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愛好屠城,卻對這3種人手下留情,子孫堅決執行這一慣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1936年,毛澤東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沁園春·雪》,他在詩中評價說鐵木真雖然是“一代天驕”,但他只重武治,忽視文治。說起成吉思汗,我們都很熟悉。成吉思汗本名孛兒只斤·鐵木真,他出生於116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鐵木真建國後,打敗了西夏和金國,在征討西夏的過程中因病去世,時年66歲。鐵木真率領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橫掃整個歐亞大陸,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卻莫衷一是。鐵木真雖然有著震驚世人的豐功偉績,但他卻是一個殺人的惡魔。

成吉思汗愛好屠城,卻對這3種人手下留情,子孫堅決執行這一慣例

鐵木真尤其喜歡屠城,蒙古軍隊走過的地方伏屍百萬,流血千里。據統計,鐵木真帶領蒙古軍隊南征北戰,被他屠戮至死的人數甚至上億,他的手上沾滿了鮮血。成吉思汗愛好屠城,卻對這3種人手下留情。幾百年間,他的子孫堅決執行這一慣例,尤其是最後一種人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吉思汗屠城的行為與他的父親孛兒只斤·也速該有著很大的關係,孛兒只斤·也速該去世前曾對鐵木真說過,要殺死所有身高高於車輪的塔塔爾男子。正是由於他父親的影響,鐵木真在降服塔塔爾人部落後,展開了一場血腥的屠殺。

成吉思汗愛好屠城,卻對這3種人手下留情,子孫堅決執行這一慣例

此後,他的這種行為逐漸形成了一種準則,只要屠城就會殺死高於車輪的男人,但有三種人卻可以僥倖活命。第一種人就是孩子。首先,孩子年紀尚小,符合鐵木真只殺高於車輪的男子的原則。其次,小孩子沒有什麼戰鬥力,不足以形成威脅。再者,孩子是未來的倚仗。正如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那樣,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在中國古代,鐵木真就已經有了這種思想,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勞動力,會對未來的發展大有益處。第二種人就是女人。在中國古代,男權思想盛行,女子地位低下。劉邦在鴻門宴中藉故離開又擔心禮節不周時,樊噲勸他說:“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外敵入侵時,女子的地位大抵如此。

成吉思汗愛好屠城,卻對這3種人手下留情,子孫堅決執行這一慣例

女人手無縛雞之力,肩不能扛,手不能挑,任人宰割,不足為懼。此外,女人既可以繁衍後代,又能當作獎勵賞給部下,因此,女子也逃過一劫。第三種不被殺的人是工匠。鐵木真在攻打金國和以花刺子模國時發現,他們的城牆非常巍峨堅固,這種設計使得攻城難度大大增加。工匠是各種技術的精通者和引領者,是一種特殊的人才,也正是因此,鐵木真沒有殺他們。事實證明鐵木真的選擇是正確的,這些工匠製作的武器、裝備為鐵木真四處征戰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障。筆者認為,鐵木真積極學習中原的軍事思想,並把它們應用到蒙古軍隊當中。工匠參與制作的各種器械裝備,提高了蒙古軍隊的戰鬥力。鐵木真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豐功偉績,古代匠人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