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獨家解讀:SAT考試改革利與弊

號外!獨家解讀:SAT考試改革利與弊

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3月5日宣佈,將對俗稱美國“高考”的SAT(學習能力測試)考試實施改革,改革內容包括:將總分改為1600分、寫作改為選考項目、突出常用詞彙、推出機考等方面,新版考試自2016年起正式實施。

這將是SAT考試自2005年以來的首次重要改革。“此次改革對於全球的SAT考生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新通外語在改革消息公佈後,第一時間做出分析解讀,“新版考試將繼續考核閱讀、數學、寫作等能力,突出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將使考試內容更適合評測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大學學習的適應能力。”

號外!獨家解讀:SAT考試改革利與弊

改革細節主要體現在八點

SAT全稱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即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考試的理念,首先獨立於美國高中課程,其次滿足美國大學考察學生學術能力的要求,第三測評考生批判性思維及閱讀、寫作能力。此次SAT考試的改革具體表現在以下:

1. 新SAT考試將於2016年春季開始實施,並實現機紙同考。

2.取消對晦澀詞彙的考察,如(membranous, depreciatory等),取而代之的是大學課堂中常出現的單詞,如(synthesis, empirical等),整體考試的設計方向是接近美國高中課堂的學習內容,減少考試技巧的使用。

3.作文變為optional可選測試部分,選擇寫作部分的考生需要閱讀一段材料,分析作者如何利用證據,推理,寫作風格來論證其觀點。

4 .總分由現在的2400分變為1600分,閱讀800+數學800,寫作獨立計分,三個部分的總做題時間為3個小時,作文時間延長至50分鐘。

5.數學問題集中在三個領域:線性方程組,複雜的方程或函數,以及比率,比例推理。計算器只能被允許使用在某些數學部分。

6.閱讀及寫作材料中講引入科學類文章,在一些題目中,考生除了選擇正確答案外,還需找到支持選項的出處與依據。

7.錯選不再扣分。

8.每次考試都會由一篇文章選擇美國建國綱領,如《獨立宣言》,《權利法案》,或者是關於這些重要文獻的一些討論,如馬丁.路德.金的《伯明翰監獄的來信》。

周湘分析:“從整體來講,這次改革可以看出College Board的命題方向更偏向於考試的邏輯性、實用性,以及考生的綜合素質;就內容而言,死記硬背的內容在減少,分析性的內容會增加。”

改革對中國考生來說有利更有弊

“改革之後,本質上並沒有所謂難度的降低,甚至會有提高。”曾獲得SAT單項滿分的新通外語深圳分校老師嶽超認為,改革的目的是提供更加公平的機會給考生(主要是針對美國本土考生),給大學招生提供更多參考。

那麼,SAT考試的改革對於中國考生到底是利還是弊呢?

“有利,也有弊。”新通外語上海分校校長周宗豐分析:利好主要在於考生不需再去掌握一些學習中很少用到的詞彙,此外答錯題不再倒扣分,而是增加了一些得分的可能。而弊則在於,由於中國SAT考生大多沒有經歷過真實的美國課堂,考試中出現的詞彙、句式可能會對中國考生造成一定的陌生感;另外,寫作雖然是可選擇的項目,但是不乏一些學校在招生時會增加寫作項目的比重,這樣反而會造成考生在留學申請時陷入被動。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考生在備考時,往往很注重考試技巧的培養,而忽略學術技能的提高,他提醒考生,一定要儘快做好調整,因為:學術能力才是能在考試中以及今後大學學習中脫穎而出的真正法寶。

新通外語杭州分校教學校長陳少清認為,SAT考試降低了生僻詞彙的考核比例,這對中國學生來說比較有利。“中國孩子在閱讀的思辨性思維上比較有優勢,而SAT詞彙的背誦一直都是中國學生閱讀無法拿到高分的重點原因。因此,SAT實用詞彙的增加對分析能力比較強的中國學生來說是很有利的。”而不利的方面則是:實用性方面的改革在提高了學生語言能力要求的同時,降低了對學生應試技巧的運用比例,而偏偏中國學生更善於應試技巧。

此外,嶽超和周湘都提到了一點:中國考生靠背幾個或者十幾個名人例子的時代就要終結了!因為作文考查形式(變為evidence-based)的改變,目前作文備考中的“萬能例子”在新SAT考試中將不再適用。考試中所加入的對於寫作中所給的文章分析是需要考生運用寫作分析能力及個人語言能力的,不可能僅僅靠例子和模板就實現高分了。

中國考生該如何應對改革?

針對SAT考試的變革,四位校長均表示,中國考生的學習方法必須隨著考試改革而改變,不然很難應對未來的SAT考試。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他們給中國考生提出了幾點建議:

詞彙:單純記憶中文釋義拿不到高分

嶽超指出,新的改革在詞彙方面著重考察在文中的含義,學生如果只是單純記憶單詞卡片的中文釋義,已經不足以取得高分。陳少清也強調,學生必須更加註重詞彙的英文詮釋涵義和詞彙的準確適用,在理解詞彙涵義的基礎上去背誦。

周湘建議:“在記憶詞彙的時候多加入語境考慮以及練習的環節,以此來鞏固對詞彙的辨識能力以及使用能力。”周宗豐補充,中國考生在備考過程中一定要更加註重英語在課堂學習中的實際應用,而不是盲目的去背誦一些生僻少用的詞彙。

閱讀:多關注全球熱點問題

嶽超指出,閱讀中的一個改動就是每篇文章至少有一題,要求學生在答題時,要找出文中的語句來支持自己所選的選項,也就是答題要有依據,光靠自死記硬背和語感做題將越來越難取得高分,建議學生:多關注全球熱點問題(自由、正義和人類尊嚴等)的文章以及科學和社會科學等類型的文章。

陳少清強調多閱讀《時代週刊》。他解釋,以往很多SAT閱讀多出自這本雜誌。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注意閱讀的結構、邏輯關係以及文章的論證層次性,要通過閱讀來學習批判性思維。周湘也建議學生閱讀如《紐約時報》、《紐約客》、《國家地理》、《科學美國》等期刊,同時輔助以文學類著作,如奧斯丁、狄更斯、梭羅等文學家的著作,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詞彙量水平及能力進行進階閱讀。

寫作:把寫作作為必考項目去準備

針對寫作,幾位都特別指出,中國學生要放棄投機的想法,不要因為新SAT考試把寫作作為可選項目就減少對寫作的準備,在備考時,還是要把寫作當做SAT的必考項目去準備,才能讓自己在申請學校時居於主動地位。

陳少清認為,一篇好的文章更能體現學生的論證能力,將會成為其競爭的優勢。因此,要求學生平時必須紮實提高語法、用詞,以及分析、說理的能力,並努力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