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縣「63321」模式讓羣衆共享法治建設成果

古县“63321”模式让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

古县“63321”模式让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

近年來,古縣司法局按照司法部、司法廳總體部署和具體要求,不斷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形成了“63321”公共法律服務古縣模式。

“6”六個整合——整合法治宣傳、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律師、基層法律服務;“3”三個平臺——搭建古縣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熱線平臺和微信公眾網絡平臺;“3”三支隊伍——建設公證、律師和普法宣傳隊伍;“2”兩個系統——智能終端機“律服通”和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視頻系統;“1”一個體系——形成一個古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通過廣泛、專業、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更好地滿足了全縣人民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增強了廣大群眾共享全面依法治國成果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整合六項職能

一站服務惠民生

本著資源集聚、運行高效、科學設置和便民、利民、高效的原則,該局建設了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了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業務、律師服務、基層法律服務和法治宣傳六項職能。“弱勢維權找法援,化解糾紛找調解,預防糾紛找公證,法律服務找律師”,只要是法律問題,在這個中心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原本過程複雜、多頭辦理的法律事項,現在僅在一個大廳就能完成所有辦理環節。“前臺統一受理、後臺分別辦理、結果及時反饋”,業務流程一目瞭然、崗位職責清晰明確、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成為全縣司法行政服務經濟、促進和諧、改善民生的“第一窗口”。

搭建三大平臺

上下貫通全覆蓋

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重要載體,為了做好這項基礎性工作,古縣司法局著力搭建了“實體、微信、熱線”三大平臺。一是搭建實體平臺。古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將其納入平安古縣、法治古縣建設範疇,納入工作整體規劃,納入預算全力保障。圍繞“多層級、標準化、高效能”的服務體系建設目標,縣級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7個鄉鎮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13個村(社區)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實現全覆蓋。二是搭建微信平臺。該局建立了法律服務微信群,將服務卡張貼到村、到社區,城鄉居民通過掃碼加微信即可與法律顧問進行諮詢,切實享受到“指尖上的便捷”。三是搭建熱線平臺。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置的法律諮詢電話已經成為該縣司法行政機關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重要途徑,在提供法律諮詢、宣傳法律知識、接受法律援助申請、指導群眾維權、疏導群眾情緒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狠抓三支隊伍

高效服務暖民心

該局積極培育發展律師、公證和法治宣傳三支隊伍,不斷壯大公共法律服務的中堅力量。縣委政府部門、8個縣屬國有企業、113個行政村(社區)全部聘用了法律顧問,並推行了“五個一”工作機制,即村(社區)所有服務律師堅持每週駐村一次,每月統計一次,每季度研判一次,每半年總結一次,每年述職一次,配套實行了“一村一法律顧問”半年考評、全年考核制度。該局還成立了一支由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組成的古縣普法講師團,組建了100餘名社會志願者參與的普法宣傳隊,活躍在鄉村及社區、學校、企業等各個領域。拍攝普法欄目劇和普法動漫短片,探索“互聯網+法治宣傳”新模式,開設了“古縣普法”公眾號,將法治宣傳教育真正融入到群眾的生活中。

暢通兩套系統

線上線下聚合力

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我們同步加強科技信息投入,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提檔升級,建設了兩套信息系統:一是“律服通”智能終端系統。該縣在全市率先啟用了“律服通”智能終端系統,收錄了全縣所有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基本信息,每名律師手機上都安裝了“律服通”APP,來訪群眾通過“找律師”“視頻諮詢、網上預約”“普法宣傳”“法律援助”“法條彙編”五大模塊的訴求查詢,可以獲得便捷的法律服務指引。二是公共法律服務視頻系統。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視頻系統的開通運行,實現了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7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13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互聯互通,通過視頻面對面進行人民調解、法律宣講、案件諮詢等法律服務。即使是在全縣最偏遠的山區,只要站在電腦前,就可實現與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即時視頻通話,把“固化的法律條文”轉變為“溫暖的法律服務”,有效解決了偏遠山區法律服務力量薄弱的難題,群眾通過登錄“一個系統”,點擊“一個屏幕”,就能解決“一攬子”法律問題,形成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虛擬”與“實體”相呼應的法律服務新格局。

形成一個體系

法潤古縣順民意

通過整合六項職能、搭建三大平臺、狠抓三支隊伍、暢通兩套系統,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司法行政機關統籌、部門協同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縣廣大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人員充分發揮法律服務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功能,圍繞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幫助群眾依法解決在土地徵收徵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治理保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中遇到的涉法問題,真心實意地為他們排憂解難。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規範的運行體系,切實做到了將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整合在基層、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層、服務重點傾斜在基層,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便民化。(安利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