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生就具備了與機器競爭的能力,你卻還不知道

第三極教育發現系列之情感

1

你天生就具備了與機器競爭的能力,你卻還不知道

提到情感你最先想到什麼呢?

愛情?友情?還是親情?

情感通俗得講就是在生活現象與人心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感受。

在社會交往中,情感具有兩極性,好的情感使人愉快,不好的情感能夠損人。人們都希望表達或感受好的情感。使人產生好情感有以下因素:

1、喜歡就近的人是社會交往中人之常情

2、好的性格能使人產生好感

3、儀表堂堂的人受人喜歡

4、情趣相似的人使交往雙方易產生好感

5、對高度評價自己的人帶有好感

一個人在追求愛情這一社會性的情感過程中隨著行為過程的變化同樣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感受,一旦感情遭遇挫折,就會失落、悲傷,並渴望找到傾聽者或者替代者。

比如:

在電影《她》裡面,西奧多剛剛和相愛多年的妻子凱瑟琳分手後,處於悲傷當中他,一次偶然的機會相識了人工智能系統--薩曼莎,每天他們都聊的如此投緣,漸漸地發現彼此存在雙向的需求與慾望,最終人機友誼發展成為了一段火熱的愛情關係。

在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中,Cyborg是一個清純可愛、長相甜美並且與真人無異的機器人,她來到2008年與長相普通並且略帶孤獨的男主角次郎相識,不僅在生活中照顧次郎,還用她獨特具備的超強能力幫助次郎,並且在大地震的時候,拯救次郎的生命。這是部感人至深的浪漫愛情的人與機器人的愛情故事。

達爾文認為,人類機體狀態與生物機體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具體表現為生物種類不斷分化而增多,細胞結構不斷複雜而有序,組織功能不斷深化而加強。人類的情感發展也必然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具體表現為情感的表現形式不斷分化而增多,情感的層次結構不斷複雜而有序,情感的行為驅動功能不斷進化而加強。建立科學的情感進化論對於探索情感的邏輯結構及其運作機理,實現科學的情感計算,研製出真正意義的情感機器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

你天生就具備了與機器競爭的能力,你卻還不知道

對人類來說,有感情的人工智能能夠提供更溫情和人性化的服務,另一方面對人工智能來說,感情很可能啟蒙它們的自主意識。

我們處於人工智能快速發展階段,當有一天人工智能像人一樣擁有情感系統之後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呢?

1 抑鬱症、自殺的人數會減少

2 人們不再懼怕單身

3 男女比例不平衡的社會矛盾得以解決

4承擔家庭保姆和療養員的服務業角色

5 …

當前社會正在快速發展,人們面臨精神飢餓的問題日益加重。馬洛斯定律第三層次中,情感和歸屬的需要講到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

感情

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即情感需求生理結構和修養而不同。

當人工智能擁有情感系統,首先可以識別用戶的情感需求,及時給予情感撫慰。再進一步,她可以擁有自己的觀點、立場及情緒,通過機器自身的情感系統,調整自身行為,從而為我們更好地服務。

這不就是我們喜聞樂見的嗎?

2

1

最近這幾年,人工智能突破了技術寒冬,開始以機器學習和數字化助理的形式重回科研第一梯隊。

國外一家叫Semio的機器人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善解人意的機器人。它們擁有細緻入微的心思和同情心,能夠承擔家庭保姆和療養員的角色。

你天生就具備了與機器競爭的能力,你卻還不知道

2016年日本軟銀,開發出了Pepper,它被定義為“情感機器人”,因為它能夠通過判斷人類的面部表情和語調的方式,“讀”出人類情感,從而更“懂”你。隨著它更進一步對你的瞭解,Pepper將會變得更“貼心”。在Pepper剛問世時,首批出產1000臺,1分鐘不到就被一搶而空。

可見擁有情感的機器人,從人類情感需要、經濟價值、社會的發展等等來看是非常必要的。並且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那麼真如電影裡面所演,未來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能擁有情感嗎?

3

什麼是情感?

從生物學來解釋情感:神經與體液

神經是對外界的迅速反應而產生情緒的器官,而體液則是由神經激活而產生長久情緒的內在生理基礎.

簡單形容就是 情感來自數以千億級的神經元細胞集合產生的情緒,並通過體液調節反饋到生理產生情緒上的波動。

總之他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生物系統。

那人工智能的情感又是什麼?

當前社會中出現的擅長某個領域的機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系統,再或者電影裡面已經具備高度自主意識的機器人來說。

他們表現出的情感與自主性方式,只是一種代碼編寫的算法,在代碼之中創造的靈性。他們的自主仍然取決於所學習的樣板和過程。

這種智能是一種有限的自主,實際上仍然取決於所學習的那些內容。並不是自發、自主對外界產生的情緒波動,只是一種通過學習產生的類似情緒表現而已。

雖然成就斐然——不過這顯然離“人形機器人”的初衷相去漸遠。

所以人工智能從技術實現的層面來說,他是基於數據學習得到的,這跟人的情感有本質上的區別,就目前所研究的人工智能來說依然是無法自主的產生類似人類的生理情感。

何時能飛躍其間的差距尚屬未知,不過羅森布魯姆預測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說道:“還說不準未來還有什麼難題在等著。20年雖然不敢保證,不過百年之內的技術飛躍還是可以期待的。”

這裡我們再回到最開始提到的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當次郎意識到自己已經漸漸愛上Cyborg時,但又十分討厭對他的滿不在乎 ,於是為了引起“她”的嫉妒之心,便與其他的女孩開始約會,可是,“她”根本久不會生氣。因為“她”本身不具備人獨有的嫉妒心理,也就不會產生難受的感覺。

4

在未來,情感將是下一個時代的“奢侈品”。

當前北京、天津、義烏等地快遞公司啟動機器人智能分揀系統,減少70%的分揀人力。

人工智能正在代替金融行業的交易員,高盛位於紐約的股票現金交易部門曾經有600個交易員,如今只剩下兩個。

而這只是剛剛開始…

世界經濟論壇人工智能委員會主席賈斯汀·卡塞爾說,在未來15年,隨著自動駕駛、超人類視覺聽覺、智能工作流程等技術的發展,專業司機、保安、放射科醫生、行政助理、稅務員、家政服務員、記者、翻譯等工作都將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那未來30年呢?未來50年呢?

那些原本僅靠重複性工作、知識和邏輯工作的人,將逐漸就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越來越貶值,既然這樣,機器的事情交給機器去做,而人要活的更像人。

人要活的更像人成了未來最大課題之一,而情感就是這把鑰匙。

5

你天生就具備了與機器競爭的能力,你卻還不知道

追求情感體驗

馬雲說過“未來是智慧的時代,是體驗的時代,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未來我們的世界,機器的“智力”會比我們聰明一萬倍,而且他們會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理性,因為他們可以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那麼就會出現一種社會現象,未來會被理性的世界主導,不管你買股票、做理財、人生選擇等等,機器都可以給我們更符合實際指導,給我們更好的選擇。

我們做什麼呢,去感受,去體驗,要更感性,從感性世界中找到幸福的根源。

什麼體驗情感呢?

當你沿著海岸線一路走來,當你看到大海的廣闊與潮起潮落時。

你能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感慨,油然產生“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胸襟。

當你在遊弋在戈壁時,感悟體會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宏闊氣勢。

不單是自身周遭的環境最容易使產生情感體驗,一幅畫、一首曲子、一個故人

、一杯酒、懷念一段天真爛漫,帶著香味的青春的往事,任何東西都可以。

這就是情感體驗,就是用感性帶動心理的體驗活動。

郁達夫說過,“笑是感情的舒展,淚是感情的淨化“。只有當你的情感足夠豐富,你才會從體驗中得到更富情感的因子,此時此刻的你才會理解更深刻的幸福,這也就是你追求的幸福感。

超越情感

你天生就具備了與機器競爭的能力,你卻還不知道

未來的世界,當全民從機械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之後,階層分化會更嚴重。

根據馬洛斯第三層定律,底層人的生存、中間的社交和高層的自我實現,那麼從人的情感角度來說就會存在兩種情況:

第一種 底層人將從有限的物質條件中追求幸福感。

第二種 中間階層和高層的人將追求超越情感的能力。

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

我們常常發現自己之所以敬佩一個人,就是因為他有這種精神。情感超越也是一種自我昇華、突破,因為情感本身是很難把控的一種情緒,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有句話叫相由心生,為什麼藝術家的作品總是能打動人,因為他們投入了近似瘋狂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裡面,貝多芬說過“只有發自內心才能進入內心”。

未來中間階層和高層的人,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情商能力、包括慾望往往都更強。如果說我們在世俗中的每一項能力都是一把鑰匙,情感就是將它們粘合在一起的環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聚攏自己全部的能量。

情感是這些能力的基礎、催化劑, 所以他們必須具備類似藝術家的情感。

情感超越,不光是超越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等的控制能力,還要將情感的發揮到極致,從而滿足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

你天生就具備了與機器競爭的能力,你卻還不知道

情感帶動慾望

“欲”字,由“谷”和“欠”子組成,你可以從中理解為欠缺食物,因為沒有吃的,所以需要食物。當然這是古人最直白簡單的生活需求的展現。那時候慾望主要是來本能與生存需求。

俗話說七情六慾,除了食慾和性慾是人這種動物與生俱來的本性以外,其他慾望皆是因為對其有強烈的情感,由此產生慾望。

當前可能你還在為住房、孩子讀書、追求安全感等等而活,那未來呢,那時候為生存而活已經不太可能,取而代之的是為了更有趣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而活,這時人們的慾望,更多是從情感的基點產生出慾望,如榮譽感、社交關係、控制慾等。

曾經我看過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含淚活著》, 大致是這樣的:

一個當家之主的男人,為了掙錢養家,隻身一人去日本求學,但是求學之路不順,成為一名非法滯留者,靠打工過活,就這樣一直堅持了15年,從未回到中國見自己的妻女,一家人天各一方,辛酸、喜悅、誤會、理解,萬般情感,言語難盡,最終將女兒送往美國留學。

我是含淚看完的這部電影,這位偉大父親靠的是情感,支起送孩子出去的意念。

慾望就是人的動力。一個人就像一條慾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種慾望。

未來機器更像人,而人要活的更是人。

6

你天生就具備了與機器競爭的能力,你卻還不知道

獾獾教育認為 | 對於孩子來說,情感是他們打開未來大門的鑰匙,要重視情感的培養與教育。

情感從古至今,一直是人們社會化最重要的粘合劑,保持高情商是未來孩子必須面對的最重要的社會能力。

讓大孩子大膽去表現,讓孩子去玩,玩出名堂是一門學問。從家長的角度要多給孩子創造玩機會,讓他們的表現慾望得到發揮,更加自信,要讓孩子在表達的同時,引導他們如何收放自如的把控情緒與情感

馬雲說過,未來是體驗的社會,不讓孩子去學會琴棋書畫,未來將找不到工作。學習琴棋書畫,不是學習一種技能,學習的本身是去感悟、體會。只有孩子們的修養與鑑賞能力達到一個高度,他才具備更高的情感感知能力,這個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體驗。

慾望遍佈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左右著我們的人生方向,慾望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無非就是本能需求和後天慾望,不管孩子慾望是否過強,

作為家長首先要尊重他的天性,同時要讓孩子學會具備控制慾望的能力,並且認識到,哪些慾望是負面的,哪些是正面的。這裡要指出的是,滿足孩子的慾望的時候一定要有措施,堅決避免隨意滿足,讓孩子懂得一切是靠自己努力獲得。

情感是創造力、想象力…的基礎,而這些能力是未來機器人無法模仿的,機器的優勢在於重複性工作、記憶力,只有區別於機器,人活的更像人才會立足於未來,不光要培養孩子情感,更要以情感為依託,去發揮他們的想象,他們的創新能力。

不要打壓或者限制孩子的天性,反而要鼓勵他做一些異想天開的事情,其實這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與宣洩。尊重與鼓勵並行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對於情感,你有什麼看法呢?或者有其它更好的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或者私信獾獾。

本文由獾獾原創並首發,未經許可,嚴禁裝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