的,而且還夾在阿拉伯國家中間。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基本上是四面八方全是阿拉伯人的炮火。埃及跟它在西面打,約旦在南面打,敘利亞在北面打,以軍三面作戰,兵力分散,雖然最後都打贏了,但是自己的損失也不小。這種戰爭就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跳得再好也是在刀尖上,絲毫沒有改變以色列糟糕至極的地緣情況。特別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時,阿拉伯人複製了以色列的打法,以軍被埃及和敘利亞的兩面夾擊打的手足無措,差點就把沒爹給的原子彈拿出來用了。


以色列當時僅三百萬人口,周圍的國家,光一個埃及就有四千萬人口。算上其它的阿拉伯國家,人口是它的幾十倍。以色列的軍隊就算再精良,阿拉伯國家只要以十換一,也足以把以色列軍隊徹底打光光。

所以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這種多面作戰不是辦法,必須要改善自己的地緣政治劣勢才能生存。畢竟多佔幾塊領土,也沒有什麼卵用。就算以色列能夠將整個地中海西岸的黎巴嫩、約旦、敘利亞都佔了,也無法改變它被阿拉伯人四面包圍的現實。因此,退還一些不重要的領土,讓自己不再四面為敵才是明智之舉



第四,改善國際形象。

以色列的中東平頭哥的外號,其實並不是什麼好名聲。在其它的地區,比如本朝的官媒,那把以色列罵的可不是一般的狠!

戰爭不是遊戲,沒有戰爭是不死人的。對於交戰國的雙方的老百姓來說,不存在勝利者。以色列主動的示好,可以讓阿拉伯國家明白一個道理:整個中東地區不過是美蘇兩國遊戲的棋子,不管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怎麼打,吃虧的都是自己。並且這場戰爭是沒有結果的,因為只要美蘇兩國繼續冷戰,它們就會竭力保持中東地區的均勢。不把中東老百姓的血流乾,美蘇不會罷手

埃及總統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他不顧所有阿拉伯人的反對,開啟了與以色列人的和談。以色列當然不能拒絕,因為這是第一個向他們伸出橄欖枝的阿拉伯國家,也是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以來第一個和平機遇。埃及提出的條件就是以色列交還之前佔領的西奈半島,這對於以色列而言,簡直是天上掉餡餅。沒有理由不接受。

以色列總理拉賓因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所作的努力,後來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對於改善以色列的國際形象,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總的來說,多一塊領土固然是好的。但是對於以色列這種夾縫中求生存國家來說,生存下去才王道。用一個西奈半島,換取更好的戰略環境,這才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合理選擇。現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已經有了不少的交流和溝通,雖然還是小規模的衝突的不斷,但大規模的戰爭沒有了。以色列也能夠將精力重點放在自身的發展上,現在以色列的人均GDP高達四萬美元,妥妥的發達國家水平。

若是以色列當初沒有接受埃及的提議,或許等待以色列的將會是第五次或者第六次中東戰爭中,照這麼打下去,以色列就算不會滅亡,也會被阿拉伯國家打的半殘,哪有現在取得的經濟成就?



作為一個西瓜群眾,我個人很慶幸猶太人把復國的地點選在了中東。如果當初猶太人把地點選在俄羅斯遠東或者非洲的烏干達建國,那或許現在的以列色國就是一個世界大國了,讓人不寒而慄的大國!


Mer86


在1967年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一次輝煌的戰例。這一役中,以色列僅用六天就佔領了原由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整個西奈半島,以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但幾個月後,以色列最終同意撤出戰爭中所佔領的土地,其中就包括西奈半島。為什麼呢?原因大致有三。

從戰術層面來看,以色列先發制人,在戰爭中出其不意,迅速取得了戰果。但埃及等國實力依舊尚足,而且縱深優於以色列。之前以色列只需要防守自己的狹長領土,現在佔據的土地突然擴張了一倍多,兵力與武器部署就明顯吃緊。以色列見好就收,退還這部領土以謀取其它利益,好過在未來消耗大量的軍費去守這一片新土地。

從戰爭層面來看,以色列的目的不是佔領這一片領土,而是讓阿拉伯世界接受“猶太國家在中東地區存在”這個事實,而第三次中東戰爭的速勝已經完成了這個目的。以色列有著明確的領土要求,它發動戰爭不是為了“擴張”,而是為了求生存。

從戰略層面來看,以色列必須面對周圍領土、人口比它多幾百甚至千倍的阿拉伯國家。如果它在此時在這些國家面前表現出了擴張主義,那各國為自保,必然會同仇敵愾。如果以色列表現出只對巴基斯坦感興趣,那會有一些打不過以色列的國家,迴歸到事不關已的狀態。只要阿拉伯世界不團結,以色列就能生存下去。


隱語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西奈半島是位於亞洲和非洲交界處的三角形半島,人口約60萬,面積6.1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是炎熱乾燥植被稀少的沙漠,人口承載能力非常有限。

戈蘭高地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以色列40%的淡水來自於戈蘭高地;戰略高地,易守難攻,只要守住了戈蘭高地,最有戰鬥力的敘利亞部隊就無法進入以色列,是天然屏障。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奪得西奈半島。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敘利亞,奪得戈蘭高地。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戰勝埃及、敘利亞,粉碎了他們奪回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的企圖。

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獲勝後,向敗者埃及退回西奈半島原因如下:

1、從國際角度來看,以色列通過戰爭手段佔領西奈半島,本身就是違反國際法的。不可能把它變為自己領土,放棄是必然的。

2、如以色列想同時佔用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則四面楚敵,北是黎巴嫩真主黨,東北是敘利亞、東面約旦,西南是埃及。以色列為了長期和平,就要消除,至少要減少敵對國家,和埃及媾和可以解決以色列長期面對的兩線作戰態勢。

3、西奈半島的沙漠荒漠地形決定了它承載人口的能力有限,經濟上會消耗以色列大量資源接濟幾十萬半遊牧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國內軍隊規模有限,以色列內的蓋夫沙漠和西奈沙漠對以色列的防禦構成壓力。政治上樹了埃及這個強敵、軍事上就必須消耗大量資源防守埃及,不利於消化已經取得的戈蘭高地和巴勒斯坦各個居民聚居區。

4、以色列是美國等為避免伊斯蘭教國家發展成歐盟之類的同盟體而安插在阿拉伯世界的一顆釘子,以利於美國掌控中東地區石油資源。地中海是歐洲的後花園,蘇伊士運河是歐洲經濟的生命線,所以以色列不可亡國。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更符合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群體的利益。

5、當時以色列羽翼未豐,雖僥倖打贏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認識到和阿拉伯國家長期對質,不利於以色列的發展。美國因長期深陷越南戰爭,也無力再支持以色列對抗阿拉伯國家。埃以雙方合好,符合中東的長遠利益。

1978年9月6日一9月17日,美國總統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戰爭中佔領的西奈半島,埃及承認了以色列。中東迎來了和平的第一道曙光,奠定了土地換和平的基礎。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考慮到西奈半島本身的條件,放棄後沒有強大對手的挑戰同時獲得國際社會承認,並給國內帶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全,最終選擇和埃及達成和解,放棄了西奈半島是正確的。


美麗青春您真痘


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只是它的一廂情願,它既沒有守住西奈半島這份“家業”的能力,也沒有與“世界為敵”的胸心,因此,最後留給以色列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把來之不易的西奈半島,原封不動的還給埃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在西奈半島上,很多人對於以色列完璧歸趙的舉動不理解,看不透也看不懂,西奈半島是以色列現有領土的三倍左右,同時資源豐富,甚至有人暢想以色列當初佔據西奈半島不歸還的話,現在它的經濟發展水平都要超過英法等國。

但這只是想想,因為世界上的領土很大,比以色列大多少倍多少倍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關鍵還得看理所應當該你的是多少,就像日本當年發動侵華戰爭一樣,在小日本眼裡,世界都是他們的,但這不是睜眼說瞎話的嗎,世界是世界的,怎麼可能是小日本的。


西奈半島是以色列重兵打下來的不錯,但他還真守不住,尤其是在多國干涉還“西”的情況下,以色列根本無力應對,就連他的美國爹都說了:“以色列,你這事辦的不對,西奈半島是埃及的,你得歸還它,不聽話,以後誰打你都不管了!”

蘇聯也說話了:“以色列,埃及是我的好朋友,你這樣子是不對的,你得把你非法佔領的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

在美蘇兩極格局下,如果美國和蘇聯共同不認可一件事,那麼這件事基本上就沒有做成功的可能,何況蘇聯還撂下狠話,英國要是在這件事再不咧咧,就叫他吃原子彈,搞得以色列心虛無比,西奈半島簡直成了不得不脫手的燙手山芋。

東西再好,總歸不是自己的,以色列最後只能無奈的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


歷史三日談


以色列,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了。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對以色列這個國家是沒啥好印象的,畢竟官媒宣傳的都是以色列如何挑起戰爭之類的。

說起以色列,可以稱之為中東小霸王了,把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摁地上打的死去活來的。

連續幾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聯盟都沒佔到什麼便宜。

說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由來已久了,原本猶太人確實是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原住居民,不過那也是很久遠的歷史了,後來被羅馬滅了國,所以猶太人也就成了無國家的民族。

可是隨著二戰等等的事件發生,猶太人興起了復國運動。

復國運動一興起,阿拉伯人不樂意了。雖然曾經你猶太人在這個土地上生活過,但是被消滅了,這塊地現在是我們的,你們是有錢,買我們的地可以,但是要用我們的地建國就過分了。

然後加劇了矛盾就開始猶太人所說的獨立戰爭。當時猶太人剛剛建國,都是民兵組織,可想而知戰爭初期是被阿拉伯國家打的死去活來。

最後以色列挺不住了,找聯合國要求停戰幾天,就用短短几天時間,全世界的猶太人財閥都動了起來,源源不斷的高科技軍備被運進中東,包括美國的各種先進裝備。

可想而知,阿拉伯國家的下場有多慘。

自那以後以色列就正式建國,然後以後發生的中東戰爭基本上都是把阿拉伯國家摁地上打。

在戰爭期間以色列不是沒有擴張曾佔領了西奈半島,但是迫於國際壓力和埃及的反擊,不得不還了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是中東唯一一個發達國家。連年戰亂,以色列是越打越有錢,越打越兇猛。

而這幾個老對手阿拉伯國家,一個個是成了歪果裂棗,逐漸衰落。

不得不說背後有濃重的大國背景。而且美國對以色列也不是單純的照顧小弟,美國讓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在別人的國家建國,並且支持它這樣的小國研發核武器,最新最先進的軍備給它用。

美國總統換了一茬又一茬,不管哪個總統在政策方面和以色列的關係都是如膠似漆。

可以想像在美國的猶太人有多大的影響力,從政治精英到華爾街金融大鱷,或是好萊塢媒體大亨,都有猶太人的影子。

雖然說以色列是個小國,而且迫於種種原因,無法去開拓淨土。

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阿拉伯國家完全不是這個小國的對手,並且日漸被其削弱。





李子熱評


假如以色列既佔領著埃及的西奈半島,又佔領著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那麼時至今日,它將在北邊與敘利亞及黎巴嫩真主黨為敵,在南邊則與埃及為敵。而埃及是中東的軍事強國之一。

如果是始終要堅持這樣兩線作戰的話,哪怕美國人再怎麼想幫以色列,以色列恐怕遲早都將亡國。

前四次中東戰爭,埃及軍隊都是阿拉伯軍隊的主力。

而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起初並不順利,後來逐步扭轉了局勢,但戰爭進程並不輕鬆。於是在美國的斡旋下,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以色列交還了西奈半島,從此埃以之間和解了,而埃及也等於就此脫離了蘇聯陣營。而阿拉伯陣營的團結也就此徹底被分化了

這樣,以色列在南邊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專心處理北邊的問題

從軍事形勢上來看,戈蘭高地與西奈半島,以色列只能常保一個,必須放棄一個;敘利亞與埃及兩國,至少得選擇一個國家達成和解。而戈蘭高地對以色列的戰略價值更高,因為戈蘭高地一來是以色列40%的水資源的來源地,二來顯然守住戈蘭高地比守住西奈半島容易得多


建章看世界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主要目的是與埃及實現和平,從而擺脫兩面受敵的窘迫。

以色列自從立國之初,便遭到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敵視和圍攻,其中,北邊、東邊緊鄰著的是敘利亞、約旦、黎巴嫩等國,西邊則是埃及。對以色列而言,其東、北方向是多數阿拉伯國家構成的集群,西邊又有一個面積遼闊、人口眾多的埃及,確實比較尷尬。

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埃及出兵支援阿拉伯兄弟,但當時埃及還是在阿里王朝統治下,後臺老闆英國支持以色列,埃軍在前線打得很糟糕。

1956年10月,蘇伊士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聯合英法入侵埃及,最終卻遭到埃及總統納賽爾堅決抵抗,只能撤軍。

1967年,以色列發動第三次中東戰爭,短短6天內擊潰阿拉伯聯軍,佔領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對埃及造成嚴重威脅。


到到1973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和敘利亞聯手,發動“贖罪日戰爭”,兩路閃擊以色列,一傢伙打得以色列暈頭轉向,震驚了整個世界。隨後,以色列悍將沙龍發動反攻,擊敗埃敘聯軍,攻入埃及境內。這時候薩達特又及時和談,保持戰前的控制線。


這一戰雙方基本打成平手,埃敘聯軍的損失比以色列要重,但已經足以讓以色列正視埃及的實力了。

此後,薩達特趁機向以色列搖晃橄欖枝。1977年,薩達特訪問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說:“和平屬於我們大家,屬於阿拉伯人,也屬於以色列人。”以色列總理貝京回訪埃及。1978年,美國、以色列、埃及三方在美國簽署《戴維營協議》,薩達特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79年《埃以和約》簽訂,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不久,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埃及通過和平手段,收服了丟失的故土。

對以色列來說,放棄了西奈半島看似放棄到手的資源,但西奈半島如果在以色列手上,埃及就必定把以色列視為敵人,使得以色列面臨腹背夾擊。相反,藉著薩達特的善意,將西奈半島還給埃及,實現了以色列和埃及之間的和談。這不但使得埃及退出反以陣營,更造成了阿拉伯統一聯盟的分裂。薩達特後來之所以被激進的穆斯林刺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此後,以色列得以專心對付東邊的敘利亞等過,並從容打擊孤立的巴勒斯坦武裝。1982年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由於沒有埃及在西邊的牽制,以色列集中兵力擊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及其盟友黎巴嫩真主黨和敘利亞軍隊。最終,巴勒斯坦被迫以土地換和平,以色列則趁機將巴勒斯坦人限制在零碎分割的“保留地”內。

因此,以色列捨棄西奈拉攏埃及,可以說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要是死抱著西奈半島不放,長期陷入兩線作戰,那才是利慾薰心。



巴山夜雨涮鍋


以色列之所以放棄西奈半島是因為根本守不住,以色列曾兩次佔領國西奈半島,第一次是迫於美蘇的壓力主動撤退,第二次佔領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以後,遭到了阿拉伯國家的瘋狂報復,埃及、敘利亞等國從東西兩側同時對以色列發動攻擊,結果以色列相當被動,併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其後根據埃以雙方的協議,埃及陸續收回了西奈半島。

其實以色列很想要西奈半島,如果以色列擁有西奈半島這塊土地的話可以擴大以色列的防禦縱深,現在以色列的國土只有2.5萬平方公里,而西奈半島都有6.1萬平方公里,是自己國土的兩倍多,所以擁有西奈半島是以色列夢寐以求的。

但是就當時的形勢來看,美蘇爭霸直接進入中東地區,蘇聯支持埃及等阿拉伯國家,美國支持以色列,正是美蘇的不戰不和政策才導致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雖然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但是這種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以色列要想守住兩塊佔領而來的土地確實很困難。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不得不妥協,退出西奈半島,只佔領戈蘭高地。因為對以色列來說,戈蘭高地是以色列的水源所在地,同時敘利亞的實力沒有埃及強大,守住這一塊土地相對容易一些。

所以,不是以色列不想要西奈半島,就當時以色列的實力和國際情勢而言,以色列守不住西奈半島。如果當時以色列一意孤行強佔西奈半島,那麼以色列更無寧日可言,必將陷入長期的戰爭威脅。


銘蘇先生


1967年6月5日,世界的目光又投向了不太平的中東,就在這一天的8點45分鐘左右,以色列空軍出現在埃及上空,當第一枚制導炸彈落地之後,意味著第三次中東戰爭開始。這場以色列挑起的戰爭,主要原因就是阿拉伯國家對於以色列的敵對政策,以及埃及軍力發展過快。

空襲開始之後,以色列空軍60個小時之內將埃及空軍消滅,順帶襲擊了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空軍基地。失去制空權的埃及陸軍迅速被以色列擊潰,在西奈半島作戰中,以色列以五個裝甲師為先導,配合空中打擊,使得西奈半島很快就成為了以色列的囊中之物。然而這在冷戰背景之下,不得已便捲入了美蘇的爭霸之中。

埃及當時同蘇聯是友好準同盟關係,以色列野蠻的行徑立刻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指責,尤其是當時的美國也覺得以色列理虧,比較以色列不宣而戰,蓄意挑起戰爭。所以當蘇聯站出來替埃及做主的時候,美國希望以色列妥協,當時西方大部分國家都是如此態度。但是以色列不想放棄既得利益,最後談判陷入了僵局。

而此時蘇聯派出了自己的黑海艦隊前往中東施壓,此時美國也認為以色列野心太大,若是西奈半島在其手上,說不定以後會影響自己的地區戰略。於是美國在此時便要求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並且揚言若是以色列繼續我行我素,那麼美國將不在提供保護。以色列權衡利弊,最終歸還了西奈半島,但是也通過此舉,國際社會開始默認以色列對於戈蘭高地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