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打針,一針見血是怎麼煉成的?

重症醫生康駿朋


採血和輸液是類似的,都要把針送入血管,只是穿刺部位不同,技術要求較低。用一個詞來概括從小白到一針見血的過程,就是“熟能生巧”。任何一個人,只要有足夠的機會,經過足夠的時間,都可以做到一針見血。但是所謂的“一針見血”,是有概率的,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希望大家理解。

在我看來從學校畢業到練成“一針見血”,主要有三大難點:

第一針

不管是拿同學同事練習,還是上臨床為患者採血,用針扎人在沒有經驗的人看來還是有一定的壓力的。我的第一針就是紮在了患者的胳膊上,當然是難度最低的,青筋暴露,擺在那裡,扎進去就行了。扎之前在腦子裡反覆演習整個過程,因為一旦出問題人家會抱怨的,甚至捱罵。所幸,我的第一針非常順利。

克服心理壓力

有時候看到難度比較大的血管就不敢紮了。一般這種情況,只要我有一點感覺,還是要試試的。而這一試,肯定會在自己心中形成壓力:萬一不成功怎麼辦?會不會捱罵?在這裡,我的選擇是,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狠下心,試它一試。因為沒有這一針,就不能確定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無法為下一次的成功積累經驗。但又有三種情況除外,沒有十足的把握我就會選擇求助:一是小孩子,或者明顯害怕靜脈採血的患者,不能讓人家承擔不必要風險;二是心情明顯不好的患者,穿刺失敗容易出危險;三是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說白了就是純蒙,連血管的大概位置都不確定,這樣下針純粹靠運氣,對於自己技術的提高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上面的話可能有些無情無理,但是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任何進步都是在實踐中一步步走出來的。在此要對所有選擇信任我們的患者及家屬表示感謝,沒有大家的信任,就沒有醫學的進步。

思考和總結

有些血管靠眼睛來找,有些血管埋藏在皮下較深的部位,這時候找到她完全靠手感。剛才說過,只要有感覺,我都會選擇試一下,這個感覺就是手摸到深處血管時的感覺。但是有些時候這種感覺是不靈的,或者其他人體組織,和血管的手感類似。所以,不管穿刺成功與否,都要回憶一下當時的手感,對了,是什麼感覺,錯了,又是什麼原因。血管找對了沒扎中,還是你找到的壓根兒就不是血管?想想這些對將來的工作有益無害,技術練硬了,至少能在學生面前吹吹牛,在患者面前少捱罵。

我是“檢驗科祁一針兒”,歡迎留言,敬請關注。


檢驗科祁一針兒


感覺。

就像開車。熟悉了倒車入庫都不看後視鏡。憑著感覺就可以。類似紅綠燈那裡,有感覺的能在綠燈亮起車就啟動。。

扎針,找準血管,挑最大的那根。緩慢進針,觀察回血即可。當然生手很可能扎進去就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