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訪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張國林

記者:賈新偉

通訊員:陳愛峰、馮剛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近年來,在網絡售書、電子閱讀的衝擊下,實體書店的經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日,記者走進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從這家歷經80年風雨的老牌書店身上,探尋實體書店在互聯網時代的“突圍”之路。

記者:你好,張總。近年來,實體書店的經營處於怎樣一種環境?

張總: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深化調整,出版發行業進入快速轉型期,實體書店面臨巨大挑戰。

人們的閱讀方式已步入“一紙數屏”的新時代。根據“開卷數據”調查,2016年,移動互聯網應用中閱讀領域滲透率已高達60%。

發展迅猛的網絡發行以低折扣、直接派送上門等優勢對傳統發行渠道形成挑戰,分流了目標客戶。

記者:面臨困境,新華書店是如何應對的呢?

張總:八十載風雨兼程,新華書店從延安窯洞走向全國,凝聚成新華人無私奉獻、開拓創新、敬業愛崗、團結奮進的紅色基因。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近年來,按照集團“提升四個水平”的總體思路和“明確新定位、進行新佈局、探索新路徑”的總戰略,我們與時俱進,加快由傳統圖書經銷商向綜合文化服務商轉變,在轉型升級的快車道上不斷提速,實現彎道超車,以亮麗的形象重回大眾視野,圖書銷售已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記者:現在門店給人的感覺和原來完全不一樣了!

張總:2014年開始,聊城分公司及所屬6家縣級分公司陸續進行門店整體改造。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如今,不但“顏值”高了,書店還開闢了大面積的閱讀空間,增設了存包櫃、休息座椅,安裝了閱讀燈、閱讀桌椅,延長了營業時間,提供免費wifi……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形象、業態、營銷、服務全面升級,重新煥發出活力。

記者:除了優化閱讀環境,聽說書店在多元化經營上進行了深入探索?

張總:是的,我們堅持“一業為主,多元經營”,遵循“相關性”原則,努力融入“做文化”的新元素,在多元化經營上進行了多方實踐。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2015年,我們設立山東新華美術館聊城館。開館以來,舉辦了多場詩詞楹聯大獎賽、徵文書法作品展、國畫藝術精品展,簽約書畫藝術家40多位,館藏書畫精品100多幅。美術館成為文藝界名人的聚集地。

同時,延伸服務鏈條,拓展服務空間。在教育培訓、教育裝備、研學旅行等方面拓展了業務。

教育培訓方面,市分公司藝術體驗培訓中心、臨清分公司光腚猴兒童樂園和培訓學校初具規模。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教育裝備項目上,積極參與“教育信息化”服務,取得多所學校交互一體機、塑膠跑道等教裝項目的供貨權。

開展研學旅行教育服務,打造了50餘種遊學及素質教育全產品體系。目前已組織研學活動400餘人次,反響良好。

另外,我們還積極引進文房四寶、精美文玩、各類樂器、美術用品、益智玩具等,品類達兩千餘種,為讀者提供了多重閱讀文化交流體驗。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記者:在印象中,自誕生之日起,《論持久戰》《矛盾論》等許多光輝著作,都是經過新華書店傳遍大江南北的。

張總:時代不斷髮展,紅色基因從未改變。聊城分公司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形成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送書進校園”“送書進社區”“送書進大學”……我們延伸服務內涵,打通書店與讀者之間“最後一公里”。如今,全市校園書店18家,實現了文化終端向教育一線前移;社區書店2家,輻射周邊10餘個大型社區,打造家門口“10分鐘文化圈”。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同時,聊城分公司為近八百家“農家書屋”無償提供圖書配送服務,為近四百家“農家書屋”完善了管理制度。“三下鄉”、科學普及周、向偏遠貧困學校贈書……多年來,一如既往的服務基層、服務文化。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實體書店如何復興?聽新華書店怎麼說

積極做好各類政治讀物的發行工作。今年7月,市直機關工委訂購黨員學習用書《習近平講故事》2.6萬冊,從印刷廠到黨員手中,新華書店僅用了6天時間,優質、高效的服務在全市黨員中樹立了良好口碑。

近日,新華書店積極行動,精心組織,第一時間把十九大文件、文獻及輔導讀物等送到廣大幹部群眾手中。

記者:看來,轉型升級,轉型的是經營方式,升級的是經營理念!

張總:實體書店的價值,不僅在於傳播先進文化,更在於通過自身的不斷創新,將自身打造成社會交往中心、時尚體驗中心和文化消費中心,為讀者提供一種生活方式,讓更多的讀者能獲得文化的滋養、思想的沉澱。

記者:謝謝張總接受採訪!

張總:不客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