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

——題記

鄧四平/文圖

磨子街是蓬安縣城裡的一條老街。鱗次櫛比古色古香的商鋪,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人流。這曾是一條無比繁華的街。

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清明上河圖卷,既古老,又很年輕,離我們很近很近,又彷彿歷盡風雨滄桑而正漸行漸遠。

我對磨子街的印象之深,其實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1980年,那時候,22歲的大哥就在這條街裡的紅旗被服廠上班。每次跟著母親攆腳到周口去看望哥哥,便要從這條街裡經過。

那時候的磨子街幾乎都是清一色的青瓦房。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街裡的食店,臨街的一面是一個摺尺形的櫃檯,櫃檯上常常擺著一個很大的竹筲箕,裡面盛有金黃金黃的油鍋兒和油條賣,有時候還可以看見熱氣騰騰的饅頭和點心。食店的店面很寬,從外到裡依次整整齊齊地擺著幾張八仙桌,桌下搭著長長的木條凳。食店的門是鋪板門,每一塊門板上都用粗黑的毛筆字編著號。開門的時候,只家店裡的人將長長的門板一塊一塊地拆下來豎起堆放在摺尺狀櫃檯的旁邊。

街裡還有供銷社和藥店。現在依舊印象非常深刻地記得:供銷社的門面裡擺著長長的玻璃櫃,玻璃櫃後面擺著有很多格子的木貨架,售貨員就站在玻璃櫃後面笑眯眯地打量著街裡走進走出的人。儘管至今三十多年時光過去,但我依舊印象非常深刻地記得,那時有一家供銷社的玻璃櫃臺上擺放著一個高約一尺左右的塑料玩具梅花鹿,梅花鹿的肚子下面有一個膠塞,取下膠塞就可以用嘴巴給梅花鹿吹氣,吹漲了的梅花鹿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當時大約要賣兩塊錢一個。當時走過這裡,我看得眼睛都直了,母親也許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拉起我的手飛快地走,我就給母親說我想要買那個梅花鹿。母親於是就拉著我的手更加飛快地走,我就大哭大鬧,躺在地上打滾。母親說,兒呀,家裡窮,沒有那麼多的錢,買不起。最後哭累了,我也就只好又從地上爬起來,望著那玻璃櫃臺上的梅花鹿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地離開。這是磨子街給我童年的心靈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那時候,大哥在下河街原來的周口派出所後面租房居住。原來的周口派出所的房子有一道拱形的石門,還有石欄杆,當時好象是一個名叫賀公禮的人在裡面當所長。從石欄杆轉進去便是大哥的家。小時候,一放了寒暑假,我便跑到大哥家去玩耍。因為畢竟是城裡,比起老家永興來說,好看好吃好玩的東西畢竟要多得多。尤其是夏天裡,在下河街快要下石梯子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唐文湧的藥店對面的街道邊安著一個高高的路燈。每每到了夜晚,路燈下面便會聚集起很多很多的蟲子“嗡嗡嗡”地飛個不停。我便背起比我小不了幾歲的侄兒蹲在路燈下面去捉那種顏色黑黑的夾夾蟲,然後用線將夾夾蟲的一隻腳捆上,線的另一頭拽在手裡,看夾夾蟲像驢推磨一樣“嗡嗡嗡”地飛。

每天一大早或者到了下午,我便常常一個人跑去看嘉陵江。當時下河街裡的人把嘉陵江並不稱作嘉陵江,而是稱作大河。那時候的嘉陵江的江面比現在要寬很多,一眼望去,浩淼的江面彷彿看不到盡頭一般寬闊。大河的對面便是東門河壩。江上有打魚船來來往往,那時候江邊還沒有現在的碼頭,但依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也有人賣魚,幾十年過去,至今依舊記得當時的打魚人常常在江邊叫賣的一種名叫青波的魚。彷彿應該是一種鯉魚。因為時間久遠,現在也記不大清晰了那究竟是不是鯉魚。

後來,在蓬安縣城讀師範,每每到了週末,我便常常跑到大哥和姐姐家去蹭飯吃,也常常去爬龍角山,每次都會經過磨子街。這條街,彷彿註定我的生命與它十分有緣。

2007年10月,我從濟渡中學考調到了縣文化館上班。單位就在磨子街裡。因為剛剛進城,沒有買房子,於是就住在文化館辦公樓三樓的一間小屋子裡,小小的一間住房既是寢室,又是辦公室。旁邊便是縣文管所,樓下面的壩子裡露天放置著一塊很是高大的假山石,後來才得知這塊假山石並非尋常之物,而是一千多年前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任蓬州長史時遺留下來的一塊石笏,人稱魯公石。儘管已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滄桑,但此石依舊如端人正士一般傲然挺立在磨子街文化館的壩子裡。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多鐘,我坐在文化館辦公樓三樓寢室裡的電腦桌前為一位朋友修改一篇演講稿。突然電腦劇烈地搖晃起來,緊接著,整幢辦公樓竟然也劇烈地搖晃起來,地下傳來一陣滾雷一般劇烈的轟隆聲。糟了,進城才僅僅幾個月竟然就遇上了一輩子從來想都沒有想到過的地震了。我回頭一看,老婆和年幼的兒子正躺在身後的床上睡午覺。我大吼一聲地震來了,都快點起來,跑!老婆在睡夢中被我的吼聲驚醒,從床上爬起來翻身就跑,我也跟在後面跑。整幢大樓的天花板和窗戶都在“喀嚓喀嚓”劇烈地搖晃。剛跑出寢室門三四米遠,我才猛然發現兒子還在床上睡覺。於是我衝著老婆大吼一聲:“你先跑,我馬上轉去背兒子,跑出一個算一個!”於是我轉身跑回寢室從床上背起兒子又往樓下跑,從三樓跑到一樓的地壩裡,穿的拖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都跑落了。四周的樓房還在繼續劇烈地搖晃,彷彿隨時都要垮塌一般。打著一雙赤腳,我把兒子拉在身前站好,用整個身子護住兒子,我在心裡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身後的樓房一旦垮塌下來,我就用自己的身體去抵擋掉下的磚頭,寧死也要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兒子。

後來,我們全家買了一張涼板床,又去扯了一點塑料棚布,在五星花園搭了一個臨時的小帳篷。躲地震的那段時間,每次經過磨子街迴文化館拿生活用品之時,我更為留心地重新打量了這條並不很寬的老街。曾有幾次,都看見磨子街入口處的電稈電線上密密麻麻地停滿了很多很多的燕子,在黃昏的夕陽之下,只見燕子們上下翻飛,久久不肯離去,不知道它們為什麼在此密密麻麻地聚集,也不知道它們何時才會歸巢。

2008年10月,我們全家搬到了都市水鄉的新家。新家距離磨子街至少有一里多路遠,但我依然常常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磨子街,也常常有事沒事地跑到街裡去走一走逛一逛。其實,對磨子街,我即使閉上眼睛也都能想象出它的每一條大街小巷的方位與模樣,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還是喜歡常常去街裡看一看和逛一逛。每一次前去,又都有一種像去探望一個久違的摯友和親人一般,心中總會莫名地升起一種全新的感覺與感動。

年逾四十,人過中年。生命宛如繁花,又如從這條街裡曾經走過的匆匆的過客,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已不再重要。

揮一揮手,不帶走天邊的一片雲彩。驀然回首之中,其實我深深地知道:這條街早已融入進了我的生命與血液!

鄧四平,男,四川蓬安海田人,生於1974年5月15日。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大學本科畢業,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蓬安縣嘉陵第一桑梓風景區管理局。從1989年至今已在《中國教師報》、《中國旅遊報》、《青年作家》、《四川日報》等各級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400多篇,新聞稿件上萬篇,計數百萬字,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各級文學獎。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愛上一座城,戀上一條街:風雨滄桑磨子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