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像「土豪」一樣吃吃喝喝

在世界上,只有中國人把飲食上升到了道德、甚至形而上的高度,所謂“民以食為天”。古人說:“三代為官,剛懂穿衣吃飯。”

飲食|像“土豪”一樣吃吃喝喝

《飲食男女》劇照

很多年前看電影《葉問》,開幕第二場戲讓人印象深刻。黃昏,拳師廖師傅上門挑戰,葉問與妻子正在吃飯,餐桌上,只聽見碗箸聲響,一家人默默無語,葉問簡單地答允比武之後,問廖師傅吃了沒有,廖師傅說還沒有。然後,葉問請廖師傅一起吃。

當年,內地電影與港臺電影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最明顯的差距並不是藝術水準,更不是情感戲、床戲,最集中的表現,是在餐桌上。一場戲就能看出,香港的導演和編劇深諳中國的傳統禮儀。飲食電影是重要的類型片之一,李安打動好萊塢的《飲食男女》這樣水準的電影,大陸至今還沒有拍出來。在商業電影裡,比如杜琪峰的黑幫作品中,飲食,是呈現黑道滄桑的重要場景。不論是《大事件》中任賢齊扮演的悍匪與被綁票的一家老小共同烹調的一桌飯菜,還是在《黑社會》裡梁家輝扮演的黑道老大沉靜陰冷地吃喝,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傳統的飲食禮儀。

諸如“食不語”,揚雄《法言》雲:聖人之言,似於水火。或問“水火”,曰:水,測之而益深,窮之而益遠;火,用之而彌明,宿之而彌壯。

一般是中醫界在闡釋“食不語”的意義,吃飯的時候,說得太多,會影響唾液的分泌,影響咀嚼,尤其是吃魚,曾有多少人因說話而讓魚刺卡在了喉嚨裡。

其實,餐桌是家庭教養的重要場所,但是,有多少父親在飯桌上過問孩子的考試成績,又有多少母親抱怨過鄰家媳婦換了新妝,買了靚車,這樣會影響大人小孩的心情,形成心理壓力,進而影響內分泌,再影響消化,長此以往,可能給胃炎、胃潰瘍、乃至胃癌埋下禍根。所以,在飯桌上,最好少說話,實在要說,就要像電影裡的葉問一樣,說一些積極的、正面的話,可以稱讚食物的美味,感嘆季節的流轉,追情親愛的故舊親朋。

內地電影對於飲食的表現太差,其背後,反映很多人吃飯的水平差。再拿最簡單的“食不語”來說吧,家庭餐桌上尚且很多人在亂講亂說,在外面的飯局上,那是更加一塌糊塗。

我曾經歷過這樣的場面,有一次,一桌同行在包廂吃飯,一位剛做母親的女士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家孩子多麼調皮,大家不得不迎合著,這時我發現,對面那位女士快要哭了,同事們都知道她剛離婚,而且因婦科手術而不能生育。還有一次,某男士在初識的一干人面前,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桌旁,一位出身佛學傳統家庭的西安人眼裡已含著淚光。

所謂“禮之初,始於飲食”,這是說,飲食包含著中國人最基本的禮儀,比如“席不正,不坐”,明明桌前有一對夫妻,無禮的人坐在別人中間,這飯還怎麼吃。在世界上,只有中國人把飲食上升到了道德、甚至形而上的高度,所謂“民以食為天”。古人說:“三代為官,剛懂穿衣吃飯。”

中華民族向來稱禮儀之邦,中華文明的復興,首先在於禮儀的復興,所謂“禮失求諸野”,就飲食而言,至少港臺電影給了我們一種啟發,那就是:可以像“土豪”那樣吃吃喝喝。歷史上,真實的葉問是刑警隊隊長,還談不上三代為官,但在中國的基層社會里,他就是當地的土豪。

土豪在傳統社會是一個大大的褒義詞,土豪的本義是指地方上有文化的人,是基層的文化力量。文,道藝也,其中就包涵了國術,也就是軍事力量。《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史上確有其人,史書記載:郭靖為高橋土豪,金兵入侵後,他不忍棄漢衣冠,赴江而死。(《宋史•忠義傳》)

飲食|像“土豪”一樣吃吃喝喝

郭靖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還是一名“土豪”

豪門、豪族在東漢時期開始形成,一些世代為官的家族,因為擁有五經(印刷術未發明)而漸漸掌握了文化力量和一定的軍事能力,於是稱“豪”。杜甫、王勃、諸葛亮、陶淵明等都出生於豪門。杜甫,襄陽杜氏之後,先祖為徵南大將軍杜預,至唐朝時家族已衰落。杜甫的母親崔氏,繼母盧氏,都出自山東豪族。《唐史》記載了一個著名的故事:唐宣宗的一位公主與崔家子弟訂婚,不久,崔家聽說這公主吃飯時丟掉了筷子,認為缺少禮教,果斷退婚。唐宣宗悲憤地說道:“想我李家兩百年天子,民間論婚娶尚不及崔盧乎!”諸葛亮,先祖諸葛豐、祖父諸葛玄,均為漢代名將。諸葛亮年輕時隱居襄陽,但在荊州等地擁有廣泛的人脈關係,其岳母是荊州劉表夫人之妹妹。到了明清時期,傳統文化受到皇權專制的打壓,民間文教衰敗,“土豪”逐漸變成貶義詞。顧炎武《與人書》裡說“土豪魚肉鄉民。”清朝人感嘆:“古之土豪,鄉貴之隆號;今之土豪,裡庶之醜稱。”

到了今天,土豪終於從一個高貴的詞,變成了網絡上略有貶義、而又令人羨慕的詞彙。一想到古代的土豪,那就是西門慶一樣的人物。但是,即便是西門大官人家的伙食,也值得今天的我們來學習。《金瓶梅》的作者雖難以考證,但顯然是一個美食家,小說裡對飲食的描述十分精彩。更重要的是,《金瓶梅》裡的飲食是現實的,而不像《紅樓夢》和《水滸傳》那樣。

《紅樓夢》的飲食是詩意的,比如茄鯗,真的做出來,那一團綠油油爛泥一樣的東西誰也不敢吃。而如果像水滸好漢那樣吃喝,動輒三斤牛肉,一定要吃壞肚子。

《金瓶梅》中提及的美食三百多樣,菜餚超過一百種,糕點幾十餘,其中很多現在仍在食用,比如:羊角蔥汆炒核桃肉、奶罐子酥烙拌鴿子雛、糟鰣魚、過水麵。

第二十三回描繪來旺的媳婦宋惠蓮製作豬頭肉的過程,可謂獨具一格,那完全是採用了高壓鍋的原理:“惠蓮走到大廚灶裡,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的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

中國人是最善於烹食各種肉類的民族,且懂得豬身上最寶貴、美味的部位即是豬蹄膀,因為一頭二三百斤的畜生,全憑這蹄子支撐而有巨大的衝撞力。

西門官人家的飲食是普適的,這也應了牟宗三先生的說法:《紅樓夢》是小乘,《金瓶梅》是大乘,《水滸傳》是禪宗。

(原創自志道教育《新教育家》王化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