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 萊蕪紫菜

“秋風起、紫菜香,北風起、紫菜甜。”秋末初冬,正是紫菜收穫的季節。收割紫菜,是非常艱辛的勞作。家鄉有一句俗語,叫“浪險過萊蕪拍紫菜”。萊蕪紫菜,原野生於半島周圍海域中的石頭之上,紫菜喜激流,好風浪,風浪越大,生長越茁壯。海岸邊礁石上粗礪下溼滑,海面風浪又大,拍打紫菜,風險極大。

潮汕的 萊蕪紫菜

隔海相望的南澳島也是優質紫菜的產區。清乾隆年間《南澳志》記載:“紫菜生於雲(澳)、青(澳)海岩石上,名紫可為羹”。史書還記載,紫菜僅產於海面礁石潮水沖刷得到的地方,“浪常粗則產量豐,浪常平則寡”。如是,採收者需腰縛巨索,沿崖壁下縋至礁石間工作,巨浪來時由上面的人急引而上,如太遲或繩斷,“則不被淹斃亦成薺粉矣”。這是以前的情況,現在的紫菜,基本上是專業種植。

潮汕的 萊蕪紫菜

紫菜從收割完成到可以上市,要走的路還長。我長年生活在海邊,常看鄉親們製作紫菜:首先把上岸的溼漉漉長條狀的紫菜用清水淘洗,滌去紫菜中草、苔、沙等雜質,然後丟水瀝乾,再掛在一排排的竹竿上晾曬,約摸四五天後,紫菜乾萎,這才開始做菜。做紫菜有專用的圓形竹墊。做紫菜的手工要精細,菜面平、菜形圓,曬起來才容易幹,質量也好。紫菜定型後要繼續晾曬,耗時又耗力,最好的晾曬地方是草坪,草坪上少沙塵。吃紫菜吃到沙粒,所有美好的感覺立即消失。晾曬7、8天后,紫菜油黑中帶著亮紫,輕輕一聞,滿是陽光的香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