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抓住幸福可能出現的每個可能

2007年,由加布里爾·穆奇諾執導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收穫的除了無數個奧斯卡小金人外,影片真實可信的故事藍本加上史密斯父子的投入演出,更是讓無數人落淚。

影片英文名為《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在受盡了各種人間冷眼與苦難後,依舊以樂觀的態度傳遞給兒子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告訴兒子幸福終會到來的勵志故事。

事實上,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本質上是無法用言語來充分表達的,但它對於兒童的未來確實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院年鑑》中的一份研究表明,對於青少年來說,更高的幸福感意味著更好的適應性和心理健康,而更低的幸福感則往往帶來心理、社會、行為問題。

這意味著任何人在童年乃至青少年時期,心理狀況的滿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者一個人未來的走向。這種滿足即包括他人對自己的關愛,亦包括社會帶給一個的榮譽認可與成就感。在學生時代,兒童期望父母更正視自己的努力與付出,而絕非成績是否得到了量化性的提高。

在未來,幸福可以緩和壓力性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防止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形成。父母的支持,參與有挑戰性的活動,與他人高質量的互動,都會有助於幸福的促進。

那麼當我們聯想到中國,有多少父母可以在艱辛的環境中,依舊將孩子的心態與健康成長擺在首位,寥寥無幾,生活的壓力讓這些父母遊走在崩潰的邊緣,他們對孩子的期許或許就是能比自己活的更好,在這樣的狀態下,素質教育更是無從談起。

而彩虹蝸牛則更希望通過一種普惠的方式,讓素質教育帶來的幸福不止屬於少數的國際學校,而是讓其能更好、更快、更穩的步入萬所公立學校,教會孩子們活在當下,抓住未來幸福出現的每個可能。

活在當下,抓住幸福可能出現的每個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