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債務纏身、曾想一死了之,卻從地攤郎變身企業老闆!

從當年一個擺地攤的外來小夥到如今在義烏百貨商品行業站穩腳跟,來自安徽的孫飛用12年的時間,憑著待人以誠的信念和不怕吃虧的“傻勁兒”,走出了一條

執著、堅毅的創業之路,最終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事業。昨天,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商鋪內,孫飛一邊接單,一邊向記者講述他的創業經歷。

他債務纏身、曾想一死了之,卻從地攤郎變身企業老闆!

債務纏身曾想一死了之 400元開啟二次創業之路

今年43歲的孫飛出生於安徽一個農村家庭,小時候貧困的家境讓他嚮往著有一天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18歲高中畢業後,孫飛被介紹到工地上做泥水工,每天工作13個小時,日薪11元。一段時間後,年輕的他不再滿足與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決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就這樣,一個幾乎沒有社會經驗的小夥獨自一人跑到溫州,開始了擺地攤的生活。那時候商業氛圍沒有如今這樣濃厚,即使是流動擺地攤,孫飛依舊賺到了一些錢。這個原本木訥的小夥也逐漸開朗起來,結識了許多生意上的朋友。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孫飛接觸到了塑料粒子行業。當時,國內塑料粒子行業剛剛起步,市場需求巨大。頭腦靈活的孫發立馬想到了回家辦廠生產塑料粒子。

在經歷了購買機器、選擇原材料和組建生產團隊等一系列困難後,孫飛逐漸發現了問題。“當時原材料是到南京、蘇州、無錫等地運回安徽的,生產好了的成品則需要再運到專業市場去賣,毛利潤基本都開支在運費上,自己完全沒得賺。”

初次創業就這樣無疾而終,還讓他欠下了近十萬元債務。

第一次被生活甩了一個耳光的孫飛不僅失去了創業夢想,還產生了輕生的念頭。然而,當他看到家中還在為他的外債四處奔波的雙親,他不得不重振精神,承擔壓力。

此時,孫飛想再次外出擺攤,希望能儘快賺錢還清債務。因為家徒四壁,他的母親為了湊足他的路費,在外奔走了一天,問遍了所有親戚,卻借不到一分錢,晚上回家只能抱著他默默流淚。最後,孫飛的外婆掏出了自己僅有的400元積蓄,支持他再次外出創業。

“當時還沒有高鐵和高速,我只能坐著客車走國道,都記不清是坐了一天一夜還是兩天一夜了,反正走了很久。路上,我連飯都捨不得吃,只想著要把這400元錢都花在刀刃上。”他說。

他債務纏身、曾想一死了之,卻從地攤郎變身企業老闆!

五年時間從地攤郎 變身企業老闆

之後的五年,孫飛在福建從擺地攤兜售日常生活用品起步,秉承物美價廉的宗旨,生意一直不錯。幾年間,孫飛便從零售發展成為當地的百貨批發商,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時常往來義烏採購貨物,小有積蓄。

談起那段拼搏的日子,孫飛說印象最深的便是自己四處跑客戶,手寫上千份自我介紹。“上面詳細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大概是看起來比較淳樸,很多人挺感興趣的。有些看過以後會主動到我的店裡來看貨。”因為待人真誠,孫飛接觸過的大小客戶,甚至只是散客,都對他讚不絕口。也正是得益於他的不懈努力,在福建的第三年,孫飛便將自己一直合作的一家小型家電廠的產品,單年度賣出了數百萬臺,成為該企業的金牌客戶。廠方稱,以後但凡他訂購的產品,都會優先準備,並主動提出他三個月的結賬期。

這些貨源和人脈的累積,都成為孫飛後期發展、成立義烏市速宇仕日用百貨有限公司的助力。

2005年,經常往來義烏進貨的孫飛,決定到義烏這座素有“小商品海洋”之稱的城市發展。彼時,孫飛已手握3000多款產品,700多個廠家資源。他需要的,就是一個像義烏這樣的商貿平臺。

公司成立之後,雖然合作的仍然是老廠家、老客戶,可是孫飛對產品和自身的要求嚴格了許多。企業確定銷售的產品,他都會前往工廠確認品質和價格,絕對不採購二等品。不銷售二等品,成了他給自己和員工制定的一條“鐵律”。開業之初,雖然企業規模並不大,可是孫飛承諾無條件給客戶退換滯銷產品。憑藉著售前的嚴格產品把關、售後兢兢業業的服務,速宇仕百貨很快在“百貨圈”脫穎而出。

他債務纏身、曾想一死了之,卻從地攤郎變身企業老闆!

“吃小虧,賺大錢” 是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在客戶圈中,孫飛的好客和真誠是出了名的。初來義烏時,寧波象山的韓先生偶然走進孫飛的店鋪,選了2000元左右的產品後希望孫飛能夠先發貨,再付款。孫飛二話不說便答應了。正值飯點,好客的孫飛想著客戶也沒吃飯,便邀請韓先生一起吃午飯。

一頓飯下來,韓先生徹底被孫飛的直爽和真誠打動了,兩年間竟先後給孫飛推薦了不下50名客戶。孫飛自己都沒有想到,一頓不超過百元的便飯,讓他結交下了一位摯友。如今,即使韓先生已經轉行,可兩人依舊保持著聯繫。

這樣的事例在孫飛這裡並不少見。前兩年,一位老友從外地趕來義烏後聯繫上孫飛,兩人交流後孫飛才得知這位朋友服裝生意投資失敗。“那時候他窮得連一碗麵錢都拿出來。”瞭解情況後的孫飛義無反顧地借錢給對方,並免費騰出一間店面,出資進貨支持他在義烏創業。在孫飛的幫助下,這位朋友如今已再次創業成功。正是感激孫飛雪中送炭的情誼,如今,如果孫飛遇到了資金運轉問題,這位朋友就會傾囊相助。

當然,並不是所有無條件的付出都能到到回報,孫飛也遇上過借錢後就拉黑不再出現的損友。有時因為外債收不回來,也被家人多次埋怨,可他依舊“舊習難改”。“別怕吃虧,有句老話叫‘吃虧是福’。在別人低谷的時候幫一把,說不定等自己遇到困難了,也會有人拉一把。”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