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入媽媽羣,會錯過些什麼?

看點 “家長群”已經成為父母社交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在這些群裡,可以看到各所民辦的招生要求和攻略,各個輔導機構的培訓信息,但同時也收穫了浪潮般一波一波的焦慮。下文作者沒有選擇加入群,這樣的做法,就會錯過故事,錯過素材,錯過育兒經驗和可能有用的信息嗎?一起來聽聽她的分享。

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

01

《錢江晚報》的一篇報道,《媽媽群:滿是焦慮 就是不退》,講了兩個媽媽的真實故事。

悠然,75後,女兒12歲

“我的群暱稱是悠然,我的狀態卻基本是煩躁。”

自從女兒開始準備小升初,悠然加了幾個與此相關的媽媽微信群,想獲取並交流關於升學的信息。

各所民辦的招生要求和攻略,各個輔導機構的培訓信息,她的確收穫了浪潮般一波一波的信息,同時也收穫了浪潮般一波一波的焦慮。

這種焦慮,來自對女兒前途的不確定性,更來自和“別人家孩子”的比較。

她一度想退群,但還是忍住了,只因為一個原因,“怕錯過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

程璐,35歲,兒子5歲

“朋友聚會談的都是孩子教育,回來我大哭了一場。”

程璐的兒子讀幼兒園中班,她自己是公司中層管理者,進取心強,對孩子教育也很上心,每週陪兒子上圍棋班、跆拳道,同時也教兒子識字。

兒子讀幼兒園後,她覺得孩子進步挺大,也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拿自己孩子去和別人比較。但是,當她聽到朋友兒子的學習進度,還是挺崩潰的。

朋友兒子比自己兒子小一歲,認識快1000個漢字,上4個英語培訓班,能閱讀英文繪本。除此之外,還在學拼圖,鋼琴,又考上了學而思的尖子班。幼兒園每天只上半天,剩下半天就是上輔導班。

一天,程璐和很久不見的朋友聚會,非但沒放鬆,反而很緊張——聊來聊去都是孩子教育。剛好那天,她陪兒子做圍棋作業,兒子懶懶散散,漫不經心,5盤棋輸了4盤。

程璐大哭了一場:

“以前積壓的焦慮突然就爆發了。我一直想的是生活要自己努力,一起前行的人也要努力,包括孩子,所以,看到他懈怠不上心,我就難受。想想他未來求學的路還長,自己還要面對多少這樣的時刻?

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

02

特別理解這兩位媽媽的心情,我家娃也時不時會懈怠懶散玩遊戲時間過長,我也剛剛經歷過無比折騰的小升初,如果說一點兒也不焦慮,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唯一和這兩位媽媽不同的是,我沒有加入任何媽媽群——

因為我不願意高估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儘管測試報告顯示我情商在線,特別是在樂觀主義方面。

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

另外,自己已有的同學群、朋友群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媽媽群,信息已經很多了。

和同學朋友聚會,經常聊的也都是教育類話題。

就是不在群裡或聚會時交流,也有很多渠道和途徑去了解各種教育和學校信息。

網絡時代,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選擇也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所以斷舍離,不僅僅是物質,對自己接受的信息也要做減法。

這樣精神才能放鬆,放鬆才能清醒思考,行事更理性並且著眼長線。

沒有選擇固然不幸,而太多選擇,反而不如少一點幸福。

還好,和朋友或同學聊教育,每次聊完我都減輕了焦慮,而不是相反。

一方面是我和我的同學/朋友背景相似,心靈相通,心態放鬆,相處輕鬆愉快。

另一方面,我希望我的同學/朋友的孩子優秀出色,這樣能給我孩子做個好榜樣,同時也讓我孩子的朋友圈更強大。

每當在群裡或聚會上聽到同學或朋友的孩子傳來好消息,考上牛校,比如清華北大劍橋,還有人大附杭二中101什麼的,雖然給我佛系的心靈帶來了一絲波瀾:一種壓力和嚮往的混合物,就像蘋果橙汁,但這點“果汁酸甜”很快就我自私的欣喜蓋住了——以後孩子的人脈圈更厲害了。

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

想想看,牛娃媽是我朋友,那麼牛娃也可以成為我娃的朋友或學長啊,不管他們上的是不是一個學校。

再想想看,我身邊的同學朋友,特別是雙商差不多一個層次的,孩子進了好學校,那預示著自己孩子進好學校的概率也很大啊。以後畢業有了好工作,也可以成為自己孩子的引薦人。

所以,當聽到我閨蜜的孩子考上了清華,我就帶著花生拜訪了她和她兒子。讓花生聽聽大哥的教誨,沾沾學霸的靈氣。

所以,我衷心祝願朋友和同學的孩子都進好學校,越牛越好。孩子身邊的人越優秀,他也才會更優秀。

03

那麼,會有人說了,別人的優秀與你無關,別人孩子的優秀更與你孩子無關。你孩子要是自己不爭氣一切都是白搭。

這句話當然沒錯。孩子自己優秀,才能有和別人“交往“和被別人“利用“的可能性。

但如果再想深一層:是不是不管別人家孩子怎麼樣,我們都會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用心?

那麼希望別人家孩子優秀,是不是也和教育自己孩子優秀不矛盾?

不但不矛盾,反而有助力。既可以做榜樣,又可以做資源。

反正我們都要教自己孩子優秀,那麼你是希望你朋友的孩子不優秀呢,讓自己把別人比下去有點優越感呢?還是希望你朋友的孩子更優秀,可以成為你孩子的榜樣和資源?

自己的一點虛榮心,和孩子的朋友圈相比,哪個更重要?

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

但是家長群就不太一樣,你和那些媽媽不是因為友情走到一起,而是因為共同的利益。

你和那些媽媽沒有感情基礎,而她們的孩子反而可能成為你孩子的競爭對手——至少在升學過程中,如果你們報一所學校,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就成了零和博弈,而不是你和朋友能達成的共贏。

所以加入這種媽媽群,心態就一定不會太好。

一個善良的人本來希望大家都好,但是人家孩子明明是你競爭對手,他們好了你孩子可能機會就少了一點,你又不是做慈善的,總歸希望自己孩子比別人好,只有在他的“好”保險的情況下別人家孩子才能好,這樣一來你不精神分裂才怪!

所以,為了保持自己的內心的善良和平靜,我就不加入媽媽群了。

不加入媽媽群,我錯過了故事,錯過了素材,錯過了育兒經驗,錯過了可能有用的信息。

同時,我也錯過了焦慮,錯過了比較心,錯過了信息過載,錯過了讓自己滑向邪惡的陷阱。

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

說起比較,悠然和程璐這兩位媽媽的煩惱,說到底都是因為比較心而起的,那麼,可以說服自己不去比較嗎?

其實比較是避免不了的,與其白費力氣控制自己不去比較,不如看看你比較的方法是否錯了:

你是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長處比,還是拿孩子的長處和別人孩子短處比?

換個角度看問題,世界就能很光明。

比不過別人成績,我們可以比身體,比不過別人身體,我們可以比心態。

和別的小朋友甚至和花生妹妹比,花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特長,我就和他說,

你各方面都很均衡,功課也沒有偏科的,記住,你的特長,就是沒有特短。這是很多人不具備的,你要好好利用這個特長。

只是,不加入媽媽群,我也錯過了可以施展我正能量的機會,我本來可以分享我看過的好書,我學到的教育理論,去散佈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但是,僅僅因為害怕自己不夠強大,反而會遭受反噬,受到別人影響,我退卻了。

這麼一想,因為我的自私和膽怯,天哪我錯過了一個拯救世界的機會!

這損失,太大了。

花生地主人簡介:安柏,北大MBA,曾在央企和通用電氣從事多年管理工作。現在是一個愛旅行的家庭主婦,同時還進行人生管理和家庭教育的寫作。願和你一起,把此時此地,過成詩和遠方。

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不加入妈妈群,会错过些什么?

外灘教育攜手畢業於耶魯大學的

閱讀控Nikki老師

帶你走進精讀,

走進《了不起的蓋茨比》

最終,愛上閱讀。

點擊下圖 立即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