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別人有技巧,學會了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作為一個能說會道的“現實”人,就應該掌握說服別人的技巧。否則,你費盡口舌說了半天,別人原來怎麼想,現在還是怎麼想,豈不是白費力氣?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在與別人爭論某個問題時,明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就是不能說服對方,有時甚至還會被對方“駁”得啞口無言。

這是什麼原因呢?有關專家認為,要爭取別人贊同自己的觀點,僅僅觀點正確還不夠,還要掌握一些說話的技巧。所以在日常交談中,掌握說服別人的技巧是至關重要的,是你邁向成功的必備條件。具體方法如下:

( 1 )以退為進,調節氣氛

首先應該想方設法調節談話的氣氛。在與人交談中,如果你用提問的方式代替命令,並給人以維護自尊和榮譽的機會,氣氛就是友好而和諧的,說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功了;反之,在說服時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態度,那麼說服是很難成功的。畢竟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誰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貶低。

有一位中學老師就非常善於通過調節氣氛來說服他的學生。他剛剛接管一個差班的班主任工作,而此時恰好趕上學校安排各班級學生參加平整操場的勞動。幹活的時候,這個班的學生都躲在陰涼處,不肯去幹活,老師無論如何說都無濟於事。

後來,這個老師想到一個以退為進的辦法,他問學生:“我知道你們並不是怕幹活,而是很怕熱吧?”

學生們誰也不願說自己懶惰,便七嘴八舌說,確實是因為天氣太熱了。老師說:“既然是這樣,我們就等太陽下山再幹,現在我們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學生一聽就高興了。老師為了使氣氛更熱烈一些,還買了幾十個雪糕讓大家解暑。在說說笑笑的玩樂中,學生也接受了老師的這種說服方法,不一會兒就開始愉快地勞動了。

( 2 )善意威脅,以剛制剛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脅的方法可以增強說服力,但是卻不會運用。其實,威脅要想收到效果,最主要的還是帶有善意,不能以勢壓人,要剛中帶柔。用善意的威脅可以使對方產生恐懼感,從而達到說服的技巧。

在一次集體活動中,領隊用一種以剛制剛的辦法說服了旅館經理。事情是這樣的:當大家風塵僕僕地趕到事先預定的旅館時,卻被告知當晚由於某方面原因,原來訂好的套房(有單獨浴室)竟沒有熱水。

為了解決此事,領隊約見了旅館經理。

領隊:對不起,這麼晚還把您從家裡請來。天這麼熱,大家都滿身是汗,不洗澡怎麼行呢?何況我們預定時說好供應熱水,這事只有請您來解決了。

經理:這事我也沒有辦法。鍋爐工回家去了,沒有人放水,我已叫他們開了集體浴室,你們可以到那裡去洗。

領隊:是的,我們大家可以到集體浴室去洗澡,不過話要講清,套房一人 50 元一晚是有單獨浴室的。現在到集體浴室洗澡,那就等於降低了服務水平,我們只能按照通鋪標準,需要一人降到 15 元付費了。

經理:那不行! 領隊:那惟一的辦法就是供應:套房浴室熱水。

經理:我沒有辦法。

領隊:您一定有辦法!

經理:你說有什麼辦法?

領隊:您有兩個辦法:一是把失職的鍋爐工找回來;二是您可以給每個房間拎兩桶熱水,當然我會配合您勸大家耐心等待。

這次交涉的結果是旅館經理被那個領隊說服了,派人找回了鍋爐工, 40 分鐘後每間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熱水。

儘管威脅能夠增強說服力,但是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幾點:一、態度友善是關鍵;二、講清後果,說明道理;三、威脅程度不要太過分,否則就會弄巧成拙,達不到說服的目的。

( 3 )消除防範,以情感化

一般來說,在你和要說服的對象較量時,彼此都會產生一種防範心理,尤其是在危急關頭。這時候,要想使說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對方的防範心理。如何消除防範心理呢?從潛意識來說,防範心理的產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也就是當人們把對方當做假想敵時產生的一種自衛心理,那麼消除防範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覆給對方一些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有一個女出租車司機把一名男青年送到指定地點時,那個男青年掏出尖刀逼她把錢都交出來,她裝作害怕的樣子,交給歹徒 300 元錢,說:“今天我就掙了這麼點兒,我還有一把零錢也給你吧。”說完又拿出 20 元零錢。見“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迷惑。“的姐”見對方有點猶疑,又說:“你家在哪兒住?我送你回家吧。這麼晚了,家人肯定等著急了。”見“的姐”是個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來,讓“的姐”把他送到火車站去。趁氣氛緩和的時機,“的姐”也不失時機地啟發歹徒:“我家裡原來也非常困難,咱又沒啥技術,後來就跟人家學開車,幹起了這一行。雖然掙錢不算多,但日子還算過得不錯。何況自食其力,窮點兒還會怕誰笑呢!”見歹徒沉默不語,“的姐”繼續說:“唉,男子漢四肢健全,乾點兒啥都差不了,走上這條路一輩子就毀了”。

火車站到了,見歹徒要下車,“的姐”又說:“我的錢就算幫助你的,用它乾點正事,以後別再幹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了,去學一門技術自食其力吧!”一直不說話的歹徒聽罷,突然哭了,把 300 多元錢往“的姐”手裡一塞說:“大姐,我以後餓死也不幹這事了。”說完,低著頭跑了。

在這個事例中,“的姐”典型地運用了消除防範心理的技巧,最終達到了說服的目的,自己也沒有任何損失。

( 4 )投其所好,以心換心

說服別人時,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也會給對方一種為他著想的感覺,這種投其所好的技巧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但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還是“知己知彼”,惟先知彼,而後才能從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從而達到說服他人的目的。

一個精密機械工廠,在生產某項新產品時,將其部分零件委託一個小廠製造,當該小廠將零件的半成品呈送總廠時,不料全不合總廠要求。由於時間緊任務重,總廠負責人只得讓那個小廠儘快重新制造,但小廠負責人認為是完全按總廠的規格製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雙方僵持了許久。總廠廠長見了這種局面,在問明原委後,便對小廠負責人說:“我想這件事完全是由於公司方面設計不周所致,而且還讓你吃了虧,實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於你們幫忙,才讓我們發現竟然有這樣的缺點。只是事到如今,事情總是要解決的,你們不妨將它製造得更完美一點,這樣對你我雙方都是有好處的。”那位小廠負責人聽完,欣然應允。

小廠負責人之所以被說服,就在於說服者站在被說服者的立場上去考慮。

( 5 )尋求一致,以短補長

有一些習慣於頑固拒絕他人的人,經常都處於“不”的心理狀態,所以往往呈現僵硬的表情和姿勢。對付這種人,如果一開始就提出問題,很難打破他“不”字心理。所以,你得努力尋找與對方一致的地方,先讓對方贊同你遠離主題的意見,使之對你的話感興趣,然後再想法將你的觀點引入話題,最終使對方接受你的意見。

有一個小夥子愛上了一個富商的女兒,由於他是個古怪可笑的駝子,姑娘始終拒絕正眼看他。這天,小夥子找到姑娘,鼓足勇氣問:“你相信姻緣是天註定的嗎?”姑娘眼睛盯著天花板答了一句:“當然相信了。”然後反問他:“你相信嗎?”小夥子回答:“我聽說,每個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會告訴他,將來你要娶的是哪一個女孩。我出生的時候,未來的新娘便已經配給我了。上帝還告訴我,我的新娘是個駝子。我當時向上帝懇求:‘上帝啊,一個駝背的婦女將是個悲劇,求你把駝背賜給我,再將美貌留給我的新娘。’”當時姑娘看著小夥子的眼睛,並被內心深處的某些記憶攪亂了。她把手伸向他,從而成了他最摯愛的妻子。

說服他人要從關鍵入手,這就要了解對方,知道對方的長短。但最重要的是會說話,懂得說服他人的技巧,如此就很容易地說服人了。

說服他人不一定要用權勢去壓別人,也沒有必要用生硬的態度去強迫別人,只要你可以將話說得恰到好處,做到說話說透,說人說心,說服別人就不是一件難事。所以說,與人相處時,如果遇到要說服他人的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動腦子,管住嘴,選擇最好的說服方式來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