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一篇!

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一篇!

最近看了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合上書的那一刻,忍不住感慨:這本書簡直就是村上春樹的集大成之作呀!但凡我們近年看過的《1Q84》也好,早些年的《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等,所有帶著村上印記的元素在這本書裡都能看得到,比如免色這個看似完美無缺的男人,卻隱隱中還是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缺失;比如十三歲的謎一樣的少女,比如無緣無故出現在石室裡的鈴,比如借騎士團長形體化的理念(idea)……

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一篇!

總覺得自己和世界存在時差,老跑得比身邊的人慢三、四年。就像風靡學生時代的村上春樹,也就是自己臨近而立之年時才對其作品有所拜讀。雖恨自己未能早點覺悟,但我想這部《刺殺騎士團長》已經成為我最愛的小說之一。

這部作品寫作手法一如既往的“村上式”,手中的筆有點不受控地緊隨著極度活躍的思維,想到哪兒寫到哪兒,似乎每一個思維點都能延伸出許多條不得不解釋的線,而讀者也不由自主的被拖著讀,時而當下,時而回憶,時而現實,時而虛幻……

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一篇!

小說裡面反覆出現一句話:”把時間拉向自己這邊。”這是一種很奇特的表達,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解是:通過自我反省更深刻的認識自己,挖掘了自己以前埋藏很深的可能性,讓自己的人生厚度增加,不恰恰是比別人多活,多經歷,從而讓時間這個冷酷的東西為自己所用嗎?

認識自己太難了!被狠狠壓抑的情感和意識,有的人也許一生都觸碰不到。所幸,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痛苦。它用盡折磨你的手段,讓你思考,你靈魂的另一面就此浮出水面。

小說中的我,非常幸運。他是一個畫家,而且具有挖掘被畫者內心並把它反應出來的能力。他的肖像畫委託人往往從畫作中看到自己都不曾意識到的自我。畫家和小說家或者說任何有“表達”能力的人,能通過創作,把“自我”宣洩出來。小說中多次出現的白色斯巴魯男人,我認為並不實際存在。他是畫家另一面的自我,一個”惡”的自我。所以畫家在試圖畫這個男人的肖像畫的時候,總感覺那個男人在厚厚的油彩下,狠狠的吼叫:“別畫了!”這就是畫家懼怕自己“惡”的一面。最終這幅畫看起來好像並沒有真正完成,可是在畫家心目中,已經完成了。因為他已經通過一系列行為,瞭解和戰勝了自己的“惡”和“弱”。

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一篇!

小說的結尾,我和妻子“破鏡重圓”,創傷得到了救贖,因畫作《刺殺騎士團長》而打開的環也終被閉合上了。

只不過作為讀者來講,未免覺得還是有點戛然而止的突兀,尚有不少遺落的珍珠並未找到呢,比如對於妻子柚的“離奇受孕”,比如“無麵人”的身份以及那不曾畫出來的畫像……

或許便是這樣了吧,小說本不必太較真,一如生活。虛實之間,假作真時真亦假。

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讀後感一篇!

還是那句話:“人之珠玉,你之糟粕。”我覺得好看的小說,未必能引起你的共鳴。希望你能找到能引起強烈共鳴的小說,它就是你的一面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