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宅在家拒絕社交是一種什麼體驗?

馨馨話語


在各個社交平臺上,我們總是能夠看見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期待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失望。

而對於這一類拒絕社交,只想要呆在家的人來說,其實也有這麼種心理。

我們總是會說,“關係都是麻煩出來的”這句話說得不錯,我們人與人的相處交往裡,客氣客套話,從來只停留在對於陌生號的交談上,只要兩個人關係一深,其實就會發生你麻煩我,我麻煩你的情況,而這樣一來一回的羈絆,其實就在隱形中加深了兩個人的關係。

而這類拒絕社交的人,他們的社交圈子會比較小,而且相對而言,他們的生活水平可能也不會特別高。用歷史上的話語來說,“閉關鎖國”也是同樣的意思,而同時“弱國無外交”,這其實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但一般,覺得這樣生活狀態可以接受的人,都覺得沒有必要提升或者改變生活狀態,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挺好。

所以,我會認為,無論是怎樣的生活狀態,都是自己的選擇。我也不會去評點對錯,因為,自己人生,自己覺得滿意就行。


柏燕誼心理諮詢師


  人是群體性動物,沒有社交活動,不能融入人群之中,很容易陷入無邊的孤獨之中,與此帶來的種種心理不適有很多呢,下面我舉兩個例子。

  例子一:我有一個同事,兒子大學畢業後,一直宅在家裡。這一宅就是七八年,也不去找工作,或者父母幫著聯繫到一份工作,這個小夥子去上班沒幾天就不幹了,說自己幹不了,別人都不喜歡他,排斥他。再看這個小夥子的形像,他每天宅在家裡,也不出去活動,就是坐在電腦前玩遊戲,網上漫無目的地瀏覽一些信息。時間長了,面黃肌瘦,整個人看起來綿軟無力,說起話來無底氣。同學夫妻倆看到兒子這般狀態,既焦慮又無奈。我問這小夥子,你整天就這麼宅在家裡,你什麼感覺?他說很無聊,可是我到外面又感覺自己不適應,怕和人接觸,怕和人打交道,我有時宅在家裡情緒也很低落。

  這個例子可能對於經常宅在家裡的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就是常說的社交恐懼症吧。

  例子二:說說我自己,我由於工作的原因,在家裡網上從事家庭教育工作(多年前我是公務員,後辭職)。儘管我每天在網絡上處理大量的諮詢工作,但是仍有脫離人群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會偶爾伴有迷茫和心理不適。偶爾會特別懷念當初在單位上班時,大家每天正常上下班,在辦公室裡說說笑笑,下班後一起出去喝喝茶,吃吃飯,或者參與其他活動的日子。儘管我每天早晨和下班後會出去活動鍛鍊,也會和一些朋友通通電話,或偶爾見面聊聊,但是白天大量時間仍算是宅在家裡,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越發不適應只網上工作,因此,下一步就要計劃開辦實體工作室,讓自己不再宅在家裡。

  我想,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雖然說這種宅不是全職在家沒有工作的宅,但仍然對心理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韓國成老師


人不是獨立的個體,其本身是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的,而與人交往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本領,這種狀態下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相對於“自然人”而言的“社會人”,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歸根結底就是處理處理人和人,或人和事之間的關係。

天天宅在家,什麼都不用想不用做,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有過的想法,但是經歷過這樣生活的人會發現,現實情況並不是這麼美好的,經歷過這樣一段生活之後,整個人的身體還有心理狀態有了很明顯的變化,讓很多人對這樣的生活狀態又有了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個是外貌氣質。因為長時間不出門,自己就會對自己的儀容要求降到最低,忽視對自己的審視和監督,對自己採取無限“寬容”的態度,比如,在家了可以不洗臉不梳頭,也可以不用換衣服不洗衣服,吃飯自然不會精心準備,每頓應付了事,更不要提進行運動等等。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發胖和長痘,當你發現自己出現這樣的狀態的時候,就會產生挫敗感和自卑感,從而更加討厭出門見人,最後形成了惡性循環。

第二個是心理狀態的變化。一方面,長期拒絕與人社交,養成遇事習慣性逃避的習慣,無疑會造成社交技能的缺失,當突然面對交際對象的時候,產生格格不入的不適應感覺,長期下去就會害怕再次踏入社會,產生與社會脫節的恐懼感。另一方面,會讓你對自己的人生觀念發生變化,遠離努力和奮鬥,人生的各種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扼殺。

總之,一個人長期處於自己刻意製造的遠離社交的舒適區,起初一定是舒適的,但是後期對自己身心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所以,有機會就出去走走吧!


不雨


我有個半個月不出門的經歷,居然沒有憋壞,可能我天生屬於那種可以安靜,也可以喧鬧的人。

不出門主要活動:

第一:電視劇。韓劇、古裝、近代,各種電影,一一看了一遍,還要把從前看過的再翻一遍,還要一集不漏。

第二:懶到素面朝天,可以三天不洗頭,一天不洗臉,一天不洗澡,但一定要吃飯,三餐還不能少。有時候真懷疑人類是不是豬進化過來的?

第三:不想動。平時潔癖到地板掉了一粒飯,一點灰都要擦的油光發亮的人,這個時候,看見了,也好像沒看見。簡直就是無視任何髒亂物體的存在。

第四:不回覆,也不髮圈。任何人主動聯繫,都覺得是一種打擾。直接忽略。

沒有特別體驗,只是不見人,也不需要待人,可以好好思考人生。

只是,出門之後,走在路上,感覺別人看自己的時候,是一種神經質的狀態。是那種好久不見光,不敢直視的感覺。

你們,同意嗎?同意就點贊吧,還可以關注我噢。

謝謝😜!


mindymm愛的漣漪


週末或放假的時候,我就會宅在家裡,是長輩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我的上進精神在流失。可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緣故,爺爺奶奶管得更嚴,除了上學,平時時間只能呆家裡,十多年過去了,宅也成了我生活的一個習慣,習慣很可怕,當一個人開始依照習慣行事,進取精神就會因此而喪失。我感覺自己很膚淺,很想走出那扇門,去看看我的朋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變成什麼樣,但是長期的習慣已經使我變得麻木,我渴望著也恐懼著,宅的行為讓我活得很累,因為無所事事的宅是一座監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麼的漫長、煎熬。



後來,我在網絡上認識了知乎,裡面有很多奇葩的問題,都是我平常不會去思考的問題,看著他們對問題的解答,我也開始反思,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漸漸地,我明白了,就算是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只要你有一雙愛探索的眼睛,你會發現生活很有意思,就算宅,也能創造激情,思維的飛躍。

雖然宅,但我們還有選擇的權利,求知的路上沒有盡頭,卻充滿對未來的幻想和期盼,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碌碌無為的心。


我們的城市有海


最好別讓這樣的生活狀態持續的時間太長。本人親身經歷,大學一畢業就結婚了,工作的事就推後了,剛開始覺得每天過得很幸福,有錢花,睡到自然醒,每天中午偶爾做頓飯,有老公寵著,空餘時間基本上與手機為伴,鏡子也很少照,(問老公胖不胖,答:不胖,醜不醜,答:不醜)每天除了和老公一起,回家看看父母,生活中再也沒有其他人了。直到有一天自己找換季的衣服,拿出來後一件也不能穿了,自己才開始意識到當時的自己有多糟糕。心想著出去找工作吧,內心似乎是拒絕的,有一天投了簡歷,去一個學校面試,說了自己的經歷後,對方給的待遇是一個月1800,而且一天13個小時的不間斷工作,當時就蒙了,怎麼會這樣了,自己的價值哪去了?內心有點受挫,回到家也沒好意思和老公說,自己冷靜的考慮了幾天,再次決定去找工作,剛開始雖然掙的不多,起碼自己跨出了自己心裡的門檻,一步步的融入到社會關係中,慢慢的發現自己的生活充實了起來,每天回家也會和老公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倆人的生活不再那樣單調,有時也會因為一些事受委屈,回家和老公說,他會說別幹了,我又不是養不起你,可我拒絕了!煩惱的事說說就過去了,自己還是得努力過好每一天。

所以說我們女的要自己看重自己,自信點,一步步來,勇敢的走出去,別做金絲雀,有個好老公就不說了,如果有一天被對方嫌棄,那就晚了!人還是要有一技之長的,換句話說我們要有生存的本領,而不是永遠想依靠別人,當有一天沒人依靠時,豈不更慘!


陽哥媳婦


這個話題比較有意思啦。當今,得益於網絡的發達,給宅男宅女們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如果你問一個人為什麼要那麼死宅,那他/她可能真的覺得你不理解他/她。有書君有位朋友就是這樣的宅女,下面和大家分享一點屬於她的故事。這位朋友2016年3月份辭職在家(自己在市裡合租的房子),兩年過去了還是保持兩年前的狀態。雖在同一個不大的城市,但兩年間和她見過的次數不超過4次,近期她在網上找我聊天的頻次有所增加,感覺時機成熟,所以約她見了幾次面,一是看能否幫助到她,二是瞭解過去這兩年的感受。

兩年間,她和自己父母見過兩次,就是兩次過年的時候,其他時間就基本在她的小房間裡。起初的時間裡,感覺突然沒事做了很不自在,每天無所事事。一個月後就逐步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只要有網就會覺得很自在,每天都過著吃飯、睡覺、刷手機的日子。無聊的時候就到客廳散散心,其他租戶換了好幾批了,從來就沒有認識過。下樓的目的就是去樓下超市買生活用品或方便麵,感覺就像是進城。當然,能讓外賣小哥帶的,自己就儘量不動手,比如垃圾堆不下了就點份外賣,讓外賣小哥把垃圾帶走。房間一個月打掃一次,衣服一個星期丟洗衣機洗一次,偶爾停電的時候就全天睡覺。我問她如何度過精神上的空虛的?她回答說:“其實並不感到空虛,能夠宅的住的人都有他/她們特定的能力或者方式來度日。有的喜歡打遊戲,有的喜歡看書,有的喜歡泡電視劇,而我就喜歡幻想,那些在網上看到的喜歡的人、事、物,我就會去幻想,長時間地幻想,長此以往。”近期,這位朋友表示她現在越來越焦慮,主要是看到以前的朋友大多已結婚或者有男女朋友,或者看到曾經身邊的人日子過的豐富多彩。見面時我能夠感受到她精神似乎都有點恍惚了,有些話說的都不太流利。但是,以前她聽不進去任何人包括我的建議,現在也能聽進去一些,可能是覺得自己過的並不幸福,真的想有所改變,擺脫之前的生活。由於兩年的時間對性格的影響以及工作技能的問題,我把她介紹到另一個朋友的水果店工作,目前兩個月過去了,再見她的幾次,感覺開朗和自信了很多。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人生的意義體現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體現在幫助他人的活動中。如果一個人相較其他人毫無意義地長期宅起來,那一定是違背了人生真正意義的體現。這些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缺少朋友、情商不高、一定程度的自卑、交際能力不強、社交上的恐懼、之前人生道路過的不如意、重創後的自暴自棄等。不可否認,當今社會,由於資源配置的問題和競爭的壓力,導致很多的年輕人感到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速度,面對競爭和選擇,很多人選擇了逃避。但是逃避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更多地需要努力工作、勤奮學習,需要更多地去旅行,認識和交往更多的人,通過提升自己來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與身邊的人攜手共進,譜寫幸福多彩的人生,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化獻力。


有書快看


給你看一個真實的例子吧!有人調查過日本的蟄居情況

大約有100萬人消失了,也就是蟄居起來,他們寧願一個人宅在家裡不出去,也不願出去

Chujo,24歲,蟄居兩年。Chujo的夢想是當一名歌手,但父親不看好他的選擇,父親有自己的生意,並希望Chujo做一樣的事。

在家人的要求下,Chujo曾在家族企業上過一年班,但因壓力過大而飽受胃痛折磨。Chujo有一個令他羨慕的弟弟,因為弟弟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當他表現出沮喪的情緒時,家人會變本加厲地訓斥他,這更加加重了他的恥辱感。

所以他選擇了宅在家裡,也不願意去工作,就這樣過著自己的生活

不願意和人交流,其實有很多人因為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然後就放棄了,一直

在家裡靠著父母的積蓄生活,後來開始越來越不願意見人

我也試過這樣子,那時候是新工作被勸退了,一直網上投簡歷,但都是渺無音訊,後來就放棄了,過上了日夜顛倒的生活,晚上醒來看電視,白天就睡覺,直到差不多3個月後找到新工作。如果沒有朋友關心,可能這樣的局面會持續更久。


深夜看影


我自己應該就是一個典型死宅了。本人全職家庭主婦,不用自己買菜,也不去超市,真的屬於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的類型,就是在家帶孩子。可以說我是完全沒有社交的,平常也不打電話,聊微信。

那麼天天宅家,拒絕社交到底是種什麼體驗呢?首先真的感覺和社會脫節了,雖然手機上可以看看新聞,熱點什麼的,但是要和人聊起天,真的接不住別人的話頭,因為知道的太少了,一下子感覺自己捉襟見肘。和人正常的交流接觸都有些問題,找不到話題。

然後感覺什麼人情世故完全不懂,遇到什麼事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完成它。

而且整天在家,會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感覺做什麼都沒意思,生活毫無意義。也會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懷疑,找不到生活的動力。

所以真的希望所有的死宅們都可以走出家門,去外面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都可以以更積極,更樂觀的心態去生活。希望2018自己可以不那麼宅,多出去感受感受這個社會^_^!


不知所云的家庭主婦


天天宅在家,拒絕社交是種什麼體驗?

告訴你這是種:孤僻、自傲、不近人情、孤芳自賞、冷漠到家的體驗!沒有什麼人緣交際,更談不上與外界接軌,嘴巴只用來吃飯,和人說話都費勁,沒有圓滑的方式方法,只能直來直去的亂撞亂打,發脾氣是家常便飯,見外人如同老鼠見貓,躲躲藏藏,不大氣,讓人看著彆扭,不出展,如同坐井觀天!

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女人,一天到晚就宅在家裡,餓了叫外賣,吃完飯就扔垃圾桶裡,也不清理垃圾,家裡就是她所有的空間戰場,自己還覺得自己是女神,描眉畫眼的,就是不怎麼出門,有點自戀,標準的一個女神經!不與外人多接觸,見人就是一笑而過,在家裡也是關著自己房間的門,一旦家裡人出門去了,就自己在家裡溜達溜達,聽到有人開家門,立馬迅速關上自己的房門,有病啊!真的病的不輕,但是你怎麼也拉不出來她,就是懶得和你說話!

感覺心理好像有什麼毛病了,整天緊閉門窗,什麼情況,什麼體驗?就是病態,神經病人的體驗,腦殘吧!

這樣的人不可交,也不能經常和她在一起的,否則你也會變成如此模樣兒的,因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